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lián)女兵:白山黑水除敵寇 笑看旌旗紅似花
張宗蘭
李秋岳
陳玉華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入中國東北,英勇的東北人民奮起反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在這場殘酷的斗爭中,涌現出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人物,其中不僅有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熱血男兒,還有趙一曼、冷云、陳玉華、張宗蘭等巾幗豪杰。這些英勇的抗聯(lián)女兵巾幗不讓須眉,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為了祖國而犧牲,甚至沒有留下姓名,也沒有活著看到新中國的曙光。抗聯(lián)女戰(zhàn)士的后代、鶴崗市老區(qū)建設促進會會員劉穎,不忘先輩的囑托,歷時5年,足跡遍布全國,完成了《東北抗聯(lián)女兵》一書,記錄了124名抗聯(lián)女兵的事跡。今日,描寫的張宗蘭、李秋岳、陳玉華和寧死不降的六位女兵的故事,她們的資料和照片少之又少,但她們的精神永存。
張宗蘭:熱血青春定格在二十歲
1918年,張宗蘭出生于黑龍江省雙城的一戶農家,她八歲開始在家鄉(xiāng)讀書,直到1934年,十六歲的張宗蘭離開家鄉(xiāng)前往佳木斯投奔其兄嫂。
張宗蘭的二哥張耕野,畢業(yè)于吉林省立師范,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任中共佳木斯市委組織部長,1937年參加東北抗聯(lián)第六軍,1938年3月后到抗聯(lián)第三軍第四師工作。
張宗蘭的二嫂金鳳英,1922年春,在吉林省女子師范學校求學時,邂逅了思想進步并具有憂患意識的張耕野,兩人沖破門第觀念,真誠相愛,并于1928年1月結為伉儷。在樺川中學里,張耕野巧遇了也在這里教書的省立第一師范同學唐瑤圃(姚新一)。唐瑤圃于1929年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唐瑤圃的引導下,張耕野逐漸改變了教育救國的思想,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而緊隨其后,在黨旗下舉手宣誓的是他的妻子金鳳英。1929年金鳳英辭掉了雙城中學教師的工作,隨丈夫張耕野來到佳木斯樺川中學任教。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張耕野夫妻積極地投入到抗戰(zhàn)之中。樺川中學當時為中共地下黨工作活動中心,張耕野為黨支部書記,進步學生冷云、陳芳鈞、馬克正、陳雷等都是這一時期在樺川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的。
張宗蘭來到樺川后,在兄嫂的安排下,入樺川縣立中學預備班。翌年,跳級升入樺川中學第六班。受黨組織和其兄嫂影響,張宗蘭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在同學中秘密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和抗日救國的理念,在同學中產生了廣泛影響。
1935年冬,十七歲的張宗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佳木斯市早期的共產黨員之一。1936年冬,當選為中共佳木斯市市委領導成員,負責婦女工作。在此期間,張宗蘭領導著佳木斯地區(qū)的廣大婦女積極支持抗戰(zhàn),同時還協(xié)助其兄張耕野處理黨的臨時性工作,參與為抗聯(lián)部隊購買、運送防寒用品、印刷器材及藥品等工作。
