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里是鎮(zhèn)江新區(qū)最美、最有故事的古村落!歷史沉淀下的過往驚艷了時光!

儒里村

RU LI

鎮(zhèn)江新區(qū),一路向東,

城市的繁華漸漸消失在道路兩旁,

鄉(xiāng)村公路旁,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

不同于江南村落的灰瓦白墻,

田地間低矮的灰色瓦房,

木門斑駁,偶爾有幾位“荷簞食”的村婦,

讓人似乎一下子穿越回了

那個只屬于漁樵耕牧的年代。

這里是鎮(zhèn)江最有故事的古村落——儒里村。

“儒里村”

《儒里村》

最具內(nèi)涵和特色的江南傳統(tǒng)村落

儒里村社會文化底蘊豐厚;

“鄉(xiāng)老”活躍,

凸顯江南傳統(tǒng)村落的“儒家風范”。

待到鄉(xiāng)村公路轉(zhuǎn)折成蜿蜒的鄉(xiāng)間小道,

門戶幽深的儒里古祠映入眼簾,

這時光倒流的感覺便分外強烈起來。

儒里原是長江航道東移后留下的一片江灘沙地。 是南宋大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后裔在江蘇最大的聚居地之一。這里現(xiàn)住朱姓居民4400多人,近二百年里,從這里遷往大江南北及海外的朱氏子孫不下千余人口。傳說由乾隆題改“儒里”,取意:文公后裔居地,儒人之故里也 。

“落碗生根”

相傳明朝初年,朝廷差官張賀和朱亨押解犯人到京城因耽誤了差期,將遭殺頭之罪。當時遇一算卦老人,老人對他們說:“你們一行已無回頭路可走。往南屬火,困難重重;往西屬金,殺氣重重;往北是江,水阻生路。只有往東屬木,有活路。哪天碗掉下來的地方就是你們安家落戶之地?!?/p>

當他們走到今天鎮(zhèn)江新村姚橋鎮(zhèn)儒里村這個地方的時候,看到一個人在塘邊洗碗,碗不小心掉到塘中,怎么找也找不到。張賀和朱亨猛然想起路上算卦老人“落碗生根”的事情,于是,就放掉了犯人,在這里落了腳。

圖片來源 | 夢溪論壇nyh8888 (開心小雪)

皇帝賜名“儒里”

張賀就是丹徒張氏的始祖“賀三公”。 之后,他在儒里夾溝安家,朱亨也在離此不遠的儒里大街上落戶,他成了丹徒朱氏的遷徙始祖“亨三公”。

張氏和朱氏在丹徒成家立業(yè)、繁衍生息,“圩里”是當時的原始地名。

一直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時,在圩里看到讀書人如此之多,便提筆寫下“儒里”。后人又將這“儒里”二字鐫刻在寸頭的券門之上,并將村名改稱“儒里”。

儒里有著江南鄉(xiāng)村特有的清雅娟秀

狹長的石板小路旁,蓬草叢生,

柔軟的藤蔓攀附著低矮的灌木,

悄無聲息地爬上農(nóng)舍的磚墻。

有興致的人家會在房前栽上兩株月季或者鳳仙,

覆著灰瓦、刷著白漆的農(nóng)家小屋便因著那星星點點、

深深淺淺的紅,變得格外秀雅。

古村風韻

儒里古鎮(zhèn)是朱熹嫡裔東遷最早抵達定居之地,

儒里的祖祖輩輩,長期受儒家文化思想熏陶、感染,

忠于祖國,忠于民族,持家以孝,尊老愛幼,

兄友弟恭,家庭和睦,居家如斯,

仁義博愛,社會和諧,鄉(xiāng)風文明。

村內(nèi)古民居,古建筑,古祠,廣場,

亭榭,文化墻,為古鎮(zhèn)添彩,

創(chuàng)建省級文明村、鎮(zhèn)江市最美鄉(xiāng)村,

更加煥發(fā)了古鎮(zhèn)儒里新生機!

圖片來源 |大港信息港“土人”/攝

朱氏宗祠

這里尚存著江南古鎮(zhèn)石板小街的風貌,

許多明清建筑具有粉墻黛瓦、

飛檐翹角、馬頭墻、木格窗、

磚石木雕精致的徽派建筑藝術(shù)特色,

有著名的省市文保單位“儒里古建筑群”,

號稱“江南第一古祠”的朱祠馳名中外,

是國內(nèi)保存完好的“朱子祠”之一。

圖片來源 |沙漠玫瑰

轉(zhuǎn)到儒里北街,就能看見前面的朱氏宗祠了。宗祠的南北券門上刻有“儒里”二字的匾額,南為石刻,北為磚雕,顯示此地是“儒人故里”。

“儒里”券門題字

門前廣場祠對面照壁,

墻體用花崗巖雕刻著“儒里春秋圖”,

自右往左,一共九幅,

完整記錄了從祖先來此生根繁衍、

乾隆題字至今的故事。

圖片來源 |沙漠玫瑰

朱熹別號“紫陽先生”,受封三品世襲五經(jīng)博士,世代永襲爵位,子孫永沐皇恩。

傳說在他出生前三日,故居老井的井口突然升騰蒸汽,出現(xiàn)彩虹,家人便認為是祥兆,家中定會出圣賢,后來,朱熹果真成為南宋集理學大成之圣人。 他主張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身修養(yǎng),學術(shù)思想對全世界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他家中的這口井后來被稱為“虹井”。

