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志愿軍跨過的鴨綠江上那些橋
新華社沈陽10月19日電題:71年前,志愿軍跨過的鴨綠江上那些橋
新華社記者于力、高爽
71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志愿軍從安東(今遼寧省丹東市)、長甸河口(今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zhèn)河口村)、輯安(今吉林省集安市)分三路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zhàn)場。
你腦??赡苡羞@樣一幅畫面:鴨綠江江面白雪皚皚,巨龍般的志愿軍隊伍正徒步通過架設(shè)在冰凌上的簡易浮橋,夕陽將戰(zhàn)士的影子拉得很長……
照片名字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由志愿軍第64軍政治部攝影組組長黎民拍攝,最初刊發(fā)于《解放軍畫報》1951年第4期扉頁——照片上的浮橋就是抗美援朝期間著名的“馬市浮橋”,位于丹東市振安區(qū)九連城鎮(zhèn)馬市村。
“我1951年1月從馬市浮橋跨過鴨綠江?!?4歲的志愿軍老兵王萬經(jīng)說,“現(xiàn)在江面看不到橋的蹤影,是因為抗美援朝期間志愿軍是夜里過江,浮橋也多是傍晚搭建、次日凌晨拆除。”
“除了是戰(zhàn)士過江的便道,浮橋還是為前線戰(zhàn)士運輸軍需物資的重要通道。當(dāng)年,我所在的隊伍就是駕駛嘎斯汽車從浮橋通過進入朝鮮?!蓖跞f經(jīng)說。
在位于馬市浮橋下游的鴨綠江上有兩座“姊妹橋”:鴨綠江大橋和鴨綠江斷橋?!?a href='/jingdian/30408' target=_blank>斷橋是鴨綠江上第一座大橋,是一條公路橋,抗美援朝時,該橋朝鮮一側(cè)被美空軍炸毀;鴨綠江大橋最開始是鐵路橋,后根據(jù)戰(zhàn)事變化,被改成公路鐵路兩用橋,也是幾經(jīng)被炸后修復(fù)?!?6歲的丹東市抗美援朝精神研究會原秘書長宋群基介紹說。
“姊妹橋”曾承擔(dān)著志愿軍過江、軍用物資供應(yīng)、后方支援前線的運輸任務(wù)。美軍很快意識到“姊妹橋”的重要作用,開始不斷偵察掃射轟炸兩座大橋——如今,記者走上斷橋,抬頭看鋼架,橋體上炮彈留下的痕跡仍清晰可見。
“敵機轟炸一次,我方就搶修一次?!彼稳夯f,抗美援朝期間,鴨綠江大橋成為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對很多志愿軍老兵而言,鴨綠江大橋是他們奔赴朝鮮的地方,也是回國的“凱旋門”?!爱?dāng)我們乘坐火車回到祖國,一下車,大家歡呼雀躍?!?8歲的志愿軍老兵胡長哲說。
“當(dāng)年我從集安出發(fā)到朝鮮時,周圍靜悄悄的;可當(dāng)我從鴨綠江大橋上回來時,丹東人民守在橋頭夾道歡迎,那一刻別說多激動了?!敝驹杠娎媳鯊V照說。
在長甸河口村,“橋”的故事同樣感人?!懊队W(xué)校在這里建校,是因為當(dāng)年毛岸英就是從校址斜對面的浮橋上走向朝鮮的。可以說,他在這里留下了自己在祖國最后的足跡?!泵队W(xué)校校長于滿澤說。
在河口村也有一座斷橋。與鴨綠江斷橋一樣,它也曾遭美軍飛機多次轟炸。如今,河口斷橋上插著很多寫著志愿軍各部隊番號的旗子——當(dāng)年,一大批志愿軍戰(zhàn)士從這里走過,他們或犧牲在戰(zhàn)場,或已步入暮年,但他們用血肉之軀鍛造的抗美援朝精神會一直傳承下去。
斷橋、鴨綠江大橋、難尋蹤影的浮橋……它們是抗美援朝滄桑歷史的印記,更是中國人民追求和平的見證。
Hash:5daaa8a2f0d4ec3d95bfe8a0936cbe0d1f00bf97
聲明:此文由 新華社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