同年末,張宗蘭接受黨組織的派遣,利用中學畢業(yè)后找工作的機會,打入偽樺川縣公署擔任文書。上級領導要求她要不斷搜集敵偽政治、軍事等情報,并及時提供給市委或抗日聯(lián)軍,保護黨組織和抗聯(lián)部隊的安全。
1938年3月15日,日偽集中大量兵力,對松花江下游一帶抗日武裝進行“圍剿”,這是一次蓄謀已久、部署嚴密的行動,史稱“三一五”事件。在這次事件中,共逮捕三百二十八人。此次大逮捕使松花江下游地區(qū)各市縣區(qū)委破壞殆盡。
此時的佳木斯正處在白色恐怖之中,地下黨組織中已有人被捕叛變。危急關頭,張宗蘭按照市委負責人的要求,一面迅速將有關消息通知市內所有共產黨員,一面親自安排上級來的一名干部緊急轉移。
3月2日晚,張宗蘭姑嫂按佳木斯中共地下黨市委書記董仙橋的指示,把中共下江特委聯(lián)絡員劉志敏接到自己家。
3月14日清晨,二人又將劉志敏安全轉移到李淑昌家。她們將紅蘿卜掏空,把重要的文件塞到蘿卜里,交給喬裝成乞丐的地下黨員李淑云(董仙橋的夫人),然后,張宗蘭配合將這些重要的文件轉移出城?;貋砗?,又秘密銷毀和設法轉移了黨的其他重要文件。
就在這個時段里,日本憲兵、偽警察和便衣特務傾巢出動,東北抗聯(lián)基地被毀。憲兵、偽警察依據特務和叛徒提供的名單,開始拉網式的大搜捕,張家的茅草房也處在特務的嚴密監(jiān)視中。嫂子金鳳英冷靜地分析形勢后,認為走是上策,決定暫回老家雙城躲避。
3月19日,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萬靈和萬榮,宗蘭、鳳英姑嫂一行六人坐上了佳木斯通往牡丹江的火車,打算取道哈爾濱,再轉車回雙城。在火車上,她們發(fā)現四個穿便衣的特務一直在跟蹤,看來這回家的路是走不通了。
3月20日,饑渴勞頓、筋疲力盡的一家人住進哈爾濱道外天泰客棧二十號房間,一路上跟隨她們的四個特務住進了二十一號客房。
鳳英對小妹張宗蘭說:“我們不能回雙城了,回去家人會受到牽連?!辈挥蒙┳诱f,宗蘭心里也明白,她已經決定為自己的信仰而獻身了。這時候,樓下響起了汽車馬達聲,預感到是敵人前來抓捕,姑嫂抱定了必死的決心,腳步聲近了,金鳳英迅速地從包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毒藥,分一塊給宗蘭,就著一杯冷茶,姑嫂倆毅然決然地喝了下去,面對生死,她們選擇了有尊嚴地離開。
客房的門被踢開了,二人勇敢地和偽警察搏斗著,搏斗聲中,三歲的小萬榮醒了,她大聲地哭了起來,隨后就被特務們連摔帶踩,當即死去。張家最小的弟弟張宗民在災難發(fā)生時,拉著小侄兒萬靈跑到走廊的角落里,親眼目睹了當時的慘狀。隨后,特務們將張宗蘭送到醫(yī)院進行急救,但她抱定必死的決心拒不服藥。在拼死的掙扎中,停止了呼吸。
嫂子金鳳英犧牲時,剛剛三十七歲,而張宗蘭犧牲時只有二十歲。
3月24日,敵人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在當時的《濱江日報》上發(fā)了一條新聞,誣陷金鳳英和張宗蘭二人是由于家庭不睦,吞咽毒藥自殺的。
謊言掩蓋不了事實,姑嫂倆的英雄事跡早已載入史冊。如今,在東北烈士紀念館里,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們在她們的照片前駐足緬懷。
李秋岳:足智多謀斗敵寇
李秋岳原名金錦珠,曾化名張一志。七歲的時候,父親就不幸病故了,只留下了寡母弱女,苦度光陰。
