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蕉城育英塔的前世今生

北宋時期的金仙山(今名鏡臺山)育英塔,是寧德地區(qū)兩座名塔之一,育英塔雖然已經(jīng)消失了好幾個世紀,但民間還習慣把鏡臺山以北的一片地域(林振翰墓一帶)稱作“塔山里”,民國《寧德縣志稿》中則直接把鏡臺山之陰載為“塔山”,民國《崔氏族譜》稱為“大塔下山”,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嘉靖版《寧德縣志》《卷二·古跡》有如下文字:“金仙塔,在碧山北一里許山中。宋有寺,乃天王寺僧燒香掌管。后寺毀塔存,歲久鄉(xiāng)民拆卸,今止存下層。”根據(jù)嘉靖志的記載,在修志時的嘉靖十七年(1538),育英塔在無人管理之下,遭受縣民破壞,但還保存著下半部分。到了萬歷四十四年(1616)修纂《福寧州志》時,沒有只言片語涉及育英塔,可見此時該建筑物已完全遭受破壞,僅存基址了。

據(jù)清乾隆版《寧德縣志·卷之一·輿地志》記述,育英塔因坐落于金仙山,故又名金仙塔。這是一座風水塔?!坝衽疄榭h治右弼,金仙為縣治左輔……金仙雖高峻,稍遜于玉女,建塔其上,不外輔弼相配之意?!鼻迩∪辏?767),寧德建鏡臺于金仙山,修筑臺基時發(fā)現(xiàn)一塊石碑,上有“育英塔”三字,所刻修建年代模糊不清,僅認得“乾德”二字。于此可見,鏡臺是修建在育英塔的基址之上。

乾隆四十六年(1781),適逢寧德修志,又在“育英塔”石碑之旁挖掘出一塊石碑,上有“嘉泰四年甲子重修,守塔僧覺嗣”字樣。根據(jù)前后這兩塊石碑,修志者斷定育英塔“建于宋太祖初年,修于南宋寧宗改元時也。金仙浮圖”,歷經(jīng)滄桑。既然育英塔建于北宋乾德年間(919-924),修于南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那么它毀于何時?地方志雖無明確記載,但從明嘉靖版《寧德縣志》中還是能找到線索。在該志《卷二·古跡》有如下文字:“金仙塔,在碧山北一里許山中。宋有寺,乃天王寺僧燒香掌管。后寺毀塔存,歲久鄉(xiāng)民拆卸,今止存下層。

根據(jù)嘉靖志的記載,在修志時的嘉靖十七年(1538),育英塔在無人管理之下,遭受縣民破壞,但還保存著下半部分。到了萬歷四十四年(1616)修纂《福寧州志》時,未提及育英塔,可見其已完全遭受破壞,僅存基址了。育英塔在明代初期直至中期還保存原貌,先后兩度被列入“寧川十景”,分別名曰“金仙浮圖”、“金仙霽色”。明初進士林保童、五真居士陳宇曾經(jīng)為它作詩吟詠其美。林保童詩曰:“誰采精英麗水珍,宛然鑄出洞中賓。九天風鐸聞東島,七級星燈降北辰。金塔鯨音驚鶴夢,石龕獸篆降仙輪。鏘鏘碧落云璈動,絕頂?shù)钦嬗挟惾恕?/p>

陳宇詩曰:“玉洞仙人識面無,何年金飾石浮圖。半檐風度喧鈴鐸,一朵云橫綴嶠壺。兵火燒殘多剝落,山煙卷盡不模糊。晴巒景物真堪愛,直上尖頭望帝都。從兩位地方名人的詩句中,我們可以識其大概,育英塔高七級,全部為石砌,每層有石龕,雕飾瑞獸,塔內(nèi)有石階直達塔頂,每層翹角還系有檐馬(風鈴)。其式樣應該與福清市音西鎮(zhèn)水南村南塔(造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長樂市三峰寺塔(建成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大致相近,因為這三個縣在兩宋時期同屬于福州府管轄。育英塔有僧看守,規(guī)模應該不小。

▍內(nèi)容來源:半隱軒寧德城市資訊編輯完成

▍圖文編輯:寧文策劃

Hash:88277204fe800fb90907ddd515e00a193d94412f

聲明:此文由 寧德城市生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