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課本上的馬鞍山” 感悟傳統(tǒng)文化無窮魅力
有一段成長,驚艷時光;
有一種體驗 ,受益無窮;
有一段旅程, 妙不可言。
2020.11.7
TRAVEL NOTES
11月7日,由《皖江晚報》萌芽小記者通訊社聯(lián)合馬鞍山日報社關(guān)工委、市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共同開展了金秋文化采風活動。來自馬鞍山市5所小學的200余名學生小記者踏上“課本上的馬鞍山”游學之旅,感受和領(lǐng)悟馬鞍山深厚的歷史文化魅力,在快樂成長中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文化自信。
馬鞍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中被選入中小學課本與馬鞍山市有關(guān)聯(lián)的歷代名人詩歌、散文,歷史故事、成語等就有十多篇,其中李白《望天門山》、劉禹錫《陋室銘》、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等名篇千古流傳,至今不衰;和縣古猿人遺址、含山凌家灘古文化遺址等更使馬鞍山躋身中華遠古文明發(fā)源地行列。
豐富的歷史人文積淀,為身處其中的馬鞍山市廣大中小學生們提供了充足的文化滋養(yǎng),也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shè)的天然課堂。
和煦的秋陽鋪灑田野,沿途一片豐收景象。當大巴車抵達位于含山縣銅閘鎮(zhèn)境內(nèi)的凌家灘遺址時,來自西湖花園小學、王家山小學、金玉蘭小學、新工房小學和雨山實驗學校的200余名小記者們,如小鳥般歡快地放飛心情,在帶隊老師的組織下,井然有序地參觀了凌家灘文明探源展館、民俗文化體驗館、凌家灘墓葬祭祀區(qū)、遺址考古復原展示區(qū)等展區(qū)。
凌家灘遺址
△ 小記者們凌家灘文明探源展館里,聽取和記錄講解員介紹。
△參觀出土玉龜上的原始“八卦圖”放大圖
“凌家灘遺址距今已經(jīng)有5300年至5600年歷史,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發(fā)現(xiàn)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遺址……”講解員嫻熟的介紹,讓小記者們們興致盎然。他們圍觀櫥柜里的出土玉器,認真在本子上記錄著,對古老祖先的聰明才智和雕刻技藝既驚嘆又自豪。
△小記者觀看玻璃櫥柜陳列的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玉器
△小記者們在按比例放大的仿制品玉人像前合影
參觀了民俗文化體驗館、觀看了凌家灘考古發(fā)現(xiàn)專題片后,登上不遠處的山崗,一大片墓穴祭祀?yún)^(qū)展現(xiàn)在眼前。小記者們緩緩行走在墓穴邊上的棧道上,仔細觀看用大塊玻璃密封保護的墓穴內(nèi)雕琢精美玉石隨葬品實物,充滿了對古老玉石文化的興趣。
△小記者們和老新聞工作者們在凌家灘遺址墓穴祭祀?yún)^(qū)觀看玉器隨葬品實物
褒禪山
“褒禪山是王安石的過客,王安石是褒禪山的千年?!?/p>
當天下午,小記者們來到褒禪山下,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達數(shù)十米的白色王安石塑像,手中握著上書皇帝的“萬言書”,臉上神情嚴峻。同學們在瞻仰古人同時,更敬佩其剛正不阿、勇于改革的精神。
王家山小學教師吳絢說:
開展小記者游學采風活動,主要是讓孩子打開視野,可以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思想上看,增強了學生對祖國、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從學習上講,可以提高作文寫作和語言表達水平。
△登上褒禪山
市老新聞協(xié)會秘書長王永武說,開展“課本上的馬鞍山”游學采風活動,通過寓教于游,寓教于樂,亦玩亦學,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并用自己的筆記錄所想所思,有助于提高孩子們感悟和寫作能力。
馬鞍山日報社關(guān)工委負責人李成校說,“孩子是希望的萌芽,國家的未來,對孩子們來說,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多參與社會實踐,鍛煉意志品格更加重要。以游學采風形式幫助未成年人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可以為立德樹人教育打下良好基礎(chǔ)?!?
△馬鞍山市老新聞工作者與萌芽小記者在褒禪山下合影
赴含山一日游學雖然時間短暫,
小記者們都表示收獲滿滿,
對中國歷史文化
增進了一份了解,一份熱愛。
文/圖 李鷹
來源:市文明辦
審核:黃東東
Hash:2bd02d084893757a71d4358382cce6435298bd8e
聲明:此文由 文明馬鞍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