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豐東西溪—汕尾古代海上絲路的黃金水道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之前,東溪和西溪,是古代海豐縣城東南方的兩條互不相通的河流。其中東溪距縣城約25公里,西溪距縣城約13公里。赤岸水(今稱黃江)穿過可北平原經(jīng)陶河鎮(zhèn)的大小嶼村分流。其中一條往東折入高螺灣出???/a>,稱之為東溪;東溪從陶河港口至大德港止,全長約30公里。另一條支流往西拐彎,經(jīng)鹿境山流入長沙三江出???,稱之為西溪,全長約20公里。

至景炎二年(1277年),南宋行朝船隊被困東溪,陸秀夫指揮幾萬士兵和百姓開鑿了宋溪以后,通過東西兩溪連接了東部的高螺灣和西部的長沙灣,全長約90公里,使古代海豐縣長沙港和白沙湖港之間相互通航,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這條南宋行朝開鑿的運河,商船不僅避開了從外海灣經(jīng)過的風浪,而且縮短了兩處港口的運輸水程,使之成為海豐縣腹地的一條黃金水道。

原來距海豐縣城遙遠的碣石、甲子門港等東南部船只,也可以利用這條水道從長沙灣向西南抵達鲘門港?;蛘呓?jīng)鹿境畬港向北溯麗江而上縣城,甚至可以將魚鹽等海產(chǎn)品運至海豐北部南嶺山區(qū),回程將杉木、茶葉等山貨運到大德、鲘門等沿海港口。

金水

最先利用這條水道軍事作用的是南宋宰相文天祥。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文天祥率領(lǐng)部隊從江西一路至南嶺,探報得悉南宋行朝在麗江浦一帶,遂南下海豐縣麗江浦。其時宋端宗已離開長沙灣,他只好一邊派使者追尋行朝消息,一邊以樞密使身份在麗江浦開府,打出勤王旗號招兵買馬,接受前來投奔的東莞趙必豫等各地抗元志士。并命麾下在東西溪之間的軍船澳設(shè)立造船和訓練水軍的碼頭。

《宋史?文天祥傳》記曰:“至元十五年(即南宋景炎三年)三月,進屯麗江浦;六月入船澳(即軍船滘)?!闭f明文天祥很重視東西溪這條水道的軍事作用。至十一月奉宋帝昺之命,才離開海豐麗江浦,率領(lǐng)船隊經(jīng)東溪水道出大德港,由海路進剿潮陽陳懿的叛亂。

方飯亭

南宋行朝和文天祥勤王的部隊離開后,東西溪并不寂寞,由于它具有縮短水程以及隱蔽、避風等便利。接著就成為民間商業(yè)貨運的捷道,也成為商鹽船走私屯集的場所。嘉靖《海豐縣志·山川》載:“宋師將舟至,鑿通之。閩廣販鹽諸舶聚此。”據(jù)此記載,廣東福建的商船隊曾利用這條古運河走私食鹽,鹽船曾大量幅集此地。

然而,東西溪互通的最重要作用,是溝通海豐各地港口的運輸路線。即流經(jīng)海豐腹地的東西溪,向北溝通龍津河抵達海豐縣城和公平商墟,向東溝通大德港抵達碣石灣和白沙湖,向西溝通長沙港出百安海峽進入鲘門港。以此將古代海豐的三大貿(mào)易港口連接起來,從而吸引外國商船進入長沙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黃金水道。

當然,在便利海上商業(yè)貿(mào)易集團的同時,也引起閩粵海盜武裝商業(yè)集團的垂涎,通過這條水道進出碣石灣和長沙灣。嘉靖《海豐縣志·城池》載海豐知縣張濟時的感慨曰:“惟鲘門港遵海而南,遡于大德(港),番舶往來,亡命奸宄,乘此出入,肆其噬毒,忽來突去,莫能御之?!彼^“遡”,與“溯”的意思相同,就是逆水而行。結(jié)合這個“遡”字的含義,張濟時的這段話,說出了當時東西溪互通的商業(yè)歷史作用。鲘門港商船不是由紅海灣經(jīng)遮浪海岬的外海至大德港,而是通過百安海峽進入長沙灣后逆流而上,經(jīng)東西溪抵達大德港的。

當時倭寇和海盜集團(所謂亡命奸宄)也是利用這條水道“乘此出入,肆其噬毒,忽來突去”,使官軍防不勝防,難于抵御。由此可以聯(lián)想或悟到地方古籍的某些缺載,原來古代長沙港的外國商船(番舶)或本地商船,就是通過東西溪與大德港和碣石灣直接聯(lián)系的?;蛘咛K成蘇利紅頭軍和倭寇,也是利過這條黃金水道從碣石就近進攻縣城和進入長沙灣的。

海洋貿(mào)易

南宋覆滅后,東西溪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發(fā)揮了鮮為人知的運輸作用,對海豐縣商業(yè)經(jīng)濟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力。

