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十大最美古道

“遠芳侵古道”中的贊美

“古道西風瘦馬”中的落寞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中的惜別......

因古道而生的詩文,千百年來,傳唱不衰!

作為溫州古代交通的重要組成,古道與先賢生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千百年來,不知多少祖輩在這些崎嶇古道穿梭前行,奔向更廣闊的天地……小編整理溫州十縣市區(qū)各一條最有游覽價值的古道,帶大家去與先賢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情感對話。

平陽

唐代

大嶺古道

古道始建于唐,自古是平陽縣水頭、鳳巢等地通往瑞安平陽坑的交通要道。

沿途人文景觀豐富:150多年的古楓樹,寨王殿、驛站遺址、古山寨娘娘宮、關(guān)隘、硐橋、謝俠遜故居、棲鳳亭、古井等歷史建筑文化遺存。

呈南北走向,南連鳳巢大嶺直至水頭,北經(jīng)瑞安平陽坑半路堂至瑞安,西接鳳巢仁加垟,北望鳳巢秀垟村山寨王廟。古道寬0.7至1.1米,在平陽鳳巢鄉(xiāng)境內(nèi)的路段約4.5公里,現(xiàn)存的1.2公里路段基本還保存著舊時風貌。

自駕路線:溫州南上高速—平陽鰲江—104國道水頭方向—顯橋路口—鳳。

泰順

景泰年間·明

三灘嶺紅楓古道

始建于明景泰年間,早期路面用不規(guī)則塊石鋪砌而成。

清中葉后,百丈口水路運輸?shù)呐d起,該古道成為縣內(nèi)最為繁忙的交通線路,是浙南閩北,包括泰順、壽寧福安、柘榮福鼎五縣來往縣城和溫州的陸路主干道。

因古道兩側(cè)栽種有大量楓樹,夏天濃蔭蔽日,秋天丹楓似火,蔚為壯觀!

故又名紅楓古道。始于泰順縣羅陽鎮(zhèn)沙堤村上莊,止于三灘村半嶺亭,西南往東北走向,全長約10公里,平均道寬1.5米,最高海拔580米,與司前鎮(zhèn)筱條嶺古道及百丈鎮(zhèn)葉山寮古道相連。

自駕路線:羅陽—三灘—大崗嶺。從縣城出發(fā),沿52省道8公里至三灘村

蒼南

明朝中期

礬藻挑礬古道

蒼南礬山有“礬都”之譽,挑礬古道是明清時期至近現(xiàn)代礬山明礬外運的重要通道。

當時,明礬外運全靠人力肩挑,至藻溪上碼頭,然后運至各銷售地。昔時,挑礬古道到哪里,挑礬的歌聲就唱到哪里,道路有多長,歌謠就有多長。

古道南北走向,起始點在礬山鎮(zhèn)古路下村,終點至藻溪鎮(zhèn)九堡村九堡宮,全程約20公里,平均道寬約1.6米,路面早期用不規(guī)整卵石、中晚期則用明礬石鋪設。

自駕路線:溫州市區(qū)——溫瑞大道——沈海高速——觀美橋墩出口——S232省道(向東行駛23公里)——古路下村

文成

元代

大會嶺古道

始建于元代,具體何年已無可考證。古道兩側(cè)遍布多種名木古樹,有楓樹、松樹、竹林等,從嶺頭貫穿到嶺腳,很是壯觀。

大會嶺雖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卻將眾多人文景觀很好的保存下來,有會吉橋、嶺腳亭、半嶺亭、會云寺、云亭庵、云頂寺、元末吳成七農(nóng)民起義時建造的白楊寨遺址等。

該古道東起于大峃鎮(zhèn)嶺腳村,西至百丈漈鎮(zhèn)富垟村嶺頭,西北走向,舊時是文成縣境北通青田縣景寧縣、云和縣、龍泉市,南達瑞安市、平陽縣的重要交通要道。全長4.8公里,4500多級臺階,平均寬1.2米左右,最高海拔710米。

自駕路線:從溫州上甬臺溫高速,飛云出口下,轉(zhuǎn)56省道,先到文成縣城,文成縣城往峽谷景廊景區(qū)方向開車約4公里到嶺腳村。

瑞安

東晉

瞿湖林源古道

又名分水城古道,歷史悠久,可以追溯東晉時期,謝靈運曾作《過瞿溪石室飯僧》詩,其中有詩句:“鉆燧斷山木,掩岸墐石戶”,說的是瞿溪僧人斷木鉆隧,以石屋為居的清苦山居環(huán)境。

古道的盡頭,在分水城尖的山背上,橫跨古道修筑了石塊壘砌的城墻,即為史載的“分水城”。

起于瑞安湖嶺林源村,止于瑞安與甌海交界的分水城尖,海拔高度454米,全長5.6公里,路寬1.5米,沿溪而筑,以塊石和條石為主料,有的路段筑有駁坎和護墻,經(jīng)過分水城向北下山通往瞿溪、溫州市區(qū)。

