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聚焦 | 全省博物館在恢復中重塑
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2020年疫情背景下的博物領域,遭遇巨大沖擊和挑戰(zhàn),如何在嚴峻的形勢下最大限度地把“展覽”這一博物館的基本功能發(fā)揮好,博物館人作出了十分的努力。“線上”這一網(wǎng)絡語匯,在特別時期展現(xiàn)出特有魅力,使得受眾可以居家利用新媒體觀看展覽。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博物館建設迎來空前的發(fā)展機遇。與此同時,移動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和社交媒體的異軍突起,也讓人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博物館和其他文化場館一樣,面臨著走出套路探索新路并融入大眾生活等一系列問題。在新的發(fā)展時期煥發(fā)新機,這個定義僅靠“展覽”這個詞已不能夠全部釋讀,它意味著在重塑中展現(xiàn)出一種新的姿態(tài)。而“人民需要怎樣的博物館”這個命題,在當下如何踐行就顯得尤為迫切。
為此,5月17日,貴州日報報刊社文旅新聞部、天眼新聞文化頻道、27°黔地標讀書會攜手貴州省博物館,舉辦以“‘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閱讀博物館”為主題的分享會,邀請來自全省各地的10余家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展開對話,立足當下的新時代背景,眺望未來,暢談博物館如何適合大眾“閱讀”,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閱讀”博物館。
考驗中展現(xiàn)網(wǎng)絡魅力
沒有人能想到一場曠日持久的疫情,如此考驗人們的認知和承受力。對貴州的數(shù)十家博物館而言,“關門”意味著線下展覽按下暫停鍵,而線上持續(xù)開展各種各樣的展覽活動。
為保障觀眾居家期間的文化供給,畢節(jié)市博物館推出虛擬博物館和智慧博物館,讓觀眾足不出戶也可以體驗參觀,讓博物與大眾的鏈接不斷。自主、引進和聯(lián)合舉辦的臨展此起彼伏,只不過這些展覽都在線上進行。如自主的《黔西北民族風情剪紙藝術收藏展》,引進的福建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清廉自律 慎守儒風——林則徐家風展》等,與畢節(jié)市美術館聯(lián)合舉辦的《變遷——畢節(jié)示范區(qū)脫貧攻堅攝影作品展》等。這些展覽一經(jīng)推出,好評如潮。畢節(jié)市博物館館長向鵬說,觀眾在博物館官方網(wǎng)站看到的云上展覽,每一件文物雖然不可觸摸,但能感覺到它的真實度。
畢節(jié)市博物館
與其他博物館一樣,遵義市博物館館長李良福也把目光對準線上展覽,“居家防疫 網(wǎng)上看展”文化活動拉開序幕,分期隆重推出《瑞鼠吐寶——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lián)展》等展覽?!盁o論是實物還是圖片,線上的呈現(xiàn)繽紛斑斕,疫情期間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舊豐富多彩。”李良福說。遵義市博物館雙管齊下,開啟“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模式,拓展了市民的文化體驗。尤其是線上的“龍嵌寶石金冠筆記本手工制作活動”與線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課堂——仡佬族儺戲面具涂鴉體驗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少年兒童的青睞。
2020年農歷大年三十這天,位于習水縣土城鎮(zhèn)的四渡赤水紀念館暫停對外開放。雖然場館關閉,但該紀念館通過網(wǎng)站、微信平臺,向觀眾推送“四渡赤水出奇兵”“貴州航運博物館”兩個網(wǎng)上展館,國家文物局在第二批全國博物館網(wǎng)上展覽資源推送中對此予以推薦。該館還成立文化抗“疫”工作隊,組織文藝骨干和優(yōu)秀講解員創(chuàng)作40多件抗擊疫情、鼓舞士氣的文藝作品。大家在家里用手機錄制音頻和視頻,以朗誦、快板等形式,在紀念館的網(wǎng)站、微信平臺、抖音平臺等新媒體傳播,宣傳抗擊疫情中的感人事跡、英雄故事。
四渡赤水紀念館
四渡赤水紀念館 胡志剛 攝
面對疫情,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副館長楊曲強的思考指向更為深入:“這次疫情對博物館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疫情下我們采取了什么樣措施,這些措施對博物館有什么樣的意義?接下來博物館人應該怎么做?方向在哪里?”顯然,疫情在給博物館帶來困境的同時,也給博物人帶來了許多啟示。
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
特色展覽尤能吸引受眾
貴州的博物館類型大致分為綜合類、民族類、生態(tài)類和紀念館類。地處興義市的中華布依族博物館,有文物藏品1300件套,展出文物620件套,展覽以布依族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為主題,涵蓋布依族語言、歷史、建筑、生產生活、服飾、飲食、歌舞等內容。整個博物館展廳內應用現(xiàn)代全息投影技術和移置實景實物、收集生產生活用具進行展示等,真實再現(xiàn)布依族的歷史文化、生產生活、民風民俗、布依風情等?!拔奈锸亲嫦冗z留給后人的無價之寶,是歷史回聲的凝固和文化創(chuàng)造的體現(xiàn)。”館長彭龍希望這座博物館不僅是一個“文物陳列平臺”,更應是人們的“心靈棲息所”,是一座有靈魂、有活力,弘揚優(yōu)秀布依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結友誼的重要載體。
中華布依博物館
中華布依博物館開展的研學游活動
亞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態(tài)博物館——六枝梭戛生態(tài)博物館于1998年面世。該館位于六枝特區(qū)梭戛鄉(xiāng)高興村隴嘎寨,這里依山而建,民風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深厚。錯落有致的磚瓦樓房,縱橫交錯的水泥路,在大樹與落葉的裝飾下,更顯原始古樸。博物館包括長角苗聚居的12個寨子,長角苗現(xiàn)實生活中所傳承的生存技藝、生活習俗以及文化信仰等都是博物館顯現(xiàn)和保護的核心。副館長唐轉珺介紹說,資料信息中心記錄和儲存長角苗社區(qū)特定文化的信息,包括錄音記錄下的口碑歷史、文字、圖片、錄像資料及具有特殊意義的文化實物(文物)等?!斑@些信息,不僅為當?shù)?a href='/miaozu/' target=_blank>苗族同胞保護和學習自己的文化提供廣博的知識資源,而且為外來的參觀研究者提供相關必要信息。其次,它還承載著參觀中心和社會服務場所的功能?!?/p>