1925年2月,李秋岳參加了廣東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在宣傳隊工作。后參加了平定滇、桂軍楊希閔和劉震寰叛亂的斗爭。經過大革命的洗禮,李秋岳已成長為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戰(zhàn)士,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李秋岳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女生隊名單上記有她的名字。同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黨中央為了保護李秋岳和她丈夫楊林,派他們去蘇聯(lián)學習。1930年返回中國,到北滿地委機關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把戰(zhàn)火燒到了中國的東北,李秋岳夫婦被組織派往東滿特委工作。他們二人廣泛發(fā)動延吉等地群眾,積極組織農民武裝抗日。同年冬,楊林調到滿洲省委任省委軍委書記,李秋岳在省委婦委工作。1932年,楊林奉調中央蘇區(qū)任紅一方面軍補充師師長,而李秋岳則被調至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工作。
李秋岳被派到珠河后,把出生不久的兒子委托一個農戶照料,她自己則活動在河東、侯林鄉(xiāng)、黑龍宮、烏吉密、石頭河子及三股流等地。她先后任縣委委員、婦女部部長、鐵北區(qū)委書記等職。在珠河游擊區(qū),李秋岳率鐵北的群眾支援哈東支隊,在她的領導組織下,百姓們?yōu)橹ш犓妥訌?、送鞋、送糧、做衣服,組織救護隊搶救傷員。在這時,她年幼的孩子因疏于照料不幸夭折了,丈夫又不在身邊,勞累和傷悲令她患上了嚴重的肺病,即便如此,這位堅強的女性仍舊堅持在對敵斗爭的前沿。1935年春,當游擊區(qū)遭到敵人破壞時,李秋岳按珠河中心縣委的指示,來到延壽、方正一帶開展抗日活動,擔任中共延方特支書記。她到任后,便著手成立“反日會”組織,發(fā)展黨員,積極為部隊傳遞情報、籌措彈藥、槍支和給養(yǎng)。
1936年2月,珠河中心縣委決定把延方特支書記李秋岳調往通河,由劉士武接替李秋岳的職務。在延壽夾信子歡送她的秘密會議上,大家提出如何把特支為抗日軍買的薄皮靰鞡轉移出去的問題,李秋岳想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辦法。第二天早晨,灰蒙蒙的天空下,夾信街大門口打著哈欠的日本鬼子哨兵和幾個東張西望的偽軍哨兵懶洋洋地搜查著過往行人。
突然,一個披頭散發(fā)瘋瘋癲癲的女人抱著一床破棉絮,沒命地向城門跑來,后面,一個兇神惡煞般的壯漢揮舞著木棒緊緊追趕著。女人跑到大門口,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哀求偽軍哨兵:“大哥行行好,我男人要打死我?!迸苏f完,也不等哨兵發(fā)話,就一溜煙逃出城門。壯漢緊跟其后,來到城門口,這時幾個“看熱鬧”的緊緊拉住他,七嘴八舌地勸著。不一會兒,又來了一大群人趁著吵吵嚷嚷的時機一窩蜂地跑出城門。
這是李秋岳精心設計的出城妙計,前面跑的女人就是足智多謀的李秋岳,后面假扮她男人的是特支宣傳部長劉士武,看熱鬧和混出城的眾人也是特支工作人員和愛國群眾。
李秋岳到通河后,化名張一志,重建了中共通河特別支部,任書記期間,僅六個多月的時間,就在通河西北河南屯、北六方、漂河西南屯、二道河子等地建立了抗日游擊根據地,以及反日會組織,其中的西北河抗日游擊根據地,對東北抗聯(lián)趙尚志部給予了有力的支持。李秋岳深入各村搞抗日宣傳,培養(yǎng)了一批骨干分子,在西北河的南屯、北屯等九處地方成立了反日區(qū)委。經過幾個月的工作,反日會的會員發(fā)展到三百七十多名。
