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南岸南市渡,隋唐風韻最美處,隋唐洛陽城南市碼頭游記

作者:巴圖

3月7日,洛陽網(wǎng)消息:“今天,全部歸零。截至3月6日24時,全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31例,現(xiàn)有確診病例0例,現(xiàn)有疑似病例0例。目前正在觀察中的密切接觸者0人。”喜訊傳開,全市人民長松一口氣。從微信上得知,隋唐植物園賞梅的人山人海,五龍溝看杏花的車水馬龍

下午,天氣睛朗,有霧霾。我們計劃去找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透透氣,便想到了洛河南岸的南市渡。駕車從九都東路與新街交叉口,向南過洛河橋,沿路繞到新街跨洛河大橋東邊,停車。跨過河堤,走到洛河水畔,一路向東,游覽隋唐風格南市渡景觀,一直走到李城大橋,沿河堤返回,3個小時,一萬多步。

這個地方真不錯,河水蕩漾,空氣清新,看到不少與隋唐洛陽城南市碼頭有關的仿古建筑、銅質(zhì)雕塑,隔河遙望對岸的洛陽八小景之一"瀍壑朱櫻",心情十分舒暢,仿佛夢回大唐盛世。

【南市渡】 在隋唐時期是全國絲綢瓷器等商品的集散地,全國最大的商業(yè)貿(mào)易中心。該景點以漕運碼頭為主題,通過“歸雁樓”、“棲鶴樓”、“洛川晴望賦”浮雕、水生態(tài)棧道等古建集群,構建洛陽南市與大運河繁盛的場景。

據(jù)文獻記載,隋、唐兩代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城內(nèi)都建有規(guī)模龐大的市場,其中洛陽城內(nèi)有三個市場:北市、西市和南市。南市以經(jīng)營日常商品為主,在三個市中規(guī)模最大。當時,各類重要商品如金、銀、珠寶、瓷器、皮毛、絲綢等從全國各地匯集到南市,再從這里發(fā)送到全國各地乃至西域、日本等地。最繁榮時,南市有商戶三四千家。南市最紅火的時候是在隋代和盛唐,中晚唐以后變?yōu)榫用駞^(qū),金、元以后基本被廢棄,其遺址大致位于今洛龍區(qū)安樂鎮(zhèn)曙光村與茹凹村之間。

公元589年,隋統(tǒng)一中國。隋煬帝大業(yè)二年(公元605年),隋煬帝派遣尚書令楊素和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洛陽城并定都于此,選址在今洛陽老城區(qū),東北至白馬寺鎮(zhèn)唐寺門,東南至李樓鄉(xiāng)城角村,西北邙山鎮(zhèn)苗灣,西南王城大道與古城路交叉口,近于方形,面積約47平方公里。唐代定都長安,但將洛陽定為東都,并且加高了城垣、新建上陽宮。隋唐洛陽外城九門,宮城、皇城各向外開一門。

絲路運河起洛陽

賈礫

瓷粟絹綢達洛京,

碼頭鬧市響駝鈴。

西國瑰寶蘇杭雨,

中土錦帛歐亞風。

匯聚神都集散地,

聯(lián)結天域迎送城。

馱幫漕運容通路,

史卷鋪開萬里行。

與之前的洛陽城不同,隋唐洛陽城跨洛水南北兩岸,城內(nèi)沿河建有四道橋梁,此外還引人伊、德、谷水等,用明渠相勾連,將宮殿區(qū)和市坊連通起來,形成了城內(nèi)的水路網(wǎng)。隋唐洛陽的皇城、宮城設置于西北,宮城位于核心,其南為皇城,東西各建有隔城和夾城,北面為玄武城、曜儀城和圓壁城,東夾城之外還建有東城,東城之北為含嘉倉城,以上自成體系,和城市其他地方還有區(qū)隔。

據(jù)考證,隋唐洛陽城的郭城內(nèi)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劃分成若干方形或長方形里坊。北通皇城正門的定鼎門大街寬121米,為全城最寬的街道,其余連接城門的街道寬41~59米。里坊有坊墻,四面設門,內(nèi)設十字街。據(jù)考證,洛水北有28個坊、1個市,洛水南有81個坊、2個市,共109個坊 、3個市。

