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人文▌蘇東坡與定遠

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北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因與宰相王安石不和,時年36歲被貶杭州通判。

宋代由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往杭州,主要有兩條線路:一是以水路為主,即從汴京到臨沂,然后沿京杭大運河南下達杭州;另一條以陸路為主。蘇東坡走的是陸路,他當年六月離開汴京,沿蔡河向南舟行達陳州(今河南淮陽縣),再沿穎水向東南達穎州(今安徽阜陽市),十月初趕至濠州(今鳳陽、定遠一帶)。

蘇東坡一生屢次被貶,但始終樂觀向上,他游山看水,興致勃勃游覽濠州諸多名勝。將濠州名勝歸為“七景”,并以“七絕”吟之。

在定遠期間,蘇東坡在好友定遠知縣趙倚陪同下,游覽了蟬窟寺(今名禪窟寺,時屬定遠縣)。蟬窟寺名字的由來,本身就是一段美麗的歷史。據(jù)傳,當年西王母賜給漢武帝蟠桃時,途經此處撒下遺種,寺成之后,因滿山桃花,故取名桃花寺。后歷經魏晉南北朝,寺名屢屢更換。隋代,鐘離刺史游覽至此,看見“僧方唐持率甚嚴,每行路有虎隨之”,寺名改為虎窟寺。至唐時,因唐高祖李淵祖父名虎,為了避諱更名為蟬窟寺。

蘇東坡慕名來游蟬窟寺,見寺廟亭洞掩映于濃蔭翠綠之間,便取在洞旁參禪的意思,揮筆改名為禪窟寺,并揮毫題寫了寺名,延用至今。蘇東坡還趁興題寫了“玉蟹泉”三字,趙倚派人刻在景區(qū)。

次日,蘇東坡在趙倚陪同下來到虞姬墓憑吊。虞姬墓,座落在定遠縣二龍回族鄉(xiāng)東北三公里處,墓呈三瓣形狀,墓上芳草叢生,其中有一種令人欣賞的花——“美人嬌”,莖直立,葉對生,夏季開花,殷殷紅色,人一接近,莖葉搖擺,無風自舞。虞姬墓又稱“美人?!?、“嗟虞墩”。

蘇東坡在虞姬墓前,看見孤墳殘陽,卻不見當年霸王盛氣,獨留美人孤魂,十分感懷,寫下了一首著名的憑吊虞姬的詩——《虞姬墓》:

帳下佳人拭泗痕,

門前壯士氣如云。

倉黃不負君王意,

只有虞姬與鄭君。

詩中鄭君,指項羽忠臣鄭榮,被漢軍俘獲而堅貞不屈。劉邦欲考察被俘楚臣是否戀舊主,均令改名為“籍”(項羽本名籍,字羽),唯獨鄭榮拒絕,因此被逐。這首詩渲染一種“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的蒼涼黯然氛圍,這與詩人對國事日非的憂慮和自己無端受誣、被讒外放的悲憤是完全合拍的,抒發(fā)了自己疊遭排斥、不遇于時之慨。

來源|三色定遠

作者|何俊飛

聯(lián)系|chzu@qq.com(如覺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Hash:c93b9a571511236d1a1e7b2707ae0b2d5caa3ed5

聲明:此文由 這里是滁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