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武術“一枝秀”,溫州“武氣”動乾坤
2018年7月6日,浙江師范大學“兩不走”實踐大隊來到了溫州武術博物館,在溫州武協(xié)義工團團長季國林先生與溫州武協(xié)秘書長董約武副教授的解說下,了解了溫州武術文化傳承的脈絡,并有幸觀摩了一場武術推手沙龍。
溫州武術博物館所在的房子是有著“浙江古建第一移”之譽的楊宅古建筑,該古建移動項目耗費八百多萬,不改變古建筑一磚一瓦,按照每天幾厘米的移動速度、耗時一年,才將其移至現(xiàn)在的位置。建筑風貌外西內中、風格獨特,2016年經過成功布展成為溫州武術博物館,展示著著溫州武術古今相傳、傳承創(chuàng)新歷史沿革。
溫州武術文化源遠流長,是著名的“武狀元之鄉(xiāng)”、南傳內家拳發(fā)祥地和“中國南拳之鄉(xiāng)”的深厚武術文化底蘊。溫州歷史上曾出武狀元19位,幾乎占據了浙江省武狀元人數(shù)的半壁江山,武進士更是多達393人,武術人才體量巨大。明朝開國名臣湯和、抗倭將領戚繼光在溫州抗擊倭寇、構筑城防,留下了彪炳史冊的赫赫戰(zhàn)績、歷史遺跡。民國時期,以葉大密、鄭曼青、林鏡平、陳文征、蔣幼山、陳一虎、南懷瑾等為代表的溫州武術人,以不可小覷的實力活躍在中國武術的平臺上。改革開放以來,在袁鎮(zhèn)瀾教授的引領下,溫州人在競技武術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業(yè)績,培養(yǎng)了一大批世界冠軍、全國冠軍。館內同時展示了溫州在武術段位發(fā)展、武術人才培養(yǎng)、武術社團建設及民間武術傳承等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在溫州博物館的建筑中軸線上的兩塊牌匾,一塊是“武以文成”,另一塊是“亦文講堂”,取“亦文亦武”之意,武術不同于動粗,一張一弛之間盡顯涵養(yǎng)。溫州武術博物館作為全國首家地級市武術博物館,始終秉持文武結合的宗旨,致力于為溫州武學愛好者們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在這里,溫州武學愛好者們匯聚一堂,進行文化與技術的交流。去年起,博物館更是開展了暑期公益課項目,邀請了許多武術傳承人作為公益教練參與到活動中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蔡元培先生題寫的牌匾
武術名師群英薈萃
、
戚繼光后人捐贈的傳家寶刀
然而,武術式微的現(xiàn)狀卻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xiàn)實問題,現(xiàn)在孩子們普遍課業(yè)壓力繁重、無暇練武,以及獨生子女居多、父母舍不得孩子練武等多重因素都是導致這樣現(xiàn)象的原因。季先生很沉痛地說到,“現(xiàn)在我們教小娃娃打拳相當于是隔代傳授,我們的下一代基本沒有研習武術的人,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不教,等到我們七老八十教不動了,溫州武術的脈絡就斷了?!?/p>
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董先生在交流會上提出了幾點建設性建議,為溫州武術的未來現(xiàn)代化、普及化、市場化發(fā)展指明方向。他認為,博物館應堅持公益授課活動,但要精簡提質,貴精不貴多;要推廣武術養(yǎng)生,挖掘武術多元價值;向國外體育俱樂部運營模式學習,借鑒俱樂部聯(lián)賽競技制度……。當晚,博物館就邀請了全國推手冠軍、歸元武學講師吳言先生給大家分享太極競技推手技術中的核心要義——“引進落空”。
2014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發(fā)布紅頭文件《武術段位制推廣十年規(guī)劃》,要求進一步加強全國武術之鄉(xiāng)段位制推廣工作,全面推動武術之鄉(xiāng)武術段位制進學校、進社區(qū)、進鄉(xiāng)鎮(zhèn)等的六進工作。溫州武術博物館響應大勢,始終堅守武者初心,為發(fā)揚光大溫州武術砥礪前行。溫州武術正因為有這樣的一群人的默默堅守,將日益走向復興繁榮!
Hash:f665ed604d65601b752e696c57bc6098202a385b
聲明:此文由 “兩不走”實踐大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