崛起于民國時期的昭通彝族

閱讀前請先關注我們平臺羅婺部

微信搜索羅婺部或搜索微信號:lwb5000(關注)

投稿/合作請加微信號:378801358

昭通彝族為何崛起于民國時期?彝族著名人物安恩溥作過總結:彝族有點祖業(yè),但文化落后,(改土歸流后)官場無地位,要改變這種狀況,唯一的辦法就是讀書、做官,和統(tǒng)治階級競爭。因此,這個“時期”的昭通彝族,在歷史上有三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

一、讀書、做官。清朝末年以來,昭通彝族最先到省城的人是今昭陽區(qū)盧玉書(盧永祥),考入警察學堂,其次是魯甸陸亞夫,考入法政學校。他倆也最先擠入官場。繼之,不斷到昭通、昆明求學而都進入官場的人,有鎮(zhèn)雄安恩溥、隴生文、安順三、隴均府,彝良祿國藩、隴高顯、楊成勛、隴華要弟妹,今昭陽區(qū)龍云、盧漢、盧浚泉、龍澤淵、龍雨蒼、龍澤匯、龍秉靈、隴耀,巧家崇仁、陸崇德,魯甸蘇開文,永善龍奎垣龍沛霖等。其中祿國藩,隴高顯和隴堆垣,因“國朝變法,停科舉棄八股”(隴維垣墓碑語)而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自費赴日留學,隴維垣病故赴日途中。祿國藩。隴高顯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之后,祿國藩在昆明參加辛亥“重九”起義,隴高顯在上海參加反清斗爭。赴日留學的還有龍澤淵、陸亞夫、盧邦定、盧邦基。龍云、盧漢、安恩溥、龍澤匯等人,都先后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黃埔軍校。

龍云

安恩溥

1927年之后,龍云、盧漢在武裝斗爭中取得云南軍政大權,統(tǒng)治云南達22年之久,與同時期的地方實力派人物相比,龍、盧政權相對穩(wěn)定。這與龍、盧、安、隴這批龍、盧統(tǒng)治集團中的讀書人分不開,據不完全統(tǒng)計,龍、盧時期縣,團級以上彝族有四十余人,絕大部分出自昭通地區(qū)。在這22年時期,昭通彝族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都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周邊四川、貴州的彝族青年,紛紛到昭通求學、參軍、參政、從教、從醫(yī)。受貴州、四川軍閥迫害的彝族,都往昭通逃亡,尋求庇護,特別是黔西地區(qū)的彝族。

昭通彝族讀書做官之后,一般不忘家鄉(xiāng),都出資在家鄉(xiāng)開辦學校。不少在解放前夕投身革命,解放初期參加工作的人,曾在這類學校讀過書,受過革命思想教育。

二、愛國。龍云、盧漢的人生旅途中,各自都有其過失。但“愛國民主”是他們基本特點??梢哉f龍、盧的愛國主義思想,是龍、盧統(tǒng)治集團中彝族將領和官員的主導思想。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盧漢、安恩溥等率領滇軍奔赴抗日前線。在八年抗戰(zhàn)中,團長龍云階等不少昭通籍彝族青年為國家民族的存亡,付出了生命。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投降。盧漢受命率領滇軍開赴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qū)接受日軍投降。在盧漢率領的受降滇軍中,昭通籍彝族有盧浚泉、安順三、龍澤匯、龍繩武、隴耀等師級以上軍官。《云南光輝50年》說:“滇軍在盧漢的統(tǒng)率下,代表中國政府進入越南,主持接受日本投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出境受降,與1840年以來中國受侵略的屈辱歷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笔芙到Y束,滇軍在越受命整編,被迫開往東北內戰(zhàn)前線。龍繩祖、隴生文反對內戰(zhàn),冒死將未赴越受降的滇軍解散。1946年4月,為做東北滇軍的起義工作,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劉少奇同志,在延安接見祿國藩女兒祿時英及其丈夫劉浩(地下黨人),指示劉浩、祿時英赴東北策反滇軍起義。還有隴耀長女隴若蘭也受地下黨委派,赴東北做其父親的起義工作。滇軍將領潘朔端、曾澤生、隴耀先后在海城、長春起義,加速了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

三、走革命之路。1945年10月,當滇軍入越受降之際,蔣介石為了發(fā)動內戰(zhàn),用武力逼龍云下臺。雖命盧漢繼任云南省主席,卻遠在越南。昭通彝族及各界人士為之憤怒,反蔣情緒高漲。尤其是受革命進步組織和地下黨影響的彝族青年知識分子和在校學生,表現(xiàn)尤為強烈。為了推翻蔣介石的統(tǒng)治,他們積極參加進步組織和中共地下黨組織。從1947年至1950年,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彝族青年有趙授先、陸炯先(陸景賢)、安思義、陸梓祥、鄧承忠、陸宗堂、陸思明、祿發(fā)奎、盧韜、禹志超、安啟崇、龍瑞麟、安祖蔭等。其中有的祖籍貴州威寧,但他們都是在昭通讀書或工作期間加入共產黨,走上革命之路。他們是昭通彝族的第一批中共黨員,革命先鋒。

為了爭取彝族上層人物支持革命,參加革命,壯大革命武裝力量,中共昭通地下黨通過這批彝族黨員和進步青年,去做爭取工作。在會澤(當時屬昭通),爭取金紹清參加火紅、尖山起義。1948年,金在戰(zhàn)斗中被俘犧牲。在巧家,經趙授先(“邊縱”三支隊副團長)赴運中做其親屬赴仁甫的工作,將其武裝交給共產黨,組建落鷹山游擊隊,并供所需糧秣。還爭取蒙姑陸建奎、蕎麥地龍春林等人,交出武裝,支持革命。1949年,陸宗堂根據地下黨決定,爭取盧嵩嵐、王世榮等彝族武裝力量,正式組建“邊縱”第六支隊威寧游擊團。團長盧嵩嵐,政委陸宗堂,全團排以上干部77人,其中彝族62人,干部戰(zhàn)士700余人,其中彝族有400多人。同時在“邊縱”任要職的彝族還有暫編32團團長陸炯先,營長陸梓祥等人。在“威寧游擊團”、“暫編32團”的彝族干部戰(zhàn)士,主要來自會澤、威寧、昭通、彝良、大關、魯甸、鎮(zhèn)雄、巧家、永善等縣內。

1949年12月,龍澤匯、安恩溥、祿國藩、隴生文、安永松、龍繩曾、安順三、龍奎垣等,跟隨盧漢在昆明、昭通起義。云南解放。從此,昭通彝族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昭通彝族六祖文化廣場

更多彝族文化,請關注羅婺部微信公眾平臺!

點擊 閱讀原文欣賞最美彝族服裝!

Hash:935340c07739c60bcec0a2648cd4aa83ed35a154

聲明:此文由 羅婺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