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村落:麒麟陳洞村

陳洞村,是廣東普寧市麒麟鎮(zhèn)轄下行政村,在位于市區(qū)流沙東北14.8公里處。人口約2100,有高、蔡、楊三姓聚居。村民多出外經(jīng)商務工,部分留守以農(nóng)為業(yè),或從事服裝加工、及其他制造業(yè)等。宋末時候,有福建移民遷此創(chuàng)村,因村寨位于兩山峽谷之間,古樹參天,峻嶺迭嶂,羊腸小道沿虎仔陷向西蜿蜒似洞,故名。村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筑多為傳統(tǒng)貝灰三合土結構潮式民居,外圍現(xiàn)建起多處樓房局。有山地2300多畝,耕地300多畝,主種水稻、甘薯,山地盛產(chǎn)橄欖、青梅。有小學1所。1945年4月潮汕人民抗日軍游擊隊,1946年潮普惠支隊曾駐村中高氏祖祠垂裕祠中,屬革命老區(qū)。洪陽-和平(占隴-棉湖)公路從村西經(jīng)過。

洪陽往普寧東部的公路。

過了林惠山村,路邊的洞徑伯公廟、寄驛亭。這個地方在地圖上標示為:洞徑。

大門,門上匾額已經(jīng)不可辨認,也不知原來寫了什么。

陳洞村位于麒麟鎮(zhèn)的西北面,與洪陽鎮(zhèn)林惠山村的山地接壤。在接壤處即村西側,有一處叫洞徑的地方,據(jù)介紹說,洞徑也就是陳洞徑,是原普寧縣城洪陽向東通往麒麟圩公路線中間的徑口,這里山勢不高,但山上樹木茂盛,路南有條坑溝;《普寧縣志》清乾隆蕭麟趾版要隘一卷中載:洞仙徑,在縣東十里,奸宄出入捷徑,崎嶇起伏可十里許,北向馬湖,東向牛血坑。在洞徑這里,有一個合院,院中有寄驛亭,有洞徑伯公,另外還有幾處房間等配套,大概原來此處是一個驛站?可惜相關資料一無所知。僅在寄驛亭上的匾額中依稀見得清光緒丙午春建的字樣,至于另外一行落款則看不出來了。這一個合院現(xiàn)位于公路下,想來是修路時候把路基疊高了,且高出三米以上,直接蓋過合院的屋頂。

寄驛亭的匾額落款為:光緒丙午春建。光緒丙午即1906年。

洞徑伯公廟。門口邊上墻壁掛著一塊1996年捐建廟宇芳名榜的鏡框,里頭落款是林惠山大宮理事會啓。這里還是林惠山地界?

地板上都是破四舊時候拆來的墓碑。

從洞徑伯公這里往東大概一公里不到,就是陳洞的村聚落了。陳洞的村聚落是一塊長方形狀,整體是坐西北朝東南的,當中另有朝南、朝北的單元厝局。據(jù)介紹,全村角落分為老厝、新厝、向南、向北、樓地等各片,外圍公路旁有下莊、大片等。村的南、中、北有三條東西走向的大路,三路的東側全接入村前南北走向的大路,加上聚落中的巷道小路等,可連通全村各個角落。

村中心處。

陳洞老寨位于村的后側,即西北端正中。該寨大概是一個三街三座的格局,四面皆有寨包圍墻,內(nèi)埕正中朝東南設有一寨門,南側另設一小門。由于年久,寨內(nèi)除了中街主座三間二進式的高氏祖祠、另一些還有使用的房屋之外,大多建筑已經(jīng)塌毀長滿草木,故而老寨的具體街座難以統(tǒng)計。老寨四周是零零散散的老厝,在西側,有一進一落兼雙包火巷的蔡氏祖祠,寨前南側有一落式的楊氏祖祠。據(jù)當時在走訪途中所遇到一位高氏老伯介紹說,老寨這一片老厝以前是一貴嶼富人所建,后來富人他遷。這是一個挺有趣的村落典故,可惜聽不完整。

村后老寨寨門。

寨內(nèi)主座高氏祖祠垂裕堂,門聯(lián)寫著:渤海家風遠,東溪流源長。

查資料關于渤海及東溪:

渤海高氏,是指東漢起發(fā)軔于渤??さ母呤峡ねK赜小疤煜轮叱霾澈!敝Q,渤海高氏于東漢末形成后,至西晉漸趨興盛,并形成渤海、漁陽、遼東、廣陵、河南等多個支系。南北朝時期,渤海高氏已成為山東(指太行山以東)門閥士族的代表,進入鼎盛階段,控制北魏、東魏政治,建立北齊政權……

云霄高氏太祖高登公(1104-1159),字彥先,號東溪,漳浦人。是南宋偉大歷史人物,理學家、名賢、文學家,被朱熹尊為“百世師”,乃閩南高氏開基太祖,《宋史》、《福建通志》、《漳州府志》、《八閩通志》、《廣東通志》、《中國文學家詞典》等都載有他的傳記,《高東溪文集》載入清《四庫全書》……

此間陳洞高氏祖祠門聯(lián)東溪流源長的東溪,不知是否即為云霄高氏太祖高登公?

