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林則徐寓所變身禁毒博物館
編者按:陜西渭南市蒲城縣林則徐紀念館位于蒲城縣杈把巷6號,屬縣城繁華地段,以“王益謙故居”為館址。王益謙是愛國名相王鼎族弟,而王鼎則是與林則徐同朝為官三十多年,亦師亦友,結下深厚的生死愛國情誼。在林則徐1828年回籍為父親守喪時,時任侯官縣令王益謙和林則徐多有來往。1846年林則徐被任命為陜西巡撫,曾請假三個月專程來到蒲城,為在鴉片戰(zhàn)爭中尸諫而亡的恩師王鼎守心喪。期間,林則徐就住在已經辭官回到故里的王益謙家中,并留下諸多歷史痕跡。如今,這里已成為蒲城的林則徐紀念館,兼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禁毒教育基地的功能。12月13日新華社客戶端發(fā)表《陜西渭南:林則徐寓所變身禁毒博物館》一文。現予轉載,以饗讀者:
古宅門口。新華社記者姚友明攝
穿過曲折狹窄的街巷,一座青磚和木梁構建的院落立在街角,雕刻精美的古樸門樓背后藏了一段動人的過往。
這座古宅已有近180年的歷史,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曾是清朝嘉道年間軍機大臣王鼎族弟王益謙的故居。整個建筑占地約1050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氣勢宏偉,莊嚴肅穆;院落里青磚墁地,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是渭河北岸地區(qū)保存最為完整的關中典型“四進式”宅院。
林則徐與王鼎塑像以及林則徐所寫《十無益》。新華社記者姚友明攝
民族英雄林則徐為恩師兼好友王鼎守心喪時曾在此居住近三個月,留下諸多歷史痕跡。如今,這里已成為林則徐紀念館,兼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禁毒教育基地的功能。
“我們接手這個院子的時候,屋子都被地震震斜了,屋脊上的蓮花、脊獸磚雕也殘缺了不少,我父親當時堅持‘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遍訪十里八鄉(xiāng)才收集到同一歷史時期的材料。”蒲城縣林則徐博物館館長高曉明說,現在屋脊上的蓮花,每一片葉子都是不同的,在民間是非常罕見的。
2002年,博物館老館長高起勝和他的長子高曉明個人出資購買了這處古宅,之后歷經5年、耗資逾200萬元對整個院落進行修復,并搜集了數百冊林則徐禁煙、從政的古籍資料。直到2007年,古宅修繕完畢并作為林則徐紀念館向公眾開放。
“林則徐曾3次來陜做官,先后任陜西按察使兼代理布政使、陜甘總督、陜西巡撫,竟沒有在陜西留下一處長期住所。我們接手、修復這座院子,就是填補了這一空白?!备邥悦髡f。
林則徐當年下榻的炕。新華社記者姚友明攝
這座宅院與林則徐的淵源,來自一段泣血故事。1841年,面對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幻想把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當作替罪羊,將其流放至新疆伊犁。對此,王鼎效法春秋時衛(wèi)國史鰌尸諫,懷揣“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的遺疏,自縊于圓明園私邸。其中“林”指的就是林則徐。
4年后,被重新起用的林則徐回到陜西,感念王鼎的知遇之恩,他請假3個月赴蒲城縣王鼎族弟王益謙家中,為恩師守心喪。期間,林則徐為王宅題寫“味蘭書屋”“槐蔭山房”“壽萱堂”等8塊牌匾,還留下諸多墨寶,其中7塊牌匾保存完好。
蒲城縣林則徐博物館副館長、高曉明的妻子李永紅介紹,辦館的核心理念是展示林則徐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他在人類禁煙史上的光輝事跡。近20年來,紀念館不斷搜集、研究林則徐廉潔從政和禁煙的史料,并把這些珍貴史料整理成冊、繪制成畫,以更直觀地向參觀者傳達。
此外,紀念館還制作了虎門銷煙雕塑群,布置“鴉片起源及對國人的危害”“虎門銷煙始末”等專題展。從2007年開館至今,已有超過100萬人次來這里參觀,其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還有周邊各地市的黨員干部和群眾。
指著陳列柜中各式各樣的晚清煙槍展品,李永紅說,鴉片曾經對中華民族荼毒至深。如今,新型毒品層出不窮,我們要吸取教訓,秉承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把禁毒這項公益事業(yè)堅持下去。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王澤 姚友明)
Hash:e6bff8fac46a16f688e53b7bfa2bd8bf9911a47c
聲明:此文由 林則徐紀念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