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境內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竟然在這個村

馬路村位于六枝特區(qū)新窯鎮(zhèn)西面,由過去的二塘村和馬路合并而成,馬路村與月亮河鄉(xiāng)、中寨鄉(xiāng)接壤,是巖腳至郎岱古驛道必經之地。

從月亮河鄉(xiāng)的滕家寨往下走到月亮河畔,就到了新窯鎮(zhèn)馬路村地界。從反掌坡腳下沿大青石鋪就的驛路彎彎拐拐地往上走,山勢險要陡峭且逼窄,馱鹽的騾馬稍有不慎就會從坡頂翻滾到坡腳,故民間有“騾馬難過反掌坡” 之說?!?a href='/anshun/' target=_blank>安順府志》記載:反掌坡,在(郎岱)城西北二十里,通水城要路,懸?guī)r陡峭,仄徑羊腸,其最險處,難容輿馬。

馬路村民黎平介紹古驛道

上九個拐,繞十八個彎才到一個叫糖梨樹的地方。民國時期,大凡經古驛道從二塘到郎岱或從郎岱到巖腳的鹽商都要在糖梨樹歇腳,兩人合抱大的糖梨樹象把巨傘,遮陰蔽日。民國時期,糖梨樹住著一戶農家,靠在糖梨樹下賣飯賣茶水為生,日子過得還算滋潤。那時,糖梨樹的樹身釘滿大鐵釘,其緣由是附近村寨的道士說此樹已成妖樹,為了還愿圖吉利,這株巨大的糖梨樹便成了一些人的活靶子、釘鐵釘、澆油用火燒,最終倒在愚昧人的刀斧之下。令人欣喜的是,2020年8月14日,我們重訪古驛道,糖梨樹的樹根上又長出了一株挺拔的小樹,樹上結滿了褚褐色的斑鳩蛋大小的糖梨。

站在反掌坡埡口舉目遠眺,月亮河兩岸風光旖旎。路上的驛石紋路清晰,驛石上,碗狀的蹄窩隱約可見,驛路兩旁是一蓬蓬黃橙橙的野生刺梨,伴隨著一路流淌的泉水來到“一碗井”, 一碗井井口是個碗口形的巖窩,走驛路的官員或商販渴了,在一碗井喝上幾口水,又繼續(xù)趕路。

一碗井

野生刺梨

從反掌坡腳下到馬路村塘房組有約7公里首尾相連的古驛道,沒有斷頭,保存得較為完好,極具旅游開發(fā)價值。如果在反掌坡腳開發(fā)一片果品采摘園,組建一支馬隊,從月亮河騎馬上驛道,體驗馬幫文化、鹽商文化、夜郎文化,欣賞沿途風光,那該有多美。

據馬路村85歲的張興全老人介紹,民國時期,一架運綢緞到云南的飛機落在頭塘的鵝翅膀,去看稀奇的人很多,五歲的他鉆到飛機翅膀腳玩耍,還折了幾個螺釘玩。他親眼看見從飛機上搬下來的布匹,當時的保長龍運河與宋選學雇人把綢緞沿著古驛道背到郎岱縣城,整整背了兩天。

張興全說,巖腳背鹽巴到郎岱的腳夫從巖腳到二塘歇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才往郎岱趕。從郎岱到巖腳的官員,也要在二塘歇上一夜才趕往巖腳,所以,二塘有好幾家客棧生意都很不錯,還有七八戶人家專門打草鞋賣(他家也是其中的一家),打好的草鞋一串串掛在外面,經常都有背鹽下郎岱的腳夫和馬夫購買。生意好的時候,他的爺爺和父親點著桐油燈熬更宵夜地打草鞋養(yǎng)家糊口。

張興全清楚地記得,1951年春天,攻打安家窗子洞的解放軍從郎岱方向沿著古驛道開拔到二塘,埋鍋造飯,用大洋老百姓買雞買菜。為了不擾民,屋檐下、陽溝頭、田壩里到處睡的都是人,騾馬有屋檐高。他在田壩里撿到一件解放軍走后遺落的黃棉衣,伴隨他度過了三個寒冷的冬天。

如今的馬路村貧困戶全部脫貧,通水通電通路,漂亮的房舍、干凈的道路、爽心悅目的樹木花草仿佛讓人走進世外桃園。保護好老祖宗留給馬路村的自然文化遺產——古驛道,打造古驛道、開發(fā)古驛道,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將成為馬路村可持續(xù)發(fā)展、村民增收致富的最佳渠道。

徒步古驛道

發(fā)展看今朝

下期將帶你一起走進新窯洗馬河

記者:李恒 王證朝

來源:六枝融媒

編輯:風情搖曳

聲明:本平臺圖文內容除原創(chuàng)內容和特別說明以外,推送的稿件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相關內容觀點不代表我們平臺立場,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Hash:54c4022503c6bd20c70c8e0fb594e4eb48fd0ba1

聲明:此文由 情系大煤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