1936年8月,日偽當局重金懸賞搜捕李秋岳。8月27日,李秋岳在祥順南之北六方屯正在為部隊趕制軍鞋之時,不幸被偽祥順警察署署長孫鳳周率部捕獲。被捕后,敵人伎倆使盡,均未能奏效。在通河監(jiān)獄中,敵人只知道她是張一志,是“反日會”的負責人。面對嚴刑拷打,她咬緊鋼牙,嚴守黨的機密,敵人始終不知道她的真實姓名。
1936年9月3日,一無所獲的日偽軍將李秋岳槍殺,那一年她三十五歲。犧牲后,她的頭顱被敵人殘忍地割下,懸掛在通河縣城頭,用以震懾抗日的民眾。李秋岳是在東北抗日斗爭中死后被敵寇梟首的第一位女性。新中國成立后,當地人民政府將其遺骸安葬于黑龍江省通河縣烈士陵園。
陳玉華:永不消逝的電波
陳玉華,原名徐桂芝,1916年生于寧安縣東京城附近的溫春屯。在她十三歲那年,父母先后病故,母親臨終前,把她交給了近親王家做了童養(yǎng)媳。
1932年初,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碎了寧安大地的寧靜。敵人到處燒殺搶掠,奸淫婦女,寧安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目睹了日寇的兇殘,年近十八歲的陳玉華于1934年秘密地參加了抗日救國會。在地下黨組織的教育下,她逐步懂得了什么是階級壓迫、階級剝削等。從此,她組織婦女救國會,發(fā)展會員,召開會議,宣傳抗日救國道理,號召婦女們支援抗日部隊。在共產黨的指引下,最終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6年2月下旬,在周保中的領導下,東北反日聯(lián)合軍第五軍正式改編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五軍。為了配合抗日隊伍的對敵斗爭,陳玉華積極采購軍需物品、搜集敵情并擔任重要的交通聯(lián)絡工作。5月,侵華日寇加緊了對抗聯(lián)部隊的春季“大討伐”,并以抓共產黨和“反滿抗日分子”為名大肆捕人,敵人的行動不僅給抗聯(lián)部隊的活動造成困難,也增加了地下工作的難度。盡管陳玉華辦事謹慎,能隨機應變,但時間長了,她組織抗日救國會的活動,還是被日本特務探知,并對她進行了監(jiān)視和跟蹤。與此同時,她的公婆和丈夫也發(fā)覺了她參加抗日救國會的情況,并對她采取了嚴格限制和百般阻撓。
為了抗擊日寇,陳玉華決意離開家鄉(xiāng)到部隊去工作。她向地方抗日救國會領導提出到抗聯(lián)第五軍去工作的要求,救國會的領導看她意志堅決,考慮到她的處境十分危險,遂于1936年秋,將她送到抗聯(lián)第五軍婦女團。陳玉華上隊后,正值軍部和婦女團向中東鐵路道北轉移,經過在穆棱、勃利、方正等幾個月的活動之后,在牡丹江沿刁翎和依東地區(qū)建立了后方根據地,她被派到北滿依蘭縣山溝里的密營被服廠工作。
1937年初,陳玉華被調到第五軍婦女團任班長。那一年,婦女團同軍部教導團一起轉戰(zhàn)于牡丹江、寶清、富錦、饒河一帶,戰(zhàn)斗十分頻繁。經受了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和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考驗后陳玉華進步越來越快,于當年4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被譽為“青年婦女之優(yōu)秀黨員”。1937年冬,陳玉華與徐云卿、王玉環(huán)三個女兵被分配到了騎兵師。為了盡快練好騎術,陳玉華主動接近戰(zhàn)馬并培養(yǎng)感情,緊接著她就沒黑沒白地苦練起來,到騎兵師開始遠征時,她已經能抓住奔跑著的馬鬃一躍而上。