自駕路線:從市區(qū)出發(fā),沿西山路至溫瞿公路至瞿溪鎮(zhèn),路段上均有指示至石巖屋景區(qū)的路牌?;蛘邚漠T海大道出發(fā),轉(zhuǎn)到瞿溪鎮(zhèn)后往雄岙村方向到底即可。

樂清

北宋

四十九盤嶺古道

又名丹芳嶺,位于樂清芙蓉東岙村東北首,因嶺路盤轉(zhuǎn)四十九折而得名。自古以來,是從芙蓉入雁蕩的必經(jīng)之路。

芙蓉鎮(zhèn)志》記載:南宋初年,北段驛道從雁蕩山中出入,自雁東經(jīng)謝公嶺、馬鞍嶺、能仁寺過丹芳嶺經(jīng)陌西、西門進入芙蓉驛,官道走的是四十九盤嶺。

南起東岙水電站,北至能仁寺,全長2.4公里,塊石路面,寬約3米,嶺背海拔311米,嶺雖不高,但盤旋曲折,行走費力。

自駕路線:溫州市區(qū)——機場大道——415沈海高速——下虹橋/蒲婭出口——虹南線——104國道/幸福東路——石清線——東岙村

永嘉

明代

太平嶺古道

古道始建于明代,連接珍溪港與古廟港的主要通道,更是永嘉與樂清東部虹橋、蒲岐貿(mào)易交流的重要商道,故樂清稱之為蒲嶺。

古道形勢險要,在冷兵器時代,是戰(zhàn)略重地,自從花坦、古廟到樂清縣境公路開通后,古道行人漸少。

北起沙頭鎮(zhèn)花坦小溪村,途徑張?zhí)镡?、古廟岙、龍搶珠、上橋到林窟自然村。先南北再東西走向。全長11公里,平均道寬1米,最寬處2米,路面由亂石鋪筑。

自駕路線:溫州市區(qū)——機場大道——815沈海高速——下S26杭州/永嘉/——S26諸永高速——下S223/永嘉——223省道——沙頭鎮(zhèn)小溪村

鹿城

元代

石垟古道

建于元代1313年,屬舊時驛道、香道,雖歷經(jīng)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古道風情依舊。

沿古道可登上龍娘山頂,海拔858米,是鹿城最高峰。山巔遠眺石垟全貌,古老而幽深的山村散落在群山之中,戍浦風貌一覽無余,隱約可見甌江明珠——江心嶼,秀美鹿城盡收眼底。

位于鹿城區(qū)藤橋鎮(zhèn)境內(nèi),西起石垟村,東至馬村,北靠龍娘山,全長8.6公里,寬2.5米,是鹿城區(qū)東西橫向通往市區(qū)距離最近的一條民間古通道。

自駕路線:市區(qū)方向——廊橋車站——南街——廊橋老橋——北市中路——北市西路——廊橋中學——國覺寺——廊橋游泳池

龍灣

明代

瑤溪嶺古道

古代百姓往來、耕作、經(jīng)商、文化交流和軍事的通道。

經(jīng)瑤溪嶺,一可續(xù)嶺至甌海區(qū)茶山街道;二可續(xù)嶺至大羅山龍脊、牛頭角等景點;三可續(xù)嶺至永中街道,交通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因此,瑤溪嶺古道除了有絕美的自然景觀外,還有眾多的人文景觀。

位于龍灣區(qū)瑤溪街道境內(nèi),從嶺腳瑤池開始,沿瑤溪上山公路經(jīng)洗足潭至瑤湖,再走右道南行,隨溪邊山路蜿蜒而上到瑤溪五都董界、景香亭。古道長約5公里,路寬約1.2米。

甌海

東晉

石巖屋楓樹嶺古道

與前文五中古道為同一古道不同路段,兩者以分水城為界限。過分水城后繼續(xù)前行,可至瑞安林溪,直至湖嶺鎮(zhèn)湖嶼橋老街。

原名分水嶺,因嶺上多楓樹又名楓樹嶺,又因嶺上的石巖屋近年知名度頗高,稱石巖屋古道,是古永嘉縣與瑞安縣的交通要道。

起于甌海區(qū)瞿溪街道雄岙村,止于甌海與瑞安交界的分水城嶺,長4.5公里,路寬1.5-2米,為原始塊石石階路。

自駕路線:市區(qū)方向——西山希路——溫瞿東路——甌海大道——雄溪村

Hash:10fb8b066ab7fd2b3390a7519a7a5ae6ba3f6306

聲明:此文由 農(nóng)卷風_discard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