隋唐洛陽城分為外城、皇城、宮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長28公里,城垣全部以夯土筑成,基址寬15~20米。洛陽城的平面呈方形,東城墻長7312米,南城墻長7290米,西城墻長6776米,北城墻長6138米,墻下有石板砌成的下水道。外城城垣的四面共開辟有8座城門,南墻定鼎門城門寬28米,東西兩門寬7米,中門道寬8米。城內(nèi)街道縱橫相交,寬窄相配,由街道分割成眾多的里坊,形成棋盤式的城市布局。

天街定鼎門大街是城的主干道,亦稱天街,這是隋唐洛陽城中最重要的街道,寬度達到116米,比北京長安街還寬。考古人員對這條道路延伸出定鼎門外的部分進行發(fā)掘,發(fā)現(xiàn)最寬處達到140余米,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寬的古代都城道路。而且其路土多達16層,最早為隋代路土,最晚的為新中國建立前后的路土,說明自隋唐洛陽城建設之初,直至新中國成立前,這條道路一直在使用,時間長達1300多年。

郭城內(nèi)三分之一的里坊分布洛河以北,大抵貧寒人家居多,其余分布于洛河以南多為達官顯貴的邸宅,不少被精心營建為園林,其中最負盛名的有:白居易履道坊宅院、李賀在仁和里的住宅、牛僧儒歸仁園和午喬莊綠野堂。

洛川晴望賦

白居易

金商應律,玉斗西建。嘉旬雨之時晴,葉秋成而適愿。是用步閭里,詢黎獻?;曙L演溢,歌且聽于升平;圣澤汪洋,誦不聞于胥怨。爾乃命親懿,會朋執(zhí)。賦邙山,眺洛邑。天泬寥而云靜,氣肅殺而風急。三川浩浩以奔流,雙闕峨峨而屹立。飛梁徑度,訝殘虹之未消;翠瓦光凝,驚宿雨之猶濕。嘉三時之是務,觀五谷之斯入。覽滌場之在勤,知滯穗之見拾。及夫日色黯黯,寒光熒熒。遠水澄碧,群山結青。山水隱映,花氣氳冥。瞻上陽之宮闕兮,勝仙家之福庭。望中岳之林嶺兮,似天臺翠屏。宜其回鑾輿兮檢玉牒,朝千官兮御百靈。使西賓之夸少弭,東人之思攸寧。不亦盛哉!客有感陽舒,詠樂只。揮毫翰,獨徙倚。愿得采于芻蕘,終期拾乎青紫。

隋唐洛陽為中國第一個沿河兩岸規(guī)劃城市的先例;又第一個引伊、洛二水于里坊區(qū),使城區(qū)河網(wǎng)貫通,居家流水。這洛水貫城,河網(wǎng)縱橫,山岳夾峙的都城,成了中國第一個“山水都城”。里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又水流周繞,就為洛南里坊區(qū)百余個私家園林提供了天然資源條件。加之唐、宋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這就營造了中國第一個“園林城市”,“花園城市”。

據(jù)介紹,隋唐南市項目位于龍門大道以東、洛河南岸,區(qū)域面積約1200畝。建設方案項目總投資50億元,項目利用復建、還原等方式,在遺址原址基礎上建設具有隋唐商業(yè)元素的隋唐南市文化旅游項目。

南市臨近通濟渠。通濟渠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河段,它從洛城西南角向東北方向蜿蜒,穿城而過,其間流過西市,繞經(jīng)南市的北邊。

能在東都洛陽立足的商販都是有實力的,關鍵時刻還能配合朝廷免費供應貨物。據(jù)說,隋煬帝裝大方,在外賓面前擺闊,樹上纏絲帛、吃飯不要錢的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实蹟[闊,百姓掏錢,這事惹了民怨。隋末農(nóng)民軍起義,東都洛陽的地方官為了守御,曾在南市大量屯兵,可還是沒守住。李密率領瓦崗軍殺進洛陽,一把火燒了南市。唐初重建南市,南市的繁華一度得以延續(xù)。奈何風水輪流轉(zhuǎn),晚唐以后,國家政治中心西移,南市逐漸被居民區(qū)覆蓋,日漸式微,金、元以后基本被廢。

