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座古亭,因歐陽修的千古名篇聞名天下,被譽“天下第一亭”

位于安徽滁州西南約5公里的瑯琊山,自然風(fēng)光秀美,文化底蘊濃厚,千百年來一直是達官顯宦、文人名士的雅聚之地,素有“皖東第一名勝”、“蓬萊之后無別山”的美譽。然而瑯琊山的風(fēng)光雖然可與“蓬萊仙境”相比,其知名度卻遠不及山腳下的醉翁亭

醉翁亭距瑯琊山景區(qū)入口處僅900多米,整個建筑群總面積不到1000平方米,卻布局緊湊別致,亭臺小巧獨特,擁有多處互不雷同的景觀建筑,堪稱瑯琊山森林公園最吸引游人的一個主景區(q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

據(jù)記載: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瑯琊寺住持為了招待時任滁州知州的歐陽修來瑯琊山游玩,特意在山腳下峻峭的山壁旁建造了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小亭。此后,歐陽修常與友人到亭中飲酒賦詩,因其年齡最高,故自號“醉翁”,“醉翁亭”也由此得名。

懸掛在斗拱下的“醉翁亭”三字匾額為蘇軾親筆題寫,亭內(nèi)立柱上還有數(shù)幅楹聯(lián),其中最著名的一幅:“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上聯(lián)是歐陽修暗示自己雖有才華但朝廷不重用,所以就算喝不多也想醉,下聯(lián)是歐陽修自嘲自己已經(jīng)老了無法為國效力。

相傳,當(dāng)年歐陽修就是在醉翁亭里創(chuàng)作了傳世之作《醉翁亭記》。這篇格調(diào)清麗、富有詩情畫意的散文,主要寫了兩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重點寫“亭”;第二部分,重點寫“游”,而貫穿全篇的卻是“樂”字。尤其是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是家喻戶曉、令人神往。

醉翁亭因《醉翁亭記》一文聞名遐邇,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山水”,指的正是滁州瑯琊山。醉翁亭也因此成為滁州的旅游名片,與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共同入選了全國四大名亭,號稱“天下第一亭”。

依山傍水的醉翁亭,在宋代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到了明代,建筑群已擴建到九院七亭,至今亭園內(nèi)還有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余亭等九處風(fēng)格迥異、互不雷同的景點,人稱“醉翁九景”。

滁州在歷史上除了歐陽修,還另有一位賢能的太守,他就是一生剛直敢言的宋初文學(xué)家王禹偁,當(dāng)?shù)孛癖姙榧o(jì)念他們兩位,于北宋紹圣二年(公元1095年)在醉翁亭北面修建了肅穆典雅的二賢堂。二賢堂內(nèi)供奉著王禹偁與歐陽修的塑像,以及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朋黨論》木刻條屏。

出“醉翁亭”,穿過“醉翁行樂處”,便到了“古梅亭”。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的古梅亭,原名梅瑞堂,是時任滁州判官的張明道,為欣賞歐陽修親手種植的一株梅樹而建。生長于亭前的“歐陽修手植梅”,又稱“歐梅”,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fēng)霜雨雪,仍枝茁葉茂,是全國“四大梅壽星”之一。

除了《醉翁亭記》,歐陽修還創(chuàng)作了贊美瑯琊山勝景的詩文一百多首(篇),其中最為著名的《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由蘇軾親自書碑。而隨著《醉翁亭記》的名揚天下,瑯琊山也漸成人文薈萃之地,包括王安石、蘇軾、辛棄疾、陸游、王陽明等歷代文人都曾到此觀光并題寫了大量詩文。至今山上還能看到300余塊摩崖石刻及碑刻,成為瑯琊山人文歷史的寶貴見證。

Hash:85eb1a23bb694843cbdbfa52882fc89e77cfe8d7

聲明:此文由 亂碼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