圖片來源 |沙漠玫瑰

步入瓦檐低垂的朱氏祠堂,

二進門樓上,

刻有“紫陽世澤”的牌匾,

墻上刻有百壽圖。

中坊上書有“虹井流芳”以紀念朱氏先祖。

圖片來源 |沙漠玫瑰

祠堂內(nèi),

與朱熹有關(guān)的印記俯拾皆是。

中廳祭堂里供奉的立像源自朱熹自畫像;

兩側(cè)抱柱上的楹聯(lián)則出自朱熹遺墨。

圖片來源 |沙漠玫瑰

建立朱氏宗祠的先祖朱文通的牌位。

圖片來源 |沙漠玫瑰

對于儒里人而言,

朱氏古祠維系著家鄉(xiāng)與宗族的榮耀,

牽連著整個家族間的血脈親緣;

對于鎮(zhèn)江而言,

古祠是歷史的證明與文化的印記

張祠“敦睦堂

走出朱氏祠堂,穿過儒里老街,

繞過兩排平房,眼前一方荷花池豁然開朗。

池塘另一頭,并排六扇黑漆木門,

門頭的磚檐上雕著錦鯉游龍,

刷了藍漆的石匾上刻著四個燙金大字:

“光前裕后”——這里便是被稱為

“敦睦堂”的張氏祠堂。

圖片來源 |大港信息港“土人”/攝

雖說祖上沾親帶故,

可沒有朱熹這樣地位尊崇的先祖,

敦睦堂到底不如朱氏祠堂那般聲名遠播。

但她也有她的驕傲!

清康熙三十九年,宰相張玉書到敦睦堂尋祖。張氏族長擔心他位高權(quán)重,若他朝犯事必禍延九族,不敢收留。不想張玉書竟以宰相之尊,在祠堂前跪了三天三夜。

獲準認祖歸宗后,張玉書親書“義門”匾一塊,并送贈張祠一對雌雄石獅。如今,這對石獅仍舊守在敦睦堂的大門前,而“義門”匾亦被張氏族人鄭而重之地保存起來。

跨進第一進儀門,

就見到明代兵部及禮部尚書

張玉書所書大大的“義門”牌匾。

據(jù)說當年張玉書寫“義門”的“義”字時,有意將“義”字下面的“我”字少些了一撇,成了“找”。張玉書辭官回鄉(xiāng)后要歸入祠堂,但他的官位太大,族長不敢收留,張玉書在祠堂跪了三天,終于感動了族長而被接納。他將“義”下面的“我”寫成了“找”,意外落葉歸根,找到回鄉(xiāng)的路。

實際上,“敦睦堂”最特別的地方

是二進大天井風火墻,

采用瓦片做成魚鱗片式,

墻脊上采用磚制斗拱。

雕有“吉祥如意”、“富貴牡丹”、

“福祿壽喜”、“龍鳳呈祥”、

“百年好合”等圖案,栩栩如生。

圖片來源 |大港信息港“土人”/攝

敦睦堂“垂裕后昆”磚雕門樓

“垂裕后昆”磚雕門樓下枋“福祿壽”

正中字枋書“垂裕后昆”四字剛勁有力。張氏祖先講“垂裕后昆”這句話書于中央大天井中,為的是世世代代、時時刻刻提醒子孫后代,張氏先賢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為的就是給后世子孫留下功業(yè)和美德,這在歷朝鄉(xiāng)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敦睦堂”地處蘇南寧鎮(zhèn)地區(qū),

有寧鎮(zhèn)風格的青磚小瓦

卻沒有了徽派風格的馬頭墻,

其廊院中是典型徽派風格的。

這是一座集寧鎮(zhèn)、徽派、

吳派風格為一體的鄉(xiāng)土建筑,

其規(guī)模之大,藝術(shù)價值之高,

在江蘇實屬罕見。

“猴先生館”——“弟子無白丁”

出了“敦睦堂”,

儒里街路口不遠處,

就是“猴先生館”。

明清時期,儒里學子勤耕苦讀,進學為官者眾多,與這里的名師教化甚為密切。私塾中名氣最大者莫過于“猴先生”了,他有“弟子無白丁”之美譽。這位先生長得面瘦腮尖,目光炯炯,雙手嶙峋如爪,典型的一副猴相,但他學識淵博,所教弟子無不取得功名。

當時他的弟子中,有一個天資特差,先生勸其退學,讓其棄學從商,并書“甲乙堂”三字店號贈予他。學生問他以什么為業(yè)?猴先生讓他順其自然。

日后得知,這個學生確實天資太差,從商也不得法,沒辦法只好學做鞋手藝,后在儒里街上開皮匠店,掛上“甲乙堂”金字招牌。鄉(xiāng)人見猴先生書牌掛于鞋店之門,都覺得莫名其妙。

后有學者來做鞋,見招牌大驚,大呼先生神機妙算!眾人不解,他解釋說:甲字,绱鞋錐也;乙字,切皮刀也。何其神似!先生早料學生將以此為業(yè),真神算也!這家皮匠店子孫相傳到現(xiàn)在已有六代,真可謂皮匠世家??!

