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城生命之藏
編者按:
上海,一座人文之城,一座有溫度的都市。城市的人文之蘊,貼膚之溫,便在于一座座佇立于申城各處的博物館。
5.18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主題為“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在上海,百家博物館將在今日免費開放。其中,位于西郊的一座紀念館,其獨特的藏品和多元的表達,以另一種方式抒寫著上海的精神傳續(xù),文脈流轉(zhuǎn)。
博物館是什么?一個陳列藏品的地方,還是一個教育的中心?一個文化驛站,還是一個市民共享空間?如果我們追溯博物館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博物館的定義是經(jīng)過不斷修改而完善起來的。在2007年版《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章程》中,博物館被定義為:“一個為社會及其發(fā)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及人類環(huán)境的物質(zhì)及非物質(zhì)遺產(chǎn)?!睆倪@一定義可以看出博物館的功能和定位。
對于每一位想走進博物館、利用博物館的人來說,無不是帶著某種需求而來。這種需求的被滿足,需要你和博物館共同完成。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世界各國都將圍繞“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這一主題開展活動。上海市的上百家博物館也會以“講中國好故事,讓文物活起來”為主題組織系列活動。兩者都將目光聚焦于“闡釋”,不論是難以言說的歷史,還是文物的故事,都著意于發(fā)揮博物館的五大功能中的闡釋功能(另四大功能為收藏、保護、展覽、服務),闡釋歷史、傳遞真知、增進理解。
沒有藏品,一座博物館就不能稱之為博物館。與收藏藏品緊密相關的,是博物館的保護功能。博物館對外開放之后,其展覽功能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收藏、保護和研究主要是為了支持展覽活動。展覽、教育或闡釋實現(xiàn)的是文化的傳輸,并有助于社區(qū)發(fā)展或社會福祉,是21世紀博物館追求的重要目標。隨著大眾教育在全球范圍內(nèi)擴展開來,博物館與學校一樣,成為傳輸文化傳統(tǒng)的載體機構。當下,博物館已經(jīng)把公眾服務的重要性置于藏品保護之上。
和很多博物館一樣,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作為一家以人文紀念為傳播理念、以闡釋為核心的主題博物館,通過講述藏品的故事,挖掘人物的歷史,滿足公眾想了解歷史、了解自身的渴望,進而引導觀眾養(yǎng)成尊敬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識,實現(xiàn)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自2010年建館開放以來,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始終以“領略生命華彩,珍藏城市記憶”為辦館宗旨,通過藏品講故事,通過人物讀歷史。今年以“講述隱蔽在人物背后的時代風云”作為國際博物館日的活動主題?;顒臃绞绞怯芍v解員帶領參觀者走進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實地探尋八位歷史人物的紀念像,了解他們的生命軼事,管窺特定的時代風云,闡釋隱蔽在人物背后的歷史經(jīng)緯,進而增添對上海城市史的新認識。
我們選定的八位人物都是在上海近現(xiàn)代歷史中,留下過深刻足跡的人,他們有建黨先驅(qū)——《共產(chǎn)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首譯者陳望道;有建筑功臣——中蘇友好大廈工程總指揮羅白樺、總工程師陳植;有文化名家——電影表演藝術家張瑞芳、一代歌仙陳歌辛、中國動畫事業(yè)創(chuàng)始人萬籟鳴;有正義之士——參與東京審判的檢察官向哲濬、抗日女英雄鄭蘋如。他們在上海這個獨特的舞臺上揮灑著自己的汗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參與了歷史的創(chuàng)造,推動了時代的前行。
活動中,每位參觀者會領到一份任務書、一張園區(qū)地圖,通過聆聽講解員的講述,閱讀實物資料的文字信息,以小窺大,完成任務書上的問題,加深對城市先賢及其時代背景的了解。
以鄭蘋如為例,這個充滿朝氣,活潑、美麗的女孩,在世間留下了許多張面帶微笑的相片。相片背后,卻有著一段隱蔽許久的抗日壯舉。在鄭蘋如最燦爛的年華中,本可以享受青春美好,卻放棄了小我,選擇了刺殺敵頑的救國之路。她活著時,以身犯險,忍受世人對她的誤解。她死時,淪為一則花邊新聞。她死后,多年來,人們試圖從小說中、從電影里捕捉她模糊的身影,可這些失真的形象遠不及她本身的純粹。矗立在福壽園的鄭蘋如雕像,是人們祭奠她的方式。她的人生雖短,但不意味著能隨便遺忘;她的記錄雖少,但不意味著可以隨便編撰;她的生命雖已矣,但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還以她真相!
我們承認,對歷史人物的爭議言論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相信,接納具有爭議的過去是走向和解、暢想共同未來的第一步。博物館在揭示真相、消弭偏見方面是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它能主動參與調(diào)解,并提供多元視角促進歷史傷痛的愈合。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就是這樣一個“多元表述”的博物館,每一個想了解上海城市先賢和自身歷史的人,都能夠被容納。
來到博物館,瀏覽不同時代、不同人物的生命故事,欣賞他們?yōu)槊褡鍨閲覄?chuàng)造的文化結(jié)晶,了解他們所在年代的生活樣貌,就是在幫助博物館實現(xiàn)聯(lián)絡的過去與現(xiàn)在的使命:通過文化的交流,架起多種文化之間的溝通橋梁,進而突破來自多方面的局限,認識生命的起伏流轉(zhuǎn),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你會走進人文紀念館聽聽我們對歷史的闡釋嗎?
Hash:a7bc29327eff891a6aed0bcfac285b14d008c7b8
聲明:此文由 佚名_318350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