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這座老宅是民國一旅長建的,關(guān)于它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保存有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這座老宅由張興隆于1924年所建。
張興隆,何許人?
時任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156旅旅長。
三明日報·周末特刊《“我把這筆家產(chǎn)捐給政府”——我父親和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的故事》,由張興隆后代葉開春,講述這座老宅及其主人的故事。
“我把這筆家產(chǎn)捐給政府”
——我父親和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的故事
“聽說京口老房子都修好了,什么時候去看看?”年前回老家時老父親對我說著,“好,有機會再去?!?/p>
這一承諾直到半年后的“七一”前夕。
為紀念建黨97周年,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到尤溪縣坂面鎮(zhèn)京口村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參觀,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新時代合格黨員”主題黨日活動。雖然不能帶老父親同行,但自己能有這樣的一次機會,一來能夠與單位同事一起感受黨的光榮傳統(tǒng),弘揚紅色革命精神,接受黨的教育的集體活動;二來可以看看老房子是否修好,修得怎樣,了卻一樁心事,也不虛此行。
閩贛省蘇維埃曾駐老房子
父親對這座老房子有著深厚的情感,畢竟他來到人世間最初的四年是在這兒度過的。這房子是他的祖父,時任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156旅旅長張興隆于1924年所建,距今已有94個年頭。1935年主力紅軍長征后,根據(jù)革命斗爭的需要,閩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qū)機關(guān)共600多人改編為“閩贛省新編第一團”從寧化遷入尤溪坂面鎮(zhèn)京口后溪自然村,當時軍區(qū)機關(guān)就設(shè)在這座房子里,在閩中大地上留下了難忘的印跡。
父親今年79歲。他幼年因家庭變故,隨著他的母親離開了這座房子,到了坂面,當時年僅4歲。
父親一生務(wù)農(nóng),生活的貧困和苦難一直伴隨著他。他勤勞、善良、和藹可親,話不多。打我從小記事起,父親的眼里總有一絲憂慮,淡淡的。那時我只知道父親聽到某個地方有從臺灣回來的人,他都會去拜訪,稍大以后我才明白,他心里始終沒忘記那個丟下他去了臺灣的親生父親。多年前,我曾問過他要不要繼續(xù)尋找,他說曾經(jīng)收到他父親輾轉(zhuǎn)寄來的一封信,那個年代信件不好保留就銷毀了,忘了地址,后來通過一次次打聽,總算有一個從臺灣回來的,說認識他父親,老人孤苦伶仃一人,處境不好。我父親說按年齡老人可能已不在人世了。說完,父親一臉黯然,一陣沉默,這也許是父親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吧。
(修繕的舊址成為革命教育基地。)
幾十年保護老房子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差不多十二三歲左右,我家來了幾個客人,說是京口后溪的老房子年久失修,雨淋蟲蝕,很難保存,不如把木料拆下,可以賣個好價錢,又可以貼補困頓的家境,一直好言好語在勸說我父親。那時我家兄妹五個,最大的不到二十歲,最小的也有十一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家里的一切都由父親一人承擔,生活極度貧困,如若有這一大筆資金貼補家用,生活可以改善許多。我記得,那時父親沉默了許久,最終嘴里蹦出“那是祖上的房子,我不能賣?!蹦菐讉€遠房親戚看說服不了我父親,便悻悻而歸。
又過了幾年,我們兄弟幾個都已成家立業(yè)。一天,父親忽然召集我們兄弟幾人回家,說是京口后溪一個遠房親屬來告知,后溪老房子木料被人拆走,連大廳柱子兩個精美的石墩也被人偷走了,心里總感覺不安,想去老房子看看。我們兄弟幾個就陪同前行。
到了老房子,舉目四望,滿眼瘡痍,正廳兩根大柱懸掛在空中,原先兩個雕花基座已蕩然無存,左邊的護房空空蕩蕩,木料已盡掃一空,就連瓦檐也不放過,瓦片七零八落地灑滿一地,二進護房已拆成平地,被人占用,蓋起了房子。此情此景,令人氣憤,我父親就到那個拆房人家中責問,一番理論和警告之后,父親憤然而歸,傷心不已。
(“七一”黨日活動)
正義凜然支持舊址修繕
2012年8月京口村被評為“中央紅軍村”,上級撥出??钚蘅樤}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也就是父親那座老屋,做為革命教育基地。這本是千載難逢的好事,可京口后溪一幫村民卻阻撓施工,向政府要價。政府通知我父親也一起到京口村參加協(xié)調(diào)會,那些村民看到我父親來了,更加囂張,嚷個不停。父親激動地站起來說:“政府要修繕房屋,這是好事,我們要支持。你們阻撓施工想拿補償款,你們哪一個跟張興隆有關(guān)系的,你站起來!當時你們沒地方住,房子讓你們暫住,救濟你們,現(xiàn)在變成房子是你的了,有這道理嗎?說我來分家產(chǎn),我可以把這筆款全部捐獻給政府?!倍潭虜?shù)語,鏗鏘有力,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地回擊,一時間那些村民都無言以對,場面恢復(fù)了平靜。
但還有部分村民依舊不死心,繼續(xù)阻撓施工。此后父親又多次與他們理論并多方面協(xié)調(diào),終于讓舊址完成了修繕。
縣黨史辦和坂面鎮(zhèn)政府的有關(guān)同志把父親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有一天,特意請了父親到縣黨史辦開了一個座談會,這也許是我父親一生中最大的禮遇和榮耀了吧。
沒想到父親的一份堅守和執(zhí)著,如今看來,卻做了一件十分光榮而有意義的事情,不經(jīng)意間就這樣保護了一段紅色光輝的見證,為革命歷史的重現(xiàn)增添了一筆不可或缺的財富。
來源:三明日報
Hash:151215151e78c3b2daf457b00c6bb4d1a2212c4e
聲明:此文由 海峽尤溪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