1938年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進入了最艱苦的年份,這年的深秋,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二路軍總指揮部為了培養(yǎng)技術人才,決定選派陳玉華和王一知等人去蘇聯(lián)學習軍事、政治和無線電通信技術。經過半年勤奮學習,陳玉華熟練掌握了電臺的技能和修理技術。
回國后,1939年夏,陳玉華被派到抗聯(lián)第三路軍總指揮部做無線電通訊工作。不論在行軍作戰(zhàn)中,還是在宿營地,她都把電臺視為自己的生命,時時刻刻注意保護好電臺,始終保持著與上級電臺的暢通。1940年夏,陳玉華被調到北安東面諾敏河溝里第三路軍密營任電臺臺長并兼任后方醫(yī)院的工作。這時,局勢更加惡化,日寇的“討伐”和特務、漢奸的四處活動,使東北抗聯(lián)隊伍陷于困境。
艱難的時刻,陳玉華和戰(zhàn)友小孟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一天晚上,當兩名叛徒企圖脅迫她和小孟帶著電臺投敵時,陳玉華不懼危險,機智、敏捷地與叛徒周旋、搏斗。邪不敵正,兩個叛徒逃走后,她又及時通知上級領導,安全地轉移了戰(zhàn)友和傷員。
1940年9月,陳玉華被調到抗日聯(lián)軍第二路軍第二教導隊工作。冬天,為了配合抗日戰(zhàn)爭反攻階段的到來,抗聯(lián)主力部隊進入蘇境整訓,建立了南北兩個野營,這支部隊統(tǒng)稱為東北抗聯(lián)教導旅。1941年2月,陳玉華作為分遣小隊成員被派回饒河,沿烏蘇里江一帶活動。這一去,陳玉華再也沒有回來。
關于她的犧牲,在時間上有兩個說法,一說法是1941年7月10日,另一說法是在冬季。本篇文章參照周保中將軍的回憶文章,現摘錄如下:
1941年夏末,德法西斯希特勒背信侵犯蘇聯(lián),遠東日寇實其幫兇,此影響于我東北甚大。中國共產黨人在爭取中國民族革命戰(zhàn)爭之最后勝利,與保護世界勞動祖國緊張環(huán)境下,積極奮起。陳同志亦于此時被派遣隨淞江右部隊進行工作活動。七月十日,于饒河北方行軍途中遭遇日寇大隊之突然襲擊,寡不敵眾,陳同志于戰(zhàn)斗中竟捐軀殞命。
將軍的記述雖言辭簡練,但還是記錄了當時的大環(huán)境。讓我們再根據戰(zhàn)友們的片段回憶,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景:夏末的暑熱還未退去,準備去偵察敵人據點的分遣小隊剛出林區(qū),在西通附近的山坡上就與五十多名日寇遭遇,敵眾我寡,想避開轉移已來不及了。分遣隊長命令隊員散開,選好地形,設法突圍。分遣隊居高臨下,以大樹做掩護,打死了幾個鬼子。戰(zhàn)斗中分遣隊長和指導員先后犧牲,副隊長在指揮突圍時負了重傷。這時陳玉華挺身而出,勇敢地擔負起指揮戰(zhàn)斗的重任,帶領剩下的幾個人且戰(zhàn)且退。她背著電臺,利用大樹做掩護,一邊向敵人射擊,一邊指揮戰(zhàn)士突圍。日寇的火力網越來越密集,為了縮小目標,她跪在地上阻擊敵人,最終被子彈打中胸部。
在生命的最后幾分鐘里,陳玉華堅持著從懷里掏出無線電密碼吞了下去,并盡她最后的力量砸毀了電臺,向遠處拋去。陳玉華倒下了,但她的忠誠和著鮮血永遠留在了東北的黑土地。
寧死不降的六位女兵
“八女投江”的故事已經傳遍大江南北,在東北抗聯(lián)第五軍的婦女團,還有六位女英雄同樣在抗日戰(zhàn)爭中殉難。她們中間,只有四位女兵留下了姓名,而另外兩位女兵的姓名一直沒有留下,成為無名英雄。
1940年1月10日,第五軍第三師張鎮(zhèn)華師長率隊在寶清縣蘭棒山區(qū)與日偽軍進行了兩次戰(zhàn)斗,部隊人員傷亡過半。指戰(zhàn)員們在饑寒交迫中被日偽軍日夜不停地包圍和追擊。
