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莊嚴——朔州崇福寺彌陀殿壁畫

釋迦牟尼佛像

崇福寺在山西朔州朔城區(qū)舊城內東街北側。創(chuàng)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遼時曾作為林太師衙署,故亦稱林衙院,遼統(tǒng)和年間又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完顏亮題額“崇福禪偉”保存至今。

崇福寺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千佛閣、文殊堂、地藏殿、三寶殿、彌陀殿、觀音閣等建筑。寺內金代建筑、塑像壁畫保存完好,是一座歷史價值較高的古代寺廟

彌陀殿內四周墻壁滿繪壁畫,共計345.75平方米,也是金代作品。畫題內容主要是佛和菩薩講經說法的畫面。

殿內四壁滿繪壁畫,10軀高大佛像結趺而坐,端莊慈祥,分布于東西山墻和后墻。壁畫上方為飛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間。西盡間繪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姿,變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繪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龍樓寶盤,刀戈劍戟,琴棋書畫等應有盡有,千變萬化。下左為婆藪仙,神情自若,老態(tài)龍鐘,下右方為吉祥天,神情安詳,持重彬彬。東盡間分上下兩層,繪三佛三菩薩,后壁門榻上繪16寶觀。整個壁畫莊重宏偉,氣勢奪人,畫工精細,設色以朱紅、石綠為主,色彩絢麗,壁畫與佛像交相輝映,大殿更加金碧輝煌。

釋迦牟尼佛像

釋迦牟尼佛像

壁畫布局采取了“偶像式”而非“敘事式”結構,形成以一個偶像(佛)為中心的對稱式組合。根據(jù)巫鴻,偶像式表現(xiàn)形式的要義在于,偶像高大的形體和莊嚴的相貌構成視覺中心,環(huán)繞偶像的其他人物也將觀者的目光引導到偶像身上,強化了一種“向新式”視覺效果。的確,在觀看這些組合圖像時,我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正中央高大而莊嚴的主佛。

釋迦牟尼說法圖

釋迦牟尼說法圖

每尊佛像兩側畫脅侍菩薩各一,或正視,或側身,或捧經卷,或持蓮花、牡丹,或端寶盤、寶瓶。菩薩花冠高豎,衣裙裹體,服飾華美,精致若綿,珠寶玉石鑲于其間,飄帶垂于周身,身式微顯曲線,似較宋金時期的宮女裝束要精致的多,與佛像形成鮮明的對比。

脅侍菩薩

脅侍菩薩

脅侍菩薩

脅侍菩薩的背光分圓形和圭形兩種。圭型背光近似皇室宮扇模樣,與裝飾富麗的菩薩組合在一起,猶如天宮玉女躍于壁間。背光兩隅的小型流云佛壇,非圓非方,自然和諧。其上的五尊坐佛皆拱手合十作聽經狀,大有“祥云當空,佛居其中”之感。飛天翱翔于畫面上隅,或托日月,或托蓮花花束,飄帶衣飾隨之飛舞,姿態(tài)優(yōu)美自如,一派仙境妙趣。

千手千眼菩薩

普賢菩薩

南壁東盡間畫佛、菩薩像劉尊,大小相同,皆為座式,分上下兩層,各置三尊。佛像下側皆以清靜的仰蓮為壇,其背光布滿整個壁面。此幅壁畫構圖之特殊為現(xiàn)存佛寺壁畫中所未有。若以繪畫藝術而論,似乎主題不夠突出,有些平鋪直敘。畫面上佛尊居上,簡潔而素雅,菩薩居下,清逸而秀美。

觀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人物造型是壁畫上的精華所在。一般來說,高大的佛、菩薩像占據(jù)寬廣的畫面,很容易產生比例失調和呆滯的現(xiàn)象。彌陀殿的壁畫無此弊端,極為恰當?shù)孛枥L出巨佛莊重慈祥、菩薩清逸嫻靜的神態(tài)。此殿內所畫的佛像面相圓潤,肌肉豐滿,雙目微向下視,手印揮灑自如。如果與宋畫相比,此殿的佛像面相微寬,額部略顯扁平,但是與應縣木塔塑像、壁畫中的佛像相比有諸多相似之處,遼金風韻甚著。(新浪網(wǎng))

文章均源自互聯(lián),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chuàng),版權歸網(wǎng)原作者所有)

Hash:71e8d61358b6f134c634690b8bf6429a6958bbac

聲明:此文由 最美藝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