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角亭丨文物建筑記憶歷史上的“九一八”

今天是9月 18日

滴滴噠噠的雨下個不停

仿佛和古猗園里的缺角亭一樣

回望和記錄著那段不平凡的歲月

缺角亭,又名“補闕亭

1999年 12月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座落在竹枝山顛

面朝九曲橋,背向浮筠閣

四只檐角有三只為緊握的拳頭

表達了收復失地的決心

獨東北一角是空的

象征東北三省的淪陷

熟悉古猗園歷史的游客都知道

該亭是1933年 4月由南翔仁人志士陳少蕓捐建

亭子初名“近勇”,意謂“知恥近乎勇”

因以志國恥,故又名“缺角亭”

亭聯為“居安思危勵精圖治,盤游有度好樂無荒”

此聯原是民國著名將領李烈鈞

南京玄武湖覽勝樓而題

那為什么會出現在古猗園內呢?

這要從李烈軍將軍的二子李贛駒說起

出生于1919年10月的李贛駒

曾任上海市政協常委、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

1989年,70歲的李贛駒來園

有感于缺角亭背后這段凝結著

高度愛國精神的悲壯故事

提筆書寫了其父生前創(chuàng)作的這副對聯

歷史就像逝去的驅殼,無法還原

唯一留下的是不滅的精神火種

緬懷歷史,只有留住精神才是最好的紀念

如今的缺角亭,巍巍然屹立在古猗園內

載滿著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向往、對家國的情懷

那三只握緊的拳頭

仿佛永不屈服的衛(wèi)士,護佑著中華兒女

護佑著我們

文字|曼曼

攝影|李琦 部分來源于網絡

排版|蔡諄弘

審核|曼曼

Hash:ffd8b56f0e8af12f265257620a42458247119e13

聲明:此文由 上海古猗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