2月7日,是農歷的除夕。張鎮(zhèn)華在這一天率領二十多人的小分隊在雪海中艱難地跋涉著,他們已經三天三夜沒有一粒米面進肚了,全靠剝下來的樹皮充饑。此時他們正忍饑挨餓地向部隊貯糧的炭窩棚走去。可就在他們剛要走到窩棚時,突然間槍聲四起,這支小部隊遭到日偽軍的伏擊。慘烈的戰(zhàn)斗還未結束,兵力就只剩下了張鎮(zhèn)華和六名女兵,彈盡援絕且身負重傷的指戰(zhàn)員們不幸落入敵手,被關進寶清縣監(jiān)獄。
說起這場戰(zhàn)斗,說起張鎮(zhèn)華師長和六名女兵的被俘,皆源于一個叫作溫淑清的女兵叛變。溫淑清在中學讀書時被一個偽軍拉到野外欲施強暴之時,遇到了抗聯(lián)戰(zhàn)士,殺了那個偽軍。這個姑娘怕日后日本人找她進行報復,就到了抗聯(lián)部隊。溫淑清是被一個叫作崔扒皮的偽滿漢奸給捉住的。據說她開始時什么都不說,但后來挺刑不過,說出了自己是抗聯(lián)第五軍的,他們領頭的是張鎮(zhèn)華,是第三師師長……由于溫淑清的叛變,敵人在炭窩棚附近設下了埋伏,最終導致張鎮(zhèn)華和六名女兵的被捕。被捕后的張鎮(zhèn)華明白眼前的形勢,他跟大家說:“除非當叛徒,背叛黨,否則,活著出來是不可能的。我們經受過戰(zhàn)爭的考驗了,這回我們將要經受比戰(zhàn)場上還要嚴峻的考驗,我們要做好犧牲的準備?!睆堟?zhèn)華師長還給女兵們背誦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
斗爭開始后,敵人最先派出了溫淑清。失去靈魂的女人,已經沒有了羞恥心,溫淑清穿上漂亮的衣服,拿著皮鞋去勸降張鎮(zhèn)華,張鎮(zhèn)華盡管身負重傷,還是咬牙忍痛地站起來,將溫淑清一腳踢到了門外??牡袅藘蓚€門牙的溫淑清爬起來灰溜溜地走了。敵人又讓溫淑清去引誘六名女兵??僧斔吹搅^,站成一排,正用眼睛盯著她時,她頓時臉色煞白,逃出了牢房。
敵人的誘降失敗了,等待女兵的將是嚴酷的刑訊。朱新玉是女兵隊伍里的大隊長,她四方臉龐,有著高大的身材,是譽冠全軍的女機槍手。審訊室中,朱新玉和她的戰(zhàn)友們手腳都帶著刑具。皮鞭子像一條條黑色的毒蛇抽向了女兵們,朱新玉迎著皮鞭堅如磐石,她用自己高大的身軀掩護著戰(zhàn)友們。
“兇手!野獸!你們必定失敗!……你們不用瘋狂,你們快要完蛋了!我們一定要討還血債!”這是朱新玉凜然的話語。女兵們不畏強暴的氣概令敵人震驚,他們看出來了,朱新玉是這幾個女兵的主心骨,就把朱新玉從女兵群里拉出來,準備用已經燒紅的烙鐵烙她??蛇€沒等敵人動手,幾位女戰(zhàn)士推開鋒利的刺刀和槍支沖了上去,撲到朱新玉的跟前,她們每一個人都要替隊長去挨那通紅的烙鐵。在沖過去的同時,身受重傷的女兵們忘記了傷痛,一下子奪過了敵人手中的烙鐵向日寇軍官打去,女兵們的氣勢嚇跑了這個軍官,頓時,審訊室亂成了一團,毒蛇一樣的皮鞭又飛舞了起來,可女兵們死都不怕,皮鞭子又算什么。
最后,敵人只好無可奈何地把幾名女兵又押回了牢房。當天下午,敵人一看集體審訊不成,開始變化招數,進行單個審訊。這一次縣公署的日偽頭頭都參加了進來。偽縣長姓郭,他認為給女兵們一點甜頭,或給她們一點厲害,她們就會妥協(xié)。然而這個偽縣長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女兵們早已抱定了必死的信念,為了理想絕不背叛。
一個漆黑的深夜,寒風凜冽,大雪蒼茫。日本兵和漢奸們偷偷地把朱新玉、劉英、崔順善、郭英順等六位女戰(zhàn)士拉出縣城。在空曠的雪野里,槍聲響起,那首革命者臨刑時必唱的《紅旗歌》回蕩在天地之間……
(來源:黑龍江日報 淡泊君收集編輯 張皓云初核 學校辦公室王守忠審核)
Hash:82aa253c0013fa2a6dc6c6cacab2245af37f7945
聲明:此文由 淡泊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