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重慶丨安達森洋行:可以很“故宮”也可以很“重慶”

歷經百年風雨的安達森洋行,主樓早已不見蹤影,僅剩的幾棟倉庫建筑也已衰敗蒙塵,在和時間的對抗中,夯土墻垮的垮,殘的殘,早早便敗下陣來。

2016年,破損嚴重的安達森洋行終于啟動了修繕工程,歷史遺存在現代技術的加持下,即將重現百年榮光。

歷經近兩年時間,修繕工作目前已接近尾聲,圓窗戶,木窗框,如點睛一般,即將喚醒這幾棟沉睡已久的老樓。憑窗而立,腳下的洋行還是那個洋行,但窗外的重慶,早已變了模樣。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占領東北,為確保北京文物的安全,故宮文物被迫南遷。

1938年5月,故宮文物沿長江運到重慶后,被分為三處保藏:第一處為川康銀行,也就是渝中區(qū)打銅街郵局大樓二樓倉庫;第二處是南岸王家沱吉時洋行倉庫;第三處就是安達森洋行。

安達森洋行用了四個大的倉庫,存放了3694箱文物,為保護國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38年開始,日軍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轟炸,據說,每當日機來轟炸時,安達森就叫工人把瑞典國旗在門口升起來,或平鋪在空地上,讓敵機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是瑞典的地盤,不容侵犯。正因為這樣的做法,藏于此處的故宮文物才求得了安全。

抗戰(zhàn)勝利后,這批文物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宮。這便是安達森洋行與故宮在上個世紀的緣分。2016年,故宮博物院時任院長單霽翔曾來到安達森洋行,參與修繕工作,洋行與故宮的這份緣,時至今日,還在延續(xù)。

洋行片區(qū)的八棟建筑作為故宮文化基地統(tǒng)一打造,建成之后會有一座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紫禁書院,也會有故宮講堂,同時會對故宮文物做一些故事化的展示,當然故宮文創(chuàng)產品也會在這里和大家見面。

看文物,聽講座,買文創(chuàng),以后的安德森洋行,很“故宮”;沿著青石板路,拾級而上,一層一樓,一樓一景,這樣的“南濱路故宮”又很“重慶”,你甚至還能在這里看到百年前和洋行同步修建的纜車。一箱箱故宮文物,也許就是用這種“最重慶”的方式,從長江邊沿著坡道被送進了倉庫。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伏毅 張奇

Hash:56ac2a98b4460457c2210067cc4e80e3f8cfeee8

聲明:此文由 630很有料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