在走訪陳洞老寨內(nèi)的時候,遇上一位高姓老人,請教村中高氏相關,但沒得獲多少資料,倒是問知陳洞高氏與林惠山高氏有一些相關。查資料,林惠山高氏有兩個派系:

一:南宋淳祐年間(1241~1252),福建漳浦人高覺明致仕后,遷到潮陽新興鄉(xiāng)(今汕頭潮陽區(qū)平鎮(zhèn))創(chuàng)居高厝巷。明萬歷九年(1581),有一高姓媳婦攜帶兩子從新興鄉(xiāng)遷到惠來縣涂樓村(今屬華湖鎮(zhèn)梨集行政村)落戶,爾后,這支高姓繁衍到今華湖鎮(zhèn)堡內(nèi)、梨高、先春等村,以及普寧林惠山和陸豐一帶。

二:明嘉靖年間,高氏一支遷至揭陽縣霖田都棉湖西側的南河西岸,在一青金樹下落居,乃稱落居地為青金腳(今揭西縣鳳江鎮(zhèn)青老村、青新村),繁衍為今鳳江、棉湖高氏。這支高氏有后人遷至普寧林惠山和揭西泮坑,與當?shù)馗呤暇劬印?/p>

不知陳洞高氏是否與此有關?待以后有具體資料再做補充了。

老寨前是一片竹竿巷厝,大多房屋都是頗有山區(qū)特色就地取材的石塊墻體結構。竹竿巷厝局前是一個大陽埕,是村里的活動中心。再往前是另一片竹竿巷厝(五間過),往北是下山虎厝局等等。在村的最前面及最南面,如今建有大片樓房。村的東北角是小學所在。小學的后側即西面,有一顆大榕樹,榕樹下有一座帝王廟,是村里的地頭老爺所在,當中奉祀三山國王、關圣帝君等神祇。村南處,還有一座四方伯公廟。

蔡氏祖祠。

關于陳洞蔡氏,并未查找到多少相關資料,倒是在西社蔡氏源流獲有這么一段文字:蔡氏,乃蔡襄公之后裔。蔡襄公之20代孫守吾公(溪東蔡氏一世祖)于明萬歷末年(1610)由福建遷來普寧,先居麒麟陳洞,后守吾公之孫宸眷公(三世祖)又于清康熙初年(1661)遷居西社。

不知此間蔡氏與西社蔡氏有什么樣的淵源,待補充。

楊氏祖祠。

陳洞村中心處是一個大陽埕,大概很多村里的活動都是在這里進行的了。

村東角的陳洞學校。

廟中奉祀的三山國王、關圣帝君等神祇。

在村前樓上望村里的傳統(tǒng)聚落。

村口處往左,有四方伯公。

陳洞村之行,十分倉促,遺漏是存在的。比較可惜是的,此行并未能問得村中三個姓氏得具體源流情況,至于村中其他民俗相關,亦無所得。陳洞村外的寄驛亭一處,十分有趣,但資料一無所知。算起來,我是挺好奇,從洞徑到陳洞徑的村名發(fā)展,有什么樣的故事。

匆匆之行,所獲如上。本圖志文字資料摘選自網(wǎng)絡、普寧地名志、普寧縣志等相關書籍。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圖志存有諸多不足,敬請指正。

20151004

完。

聲明

本作品為【普寧青年攝影】【普寧城市網(wǎng)】【普寧村落(Q群36527458)】榮譽出品。

商業(yè)性質(zhì),僅限于網(wǎng)絡分享與交流之用,請勿惡意歪曲傳播。

若有需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安靜聲音】的署名,并保留原圖片水印和本段聲明等。

請尊重個人勞動成果!謝絕圖片、文字、文段的非完整性轉載!請勿剽竊性抄襲。

特別謝絕各種手工特意疊加商業(yè)網(wǎng)站水印的轉載!

本作品保留一切權利,如作品著作權、作品中出現(xiàn)人物的肖像權等。

作品中原創(chuàng)圖片、文字不得直接或間接用于以營利為目的一切商業(yè)行為,違者必究。

Hash:d1afe5c0fa3f69dd6ebef9abba00a3ee01b87ae0

聲明:此文由 普寧城市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