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這座古老的祠堂,處處皆是歲月的味道

祠堂歷史的教科書,

閱覽祠堂,如同閱覽一卷綿長的歷史畫軸。

文登叢氏祠堂

文登叢氏祠堂始建于明代,都在明尚書太子少保蘭公成名之后才有,現(xiàn)流傳最廣的叢氏族譜,也是蘭公之后修續(xù)。

蘭公官居一品,當然要按當時的各項體制來修續(xù)宗譜。明時襲歐陽修之續(xù)譜之例,士大夫追封三代上續(xù)不過五代,所以按這個官方規(guī)定,叢氏族譜也就只能以德佑公為一世祖了,其后建之宗祠亦是以德佑為一世祖而祭祀。

小甸祖塋叢氏附葬記中所列的叢氏祖先凡40余位,其中做過文登鹽稅使的德佑祖,是宋大觀元年之永祖的第七世孫。而自德佑祖上下三代人中,做過金元高官的就有52人,作為明代大臣的蘭公續(xù)其宗祖,按體例而上追五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宋元之前叢氏無祠堂,只有柳林小甸祖塋墓祠之祭。廟堂之祭最能彰顯一個宗族的興旺衰退,柳林小甸祖塋自宋大觀元年永祖兆基以來,其祭祀最為隆重者,應莫過于金元時期。

在叢氏祖塋碑刻和文登縣志記載中我們得知,金元兩朝雖只百余年時間,但文登叢氏為官顯達卻有50余位之多,這在一縣一氏之中,可算得上是奇盛了,正如明刑部尚書陳其學所言“至元起家,復為世勛臣族”,族興而祠必隆。

祠堂是古時人們對祭祀祖先之堂館的一個俗稱,按各朝代時期的制度不同,又被分為大宗祠、祠堂、支祠、專祠和家廟等多種等級。

威海現(xiàn)為文登區(qū)博物館使用的文登叢氏祠堂,乃光緒末年北宮名紳叢氏族長麟洲公倡儀主持所建,其地為麟洲公無償捐助,工料由全族勸捐。有史料為證,凡德佑祖之支系族人每畝地議排募銅錢。

此祠氣勢雄偉,格調高雅,在文登諸氏之祠堂中無與倫比,是當時文登唯一一座按祖上出過一品官員才能達到的規(guī)格修建的。祠為二進五楹雕梁畫柱,大殿堂前為木制屏風,祭祀時可全部展開,前殿有石柱四根,左右有石鼓一對,門前八字磚墻,大門上“叢氏宗祠”為邑名流書法家趙泮馨所書,大門后圓石卷門上有石匾坊,刻“世承天寵”四字,為文登光緒戊子解元于霖逢所書,由于資金問題匱乏,及麟洲公病故,此祠歷20余年方竣工。后期亦為敵偽占用。

建國后,長期為縣文化圖書館所用,2000年世界叢氏宗親會出資近10萬元對其維修,叢氏研討會在其前殿東室辦公。

2008年10月世界叢氏宗親會常務理事會北京會議一致通過,將城子村所建之叢氏宗祠命名為叢氏大宗祠,祭叢氏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永祖之下凡十九世先祖,受天下叢氏族人拜祭,為天下叢氏族人闔族之大宗祠。

Hash:dd4ea61ab88fa87ed3ca1fe7a6c101d0a1b8c3f6

聲明:此文由 民族產品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