圖片來源 |大港信息港“土人”/攝

明清時代,儒里朱氏子孫勤耕苦讀,

進學為宦者其眾,這與名師教化不無關(guān)系。

古塾師中名氣最大者莫過于“猴子先生”了,

他有“弟子無白丁”之褒譽。

猴先生在此教書多年,足不出館。某年元宵節(jié)蘇州大放花燈,東家邀先生同游。因族長盛情難卻,遂勉強應允曰:隨去隨歸,不作留連,一切由猴某安排。

晚宴后,兩人上路,先生囑東家雙手牽牢其長袍后擺,無論出現(xiàn)何種異常情況,均不可松手!如是越走越快,腳下生風,星云飛馳,頃刻之間便至蘇州上空矣。

賓東暢游燈市,至四更復返儒里。東家一直心疑手握之長袍后襟酷似猴子尾巴,又不敢動問。不日果有二公差至,以鐵練將猴鎖走,言是張?zhí)鞄熀髨@看門之猴精走失下界。眾弟子泣送至橋渡口,跪求免其刑枷。先生在此坐館多年,所教弟子無有白丁,確實有功而無過也。公差以為言之成理,遂解枷登舟而去。

此乃后人傳奇之說,當不足信。筆者推測:此人姓侯,系京官士子,也許為奸臣陷害,罹難避入鄉(xiāng)村書館。蘇州一行終露馬腳,以致捕快跟蹤,重陷囹圄。

旌表故儒朱敏表妻王氏之坊

其實,儒里的一切確實是那樣的溫文爾雅。

走在大街上,不經(jīng)意間就能碰到

滔滔不絕講述歷史的學者型村人。

街邊矗立的“旌表故儒朱敏表妻王氏之坊”,

能帶回長期自覺才能支撐的信念。

旌表故儒朱敏表妻王氏之坊

儒里美味

儒里隸屬鎮(zhèn)江姚橋鎮(zhèn),

鎮(zhèn)江的大路、姚橋、大港一帶,

傍依滔滔長江,背靠巍巍圌山,

山川秀麗,物產(chǎn)豐饒,

食饌精美,人們習慣上稱此地為“東鄉(xiāng)”。

圖片來源 |大港信息港“土人”/攝

東鄉(xiāng)羊肉

東鄉(xiāng)一帶開店賣羊肉的很多,

每年立冬后,

鎮(zhèn)江東鄉(xiāng)百十里開闊的鄉(xiāng)間,

家家宰羊,村村飄香。

羊肉店顧客盈門,香飄十里。

來此品嘗的人,不僅有本地的,

而且更有不少外地客慕名驅(qū)車而來。

數(shù)百年來,東鄉(xiāng)羊肉興旺不衰。

傳說有一孤苦無依的寡婦,平日里靠養(yǎng)兩只羊為伴,即使外出討飯也牽著。有天,寡婦被一個流氓當眾調(diào)戲,回家后便要上吊。此時,羊叫了起來。她想自己死了,羊也沒人喂了,不如殺掉,飽吃一頓再去見閻王吧。

于是把羊宰了,邊燒邊哭,不知燒了多長時間,把個羊肉燒得肉爛骨酥,噴香撲鼻??删鸵稽c兒食欲也沒有,想想羊平時和自己形影不離,不忍心吃,又去上吊。

被一云游和尚看見,和尚忙喊來鄰眾,救活寡婦,左勸右導,切勿輕生。寡婦為感謝大家,就將鍋里的羊肉盛出來招待大家。大伙兒不吃便罷,越吃越要吃,把一鍋羊肉吃得精光。

眾人勸寡婦不如開個羊肉店,不愁日子難過。羊肉店開張后,生意興隆,羊肉越燒越好吃,名氣越來越大。

東鄉(xiāng)全羊席,肥嫩可口,油而不膩,

并不屬清真菜之列,而自成一格。

東鄉(xiāng)羊肉,每年吸引著

眾多鄉(xiāng)里鄉(xiāng)外的食客,爭相飽啖。

圖片來源 |大港信息港“土人”/攝

幾百年后的今天,

鎮(zhèn)江人又在這片土地上

建起了十里長山大學城,

這里將迎來更多的孺子后人。

看來,當年乾隆皇帝

在恩賜“儒里”這個地名的時,

還賦予了它在當代更現(xiàn)實的意義。

(鏈接)

(鏈接)

(鏈接)

(鏈接)

(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素材來源:文旅鎮(zhèn)江

編輯丨小煥 主編丨洪溪小子 審核丨紅塵擺渡人

如果分享內(nèi)容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者非授權(quán)發(fā)布,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Hello

Hash:f1a3ce3641ae1da443721683007091b498f40391

聲明:此文由 大港信息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