作為洛河水系綜合整治工程的示范段,在洛河南岸,由東至西將依次建設漂浮花園、南市渡、洛陽渡等,總面積約68.8公頃,由此把洛河歷史文化段南岸建設成洛河漕運文化公園,在整體漢唐風格的統(tǒng)領下,全方位展現(xiàn)漕運歷史、風光、生活及碼頭場景。

“洛川晴望賦”浮雕:浮雕采用鑄銅與多石材組合的“螺鈿鑲嵌”式工藝,以詩書畫印,立幅卷軸為表現(xiàn)手法,呈現(xiàn)出盛唐南市渡的繁華景象。畫面中洛陽皇城的巍峨建筑為遠景;千帆競渡,熙熙攘攘的漕運景象為中景;隋唐南市的生活場面為近景,刻畫出車輿出行的皇城貴胄,傳經(jīng)弘法的佛家僧侶,販賣寶刀銀器的西域商賈.....畫面右側為洛陽書法家李進學用魏碑體書寫的《洛川晴望賦》。古今交融,洛河盛景畫卷迤邐眼前。

洛河漕運文化公園里,“驛”建設仿古亭臺樓榭,供市民在欣賞瀍河美景時休憩;“渡”設計有濱河擺渡碼頭,用景觀手法再現(xiàn)歷史河道盛況;“橋”和“市”則依托現(xiàn)有古橋和市場,重現(xiàn)兩岸繁茂景象;“漕”通過運河廣場表達城市與水的關系,該廣場內(nèi)雕刻城市歷史印記的石刻將被放置在水系中,展示古韻碼頭的痕跡。

唐朝是開放社會,容許袒胸露臂,崇尚的女性體態(tài)美是額寬、臉圓、體胖。

這組雕塑的美女體態(tài)豐腴,為當今女性羨慕,多少胖人想夢回大唐,過一把以胖為美的癮。

靜仁坊

河對岸的 "“瀍壑朱櫻”,乃洛陽八小景之一,由朱櫻塔,團城閣,和周邊建筑組成。從不同的角度往北望去,水天一色下,一塔一閣分外奪目,令人心曠神怡。

阻疫報捷

文/乾宏

鋼鐵虹橋飛南北,

高樓林立映洛水。

天際飛來報喜鳥,

阻疫捷達波音美。

2020.3.8.

長長的親水棧道,供游人近距離欣賞洛河。

風景秀麗,地廣人稀

花海鶯梭

半圓形的凌空步道與不遠處的李城橋相映成趣。

花木蘭小妞

文/乾宏

芳草茵茵擁綠柳,

洛水悠悠映紅袖。

似曾相識帥巾幗,

靚扮木蘭魏小妞。

2020.3.8.

柳色青青,春到矣

  環(huán)衛(wèi)工人,辛苦啦!

玉蘭花開,沁人心脾

焦柳鐵路由原焦枝鐵路與原枝柳鐵路兩段組成。焦枝鐵路于1969年動工建設、1970年建成通車;枝柳鐵路于1970年動工建設、1978年建成通車;1987年12月31日,原焦枝鐵路與枝柳鐵路合并成焦柳鐵路。焦柳鐵路北焦作站、南至柳州站,全長1655千米,共有179座客貨車站,設計速度120千米/小時。

洛河大橋 ,又稱李樓橋、李城橋。 1971年12月,當時的洛陽市郊區(qū)李樓公社自籌資金,興建一座漫水橋。據(jù)說那個年代某軍代表任洛陽市委書記時,特批鋼筋、水泥,由李樓公社組織人工出力,才有了溝通李樓與市區(qū)的首座單墩漫水橋,該橋于1972年5月25日建成通車。橋全長176米、寬6米,連通了老城區(qū)和洛南,解決了當?shù)厝罕姵鲂须y的問題。至此洛陽市有了寬10米的洛陽橋、寬14米的魏屯橋和李樓漫水橋——這就是自新中國成立多年來洛河市區(qū)段的全部橋梁,洛陽百姓戲稱為“兩座半橋”。之后,洛河上的大橋建設停止了二十多年。