縣內(nèi)很多商戶通過這條黃金水道,將本縣的商品運抵長沙灣與外國商船載來的貨物進行交換,或通過宋溪運抵大德港至白沙湖港,售給過往船只作為海上生活物資。民間商業(yè)利用這條水道,不僅可以規(guī)避朝廷的禁海令和走漏稅收,而且可以加速商品的流通速度,節(jié)約運輸成本。故此,有的商戶賺的盆滿缽滿,成為豪門富翁。通過黃金水道的海洋貿(mào)易,使海豐縣經(jīng)濟蒸蒸日上,成為粵東的富??h之一。

嘉靖《海豐志·封域》說的很清楚:“斯邑之膏腴也,南出長沙,通于島夷;東出大陂,通于閩粵。斯邑之門戶也,形勝壯矣,鄰援通矣,膏腴辟矣。隱憂者,其屏衛(wèi)薄而門戶有可虞乎?番舶之所往來,亡命之所走集,未可為一朝遽為備而恃鄰援也。”

這條通過東西溪連接起來的黃金水道,成就了不少經(jīng)營海洋貿(mào)易的富商。其中赫赫有名的吳半縣,利用其壟斷的海豐金錫都、楊安都等港口,并以100多艘大海船從事海洋貿(mào)易和走私,積累了巨量的財富,聞名粵東一帶。

古代商船

吳半縣,原名吳坦夫,號"興梅居士"。海豐縣金錫都淘河鄉(xiāng)人。他出生的家鄉(xiāng)就在西溪岸邊,死后也埋在附近一帶山頭。其后代現(xiàn)居于陶河蟹頭等地方。據(jù)《海豐縣財政志》和《吳氏族譜》記載,明成化年間(1474~1487年),海陸豐農(nóng)村田地經(jīng)過激烈的兼并和商業(yè)競爭,財富高度集中在豪門巨富吳坦夫及黎、莊等幾戶家族手中。其時,海陸豐因處于福建泉州臺灣至廣府的航道要沖,中外海洋船只頻繁來往于海陸豐沿海漁港。

廣東和福建沿海一帶造船業(yè)日趨興盛發(fā)達,這就為大型風帆拖船的出現(xiàn)奠定造船和航海的技術(shù)基礎(chǔ)。吳坦夫是利用東西溪的糧食貨運起家的。以后通過海洋貿(mào)易,將家族的商業(yè)貨運船隊壯大至100艘大海船。接著,他又將從海洋貿(mào)易賺來的財富,長期投資農(nóng)業(yè)土地上,陸續(xù)兼并了海豐楊安都、興賢都、石塘都、金錫都、坊廓都等全縣田地山塘20多萬畝,然后雇請眾多農(nóng)民種植水稻等農(nóng)業(yè)作物。每年收租谷22萬石,等于全縣糧食產(chǎn)量的二分之一。且占有海陸豐沿海的一半漁港。同時經(jīng)營全縣50%的鹽場,轄有灶丁一千戶;以及擁有全縣50%魚塭,經(jīng)營縣內(nèi)外餉當9家等。由于他每年繳納的田賦折色白銀約14萬兩,占全縣年納糧賦的50%強。故此,被時人稱為“吳半縣”。

吳坦夫致富之后,為人好善樂施,經(jīng)常響應官府號召捐款造橋筑路,拯救受災百姓,被惠州府授為府大賓。為了在政治上有靠山,他勤督六位兒子讀書,走科舉之路。正德六年(1511年),他尚未看到兒子取得功名,就因病長逝。及至八年,長子吳子昌(字石云)才考取歲貢,授廣西遷江訓導之職。正德十年(1515年)冬,在省督學章樸庵的支持策劃下,吳子昌辭職歸家與三弟吳子壽(字石洲、庠生),一起捐資倡建五坡嶺表忠祠及方飯亭。值歲饑,又出粟三千石幫助官府賑濟窮戶。

明正德海豐“吳半縣”石亭墓

表忠祠面向雙桂山,深廣各四十丈,于次年訖工(明方獻夫作《五坡嶺表忠祠記》載其事)?;葜葜愊閺徒?a href='/jingdian/21966' target=_blank>忠義牌坊于祠之南,請廣東提學副使章樸庵題“表忠祠”三字具額。

后來,章拯、林大欽、雍瀾、胡松、王紹元、王命璿等進士和官宦接踵前來瞻仰,誒五坡嶺留下幾百首詩詞,成為聞名全國的一方文脈。這是“吳半縣”通過東西溪從事海洋貿(mào)易賺來的財富,遺留其子孫為家鄉(xiāng)歷史文化做出的最有意義的貢獻。

來源|《東岸》雜志 作者葉良方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每天為你提供汕尾最前線的旅游動態(tài)資訊,當?shù)芈糜谓榻B

景區(qū)攻略、人文習俗、特色美食、旅游視頻 !隨時查看!

-----

騰途旅游—是你游汕尾必備的旅游指南書

Hash:9a126bd800a52b5957914aa2893a15403e26d018

聲明:此文由 騰途旅游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