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歷史 品味文化——走近女郎山戰(zhàn)國墓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女郎山戰(zhàn)國墓

女郎山坐落在山東濟南章丘區(qū)繡惠街道北關村北,是個充滿傳說的地方。1989年冬至1990年春,山東省考古隊對女郎山南西山坡取土場進行了勘探和發(fā)掘,發(fā)現戰(zhàn)國、漢及宋、元、明、清各時期墓葬120余座,尤其是女郎山西坡1號大墓的發(fā)掘,揭開了章丘得名的千年之謎。

女郎山遠眺圖

女郎山之名可追溯至商代,關于其來源,清初乾隆時期的《章丘縣志》引載《三齊記》給出了一個解釋:傳說齊將匡章葬于此,為“章子之丘”,故而得名章丘山;又因漢平陵侯章亥之女溺死葬此,故而得名女郎山。

據《戰(zhàn)國策·齊策》記載,齊將匡章,又名章子,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著名軍事將領,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齊宣王破燕之戰(zhàn)” 和“垂沙之戰(zhàn)”的著名戰(zhàn)例,匡章憑其顯赫的戰(zhàn)功,在齊國的地位與卿接近。

1號大墓為一座“甲”字形豎形土坑木槨殉人墓,槨室位于墓室中央,四周有寬大的生土二層臺,墓主用雙槨一棺,槨外填充鵝卵石,在大墓的棺和槨之間,隨葬有大批的青銅禮器和兵器。

大墓二層臺上,有5座中小型陪葬墓,其中最有價值的為M1號陪葬墓中出土的一組38件陶彩繪樂舞俑,由人物俑26件、樂器4件、祥鳥8件組成,該組陶俑分為表演俑、歌唱俑、舞蹈俑、觀賞俑,以及樂隊演奏俑等不同造型,均為泥質灰陶,燒制火候較高。這組樂舞俑不僅以造型生動、風格寫實而引人注目,而且基本保存完好,在同時期的同類資料中實屬少見,為研究戰(zhàn)國齊國的樂舞、服飾等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彩繪樂舞陶俑

匡章墓出土文物線圖1

匡章墓出土文物線圖2

這座墓與以往發(fā)現的戰(zhàn)國大墓相比,墓室面積并不算大,但隨葬品卻十分豐富,并置有雙槨一棺,僅青銅器就出土200多件。從隨葬的陶鼎、銅鼎兩套禮器的數量判斷,該墓主的身份地位相當高,又根據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及特制武器箱推斷,墓主人可能是級別較高的軍事將領,這樣說來,該墓主人在時間和身份上,恰好符合《三齊記》中章丘山源自齊國大將匡章之墓的傳說。

在《水經注》、《方言》等多個史料中,“丘”字除了指山丘外,還指墳丘、墓丘。專家判斷,當時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老將軍,把埋葬匡章的這座山稱為章丘山,這大概就是“章丘”名稱的最早來歷吧。

章丘山后來又為何改成女郎山呢?1990年,為了配合女郎山東坡的另一處取土場工程,考古人員對女郎山東坡的另一座大墓進行了勘探,結果表明,這座被當地群眾俗稱為“章女墳”的漢代古墓,便極有可能是傳說中的“章亥之女溺葬于此”的女郎墓。

2009年,考古人員對女郎山再次發(fā)掘漢至明清墓葬417座,除少數大中型貴族墓葬外,大部分為普通平民、富裕平民或地方低級官吏的墓葬。女郎山作為墓地,延續(xù)兩千多年,充分印證了章丘歷史之悠久。

來源:章丘區(qū)龍山文化傳承保護中心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本平臺部分文章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于讓更多人獲取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獲取更多本地資訊

Hash:3f39c7aefe9cf862ff83249e558800775ede37e5

聲明:此文由 醫(yī)療多少我知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