長角苗社區(qū)舉辦的民俗活動
與六枝梭戛生態(tài)博物館類似的還有位于錦屏縣的隆里古城生態(tài)博物館。同樣是活態(tài),該館在開拓展陳方面加大力度搜集整理古城文獻,書寫博物館的前世今生。館長龍建林認為,在保護的基礎上傳承、發(fā)揚是博物館堅持不懈的目標。該館正著手的有一下重要工作:一是搭建平臺,全面抓好文化傳承,培養(yǎng)隆里古城文化傳承人、開展藝術節(jié)等民俗活動等;二是創(chuàng)新思路,開拓展陳新天地,多形式、多方面展示文物;三是深入淺出講好博物館的歷史人文故事,利用文創(chuàng)、宣傳等手段讓文物“活”起來。
錦屏隆里古城生態(tài)博物館俯瞰
作為黔北土司的強大存在,楊粲墓及其周邊土司遺存,是羈縻土司治策下播州地區(qū)珍貴的歷史見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南宋、元、明時期播州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態(tài)勢。遵義楊粲墓博物館館長黃崢嶸認為,土司文化是貴州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楊粲墓及其周邊區(qū)域土司遺存較為集中且具代表性,是展示播州土司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最佳窗口?!叭绾巫龊帽Wo與展示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把冷門加熱,作出特色,這也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楊粲墓博物館
楊粲墓博物館舉辦的文化體驗活動
新時期重塑新的形象
在遭遇中崛起,這個崛起包含重生,也包含重塑。遵義市博物館把博物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來對待,做出了許多探索。結合相關重要時間節(jié)點而舉辦的展覽,針對性強,突出了時代主題。今年是建黨100周年,遵義市博物館和遵義市委黨史研究室推出“遵義脊梁——中國共產黨追憶歷史陳列”,眼下正在緊張的布展中。聯(lián)手共進是該館秉持的一個理念。館長李良福說,今年牛年春節(jié),遵義市博物館聯(lián)合全國幾十家博物館,共同舉辦了“牛轉乾坤”展覽,亮人眼球,人氣暴漲。之前還與延安革命烈士紀念館聯(lián)手舉辦了延安精神展,將遵義的紅色文化和延安的紅色文化有機鏈接起來,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對黎平會議紀念館而言,挖掘長征文化主題,研究古城歷史文化,是“重塑”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當年中國工農紅軍有3支隊伍征戰(zhàn)黎平,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傳奇故事。建于明初的黎平翹街歷經(jīng)600余年,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館長楊祖華編著的《翹街舊事》,發(fā)出了翹街歷史文化研究的先聲。在楊祖華看來,做好“挖掘”和“研究”兩篇文章,黎平會議紀念館的“底子才更厚實”。
黎平會議紀念館
黎平會議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2020年貴州省民族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長張義兵說,在短暫的歷程里,該館以服務為引領,在“重塑”上下功夫,探索新路。該館的“服務于培育人文精神,服務于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服務于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的思路,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白匀ツ曛两瘢《嗨行W跟我們合作,從最開始的20家發(fā)展到現(xiàn)的近100家,說明我們走對了路子?!睆埩x兵認為,博物館除了有公益屬性,還有市場屬性。一個展覽,如果推出去市場和社會不歡迎,那么這個展覽就不是一個好的展覽。觀眾在看了你的展覽后,必須要有一定的收獲。
貴州省民族博物館
博物館的未來究竟是什么?在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的眼里,更加多元和開放是關鍵詞。他說,博物館的類型正在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數(shù)量也逐年遞增。從鄉(xiāng)村到社區(qū)到城市,都可以看到博物館的身影,城市不用說,生態(tài)博物館、社區(qū)博物館、村史館、鄉(xiāng)愁館等正在蓬勃發(fā)展?!霸卩l(xiāng)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如何發(fā)掘與利用鄉(xiāng)村遺產,也成為博物館人應該思考的問題?!?/p>
貴州省博物館
貴州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銅車馬
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處處長丁鳳鳴說,作為文化單位的博物館,要主動與旅游市場聯(lián)結,推動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這對旅游轉型升級和實現(xiàn)文化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旅融合發(fā)展對博物館的社會公共服務功能提出了新的訴求,博物館需要在保持原有職能的基礎上,在文化旅游政策和環(huán)境的框架下,研究、分析自身階段性特征和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于高品質文化旅游消費的需求?!?/p>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陸青劍趙相康向秋樾實習生盧錢沙
資料圖片/受訪單位提供
文字編輯/舒暢
視覺/實習生 盧錢沙
編審/李纓
Hash:f6b47c4491a29aaba4ba1086c6e4fc3d036f5fc7
聲明:此文由 天眼新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