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逄國貴族墓地—劉臺遺址

劉臺遺址,又稱逄[páng]氏墓地,位于山東省濟南濟陽縣曲堤鎮(zhèn)姜集管區(qū)劉臺村西約150米處,系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處地處魯北黃河沖積平原南端,東南距黃河10余千米,北鄰徒駭河2千米。墓地坐落在龍山文化至商周時期遺址上,呈高臺狀,高于地面約2.5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

遺址只是一個高出地面2.5米的土臺子,周圍還都是一大片莊劉稼地,但遺址下面卻隱藏了三千多年前西周時期位于濟陽的諸侯國—逄國的歷史風云。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山東省、德州地區(qū)、濟陽縣的文物考古工作人員 在1979年、1982年和1985年對該墓地進行了3次科學發(fā)掘,清理、發(fā)掘4座西周墓葬,出土大量銅、陶、玉、石、骨和蚌器。六號墓是當時山東地區(qū)所見規(guī)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銅器組合最全、玉器種類最多、保存程度完整的西周早期墓葬,共出土33件青銅器和大量玉器,對研究當時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有極大學術價值,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

劉臺子遺址雖然經(jīng)過3次考古發(fā)掘,但2萬平方米的遺址范圍內,應該還有其他墓葬,為了防止盜墓賊,對遺址進行遠程電子監(jiān)控,確保遺址安全。

三次清理的古墓除1座為漢墓外,其余4座為商末周初的遺存,規(guī)模結構基本相同。

如3號墓長方形土坑豎穴,一棺一槨,有二層臺;墓口下一層席,上有朱砂,席下為棺槨,棺外壁有紅、黑彩繪,色澤鮮艷,棺內也有朱砂,尸骨架仰身直肢;隨葬小件玉飾,棺槨間出土銅器、原始青瓷、蚌飾等39件;墓底有橢圓形腰坑,內有殉狗1只。

2號墓無腰坑。4號墓為二次遷葬墓,有棺槨,隨葬品很少。

這4座商周墓保存完好,出土文物共300余件。青銅器大多有銘,如“作厥文考寶阝尊彝”、“季作寶彝”、“逄彝”及“王季作寶彝”等,為研究古代河水濟水間的商周古國、族屬等問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曲堤鎮(zhèn)文史辦 王瑞亮曾撰文記述此遺址:

1968年秋,那年筆者12歲。當時劉繼愛、劉化愛、劉金同和我,是要好的小伙伴,有一天我們四個提著竹籃,拿著鐮刀,上坡挖野菜。

當我們走到“平頂山”東的一個生產(chǎn)隊脫坯的灣沿時,劉化愛首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銅人。我們都驚呆了,哪里來的小銅人呢?我們幾個在撿到小銅人的地方用鐮順便亂鉤,可不得了了,黃黃的銅器:銅豬、銅龍、銅狗、銅蟬、銅鑼、銅鼓……青青的玉器:玉人、玉龜、玉羊、玉馬……攪得我們眼花繚亂,都你爭我奪起來。我挖了一個大陶罐(后來用來喂小豬,不幾天就被小豬拱爛了,太可惜了,后被埋進地欄,找不到了)和幾塊玉石條(當時已挖斷),搶了20多個綠貝,連銅豬、銅龍等弄了半竹籃子,有40多斤。

正當我們吵著狂挖時,第四生產(chǎn)隊看場院的王風德老人拿著镢頭和口袋走來,他是想上冢子上的自留地里刨地瓜去,一看到我們幾個小孩挖出銅器、玉器等慌了,趕緊說:“小孩,小孩,快閃開,碰著頭,我看看是什么東西?”看了看又說:“快閃開、閃開,要不神會附你身上,讓你得大病!”我們嚇得讓開來,讓他揮舞大镢頭,一镢刨一個大銅鼎,一镢刨一個大銅鬲,大件全讓他挖去了,弄了半口袋……那時不知道什么叫文物,誰也沒拿當好東西,就連換布什套子的串鄉(xiāng)貨郎也不要。后來,我把我刨的銅器按每斤一元二角的價格賣給了曲堤供銷社,共賣了60多元,一家人很高興,這幾乎是一家人全年的勞動工分錢。再后來,那幾個小伙伴的也陸續(xù)賣了。至于玉器、貝一類的小東西都哄孩子玩了,多年后也都不知去向了……

十多年后,就是到了1979年,縣考古隊知道了此事??脊抨犻L王爾俊帶隊進村挖掘,由此挖出了一個神秘的周代古墓群。王風德、王俊財挖出的五個大鼎被王爾俊以國家文物收走,他們每人得到了國家500元的獎勵。

劉臺遺址先后挖掘古墓六座,出土文物5000多件,計有陶器、青銅器、瓷器、玉器、骨器、串珠六大類。銅器造型奇特,種類繁多,有甗、鼎、簋、鬲、尊、卣、盉、盤、觶、爵、戈等,紋飾多以云雷紋作底,上有龍鳳饕餮、乳丁等造型。甗與方鼎足部飾之象鼻紋,格外生動。玉器造型典雅,制作精美,有璧、琮、璜、魚、蠶、兔等。串珠中,有玉串珠85粒、瑪瑙串珠583粒、綠松石串珠20千粒。最令人矚目的是微串珠,制作精美,堪與今人相比。該串珠分白、赤、黃三色,珠面光亮,珠壁呈管狀,直徑不足一毫米,經(jīng)考證確認為陶串珠。這種陶器在國內出土文物中系首次發(fā)現(xiàn),對研究我國陶瓷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出土文物中原始青瓷罐和玉質“俏色玉魚鷹”已載入《中國文物精華詞典》,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據(jù)《濟陽縣志》、《山東古國考》記載,商末周初,濟陽一帶,是逄公封地。逄公是周文王之父季歷之表兄弟,即周文王之表叔或表伯。在這里出土的銅器銘文中,反復出現(xiàn)“逄”、“逄彝”字樣,證明劉臺遺址便是逄公家族之墓。

1987年5月13日《大眾日報》第四版撰文稱:劉臺遺址及出土文物,已引起國內外關注,新華社、美聯(lián)社先后報道了這一消息,臺灣專門出版了一本畫集,劉臺文物由此走向世界。

版權歸原版權者所有

Hash:63edddc90eee2c5b5a553ac304ac6a86c37a51e2

聲明:此文由 考古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