在使用了30多年后,李樓鄉(xiāng)那座被稱為“半座橋”的漫水橋早已不堪重負。于是2007年年底,在它的東邊又建了一座新的李樓大橋。新橋全長787米,橋面寬12米,總投資2188萬元,工程于2005 年開工建設,2007年8月建成通車。

現(xiàn)在李樓鄉(xiāng)把已經(jīng)報廢的漫水橋經(jīng)過加固并加裝護欄,以新的面貌提供給游人一個游覽、休閑、散步、納涼的好去處。

已廢棄的李樓橋,留一半作為紀念。上去走走,有點棧橋的感覺。

東環(huán)路跨洛河大橋,也叫李城大橋,它北接瀍河區(qū),南連洛龍區(qū),兩端引線道路分別與中州東路、東環(huán)路對接,大橋總長1.4公里,其中跨洛河段為320米景觀主橋,寬47米,雙向六車道,是洛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鋼結構橋,同時兼具拱橋式景觀橋特點。夕陽西下,風景如畫。

  洛河中間

這首詩挺好,百度上找不到。

千年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長2千多公里、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大運河。對于隋唐時期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起了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奠定隋唐盛世的堅實基礎。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nèi)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chǎn)項目。

林園橡膠壩

步道到此無路

  濱河南路向東延伸

上河堤準備返回,堤下是李樓鎮(zhèn)李樓村,著名的種菜基地。

  大運河簡介

七律 話隋唐洛陽

康柏渠

隋唐京洛盛空前,

有據(jù)史書千載傳。

宮殿巍峨大氣派。

里坊曲折漫盤桓。

女皇治世有真策,

煬帝顯威鎮(zhèn)四邊。

萬國來朝獻寶物,

蠻夷覲見看龍顏。

鄉(xiāng)村小廟,佑護一方百姓

  油菜花開,滿目金黃

  這一片,李樓鎮(zhèn)萬年青村,濱河南路東延線

 嬌女飛輪滑

文/乾宏

牽手嬌女飛輪滑,

柳枝柔腰逐流霞。

古運河水波連歌,

聲聲加油洛陽娃。

2020.3.8.

伊洛鳥啼

  兄妹情深

南市碼頭

霓裳羽衣曲又稱霓裳羽衣舞。是一種唐代的宮廷樂舞。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

《 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致的描繪: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全曲36段,表現(xiàn)了中國道教的神仙故事。

這組雕塑的美女挺瘦,不知與唐代美女標準吻合不?

虢國夫人游春圖?!峨絿蛉擞未簣D》系唐代畫家張萱的畫作,此圖描繪的是天寶十一年(752年),再現(xiàn)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huán)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游,"道路為(之)恥駭"的典型環(huán)境。

虢國夫人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huán)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華。畫家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極為精到:紅裙,青襖,白巾,綠鞍,騎鞍上金縷銀絲精細的繡織,都顯得十分富麗。夫人的體態(tài)豐姿綽約,雍容華貴,臉龐非常豐潤,具有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特色。

南市碼頭,就是這兒。你來過嗎?

古人把洛水譽為“天漢”,即天河(銀河),而洛陽就是天帝的居所“紫微宮”,天津即天河的渡口,故名“天津橋”。其時,隋唐城周圍五十余里,人口百余萬。洛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天津橋橫跨其上,北與皇城的南門、端門相應,南與長達“七里一百三十步”“街寬百步”的定鼎門大街相接,為都城南北之通衢。每當凌晨時分,曉月還掛在天空,天津橋上的行旅就熙熙攘攘車馬如流了,無怪乎唐代詩人劉希夷寫道“馬聲回合青云外,人影動搖綠波里”,真是寫景如畫。據(jù)說當時的洛陽人喜歡在月上柳梢之時觀賞碧波蕩漾中的天津橋,從此便留下了洛陽八景之一“天津曉月”的優(yōu)美倩影。

回到新街跨洛河大橋南頭。該橋橋頭堡外立面采用隋唐皇家立面風格,厚實的底座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建筑"筑臺而建"的特點,屬于典型的盛唐"斗拱飛檐"建筑,彰顯了整座大橋的莊嚴、典雅和大氣。在主橋結構上,該橋選取在國內(nèi)跨河橋梁建設中很少采用的多連拱造型,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結構堅固、曲線圓潤等優(yōu)點。

以下圖片拍于2018年4月1日

洛河之畔南市渡

2019年9月3日《洛陽日報》

今年暑期,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熱,西安的文化產(chǎn)業(yè)項目“大唐西市”也因此劇而吸引了大批游客。其實,許多讀者不知道,在洛陽,隋唐時期的南市,又稱豐都市,其規(guī)模是長安東西兩市之合,因南市而興起的南市渡就是南市興旺發(fā)達的見證者。

據(jù)文獻記載,隋、唐兩代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城內(nèi)都建有規(guī)模龐大的市場,其中洛陽城內(nèi)有北市、西市和南市三個市場。唐代杜寶撰寫的《大業(yè)雜記》和清代徐松編撰的唐代史料專著《唐兩京城坊考》里,都對洛陽南市有詳細記載。兩書雖然成書時代不同,但所記內(nèi)容十分相近,由此可知所記應為同一地方,《大業(yè)雜記》中所說的“豐都市”,就是隋唐時期洛陽城內(nèi)的南市。

據(jù)專家考證,南市最主要的位置就在現(xiàn)在洛陽龍門大道東、緊挨洛河南的曙光村、茹凹村之間。隋唐時期,南市周圍坐落著洛南81坊中的詢善、富教、延福、永太坊及通利、惠和、福善、思順坊。

據(jù)記載,最繁榮時,南市有商戶三四千家,是隋唐時期全國絲綢、瓷器等商品的集散地,在隋唐時期商業(yè)貿(mào)易中占重要地位。歷史學者辛德勇考證認為:“豐都市不唯南北‘居二坊之地’,東西也同樣‘居二坊之地’,共占地四坊。”隋唐長安東、西兩市均占地兩坊,可見洛陽豐都市的規(guī)模和長安東西兩市之綜合規(guī)模差不多,說明隋煬帝于東都置豐都市,一開始就是把它作為隋朝最大的貿(mào)易中心進行建設的。

成就這一切的,最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洛陽的地理位置,另一個就是以洛河為基礎興建的隋唐大運河!

公元605年,以洛河為起點,隋煬帝命開鑿大運河,“發(fā)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轉(zhuǎn)輸。四年,又發(fā)河北諸郡百余萬眾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于河,北通涿縣(《通典》卷十)”。公元610年,隋煬帝命繼續(xù)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zhèn)江杭州段通航。

有了大運河,人們把各地的貨物集中在南市和洛河北岸的東市,再由此水路把西邊的牛羊等運送至東南達江浙一帶、東北至京冀地區(qū),陸路往西經(jīng)絲綢之路把絲綢、茶葉送達西藏新疆和中東一帶;往北,還可以通過草原絲綢之路,把物品運往蒙古一帶。

有河流,就會有渡口。南市應運而生,南市渡應運而生,渡口和河流、和市場相伴而存在,相輔而成。有大市場,需要大渡口;有大渡口,成就大市場;有河流,有交通,才能成就大渡口和大市場??梢韵胍?,隋唐時期的洛河上,帆檣林立,往來競渡;洛河岸邊,楊柳依依,掩映古渡。渡口處,車來人往,好不熱鬧!那時的洛陽,那時的南市、南市渡,是怎樣一番興旺發(fā)達的景象!

當然,那時的洛河上,不僅有南市渡,還有天津渡、洛陽渡等,它們和南市渡一起,擔負起隋唐水上交通中心的重任。它們像洛河岸邊的一顆顆明珠,在隋唐的天空下,熠熠閃光。

  分享影阿新 zz作品

分享張曾元老師作品

借用洛陽一網(wǎng)友的詩:

南市碼頭群飛燕,四通八達里坊連。

千帆競渡漕運景,皇城繁華居樂天。

虢國游春念玉環(huán),瀍壑朱櫻相望眼。

霓裳翩翩憶廣寒,歷歷一眼閱千年。

  歡迎各位光臨游覽!

洛陽攝影網(wǎng)

Hash:27457f60af97521f6641c677e5b31f368c9054a8

聲明:此文由 天地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