鐫刻歷史的痕跡

鐫刻歷史的痕跡

原創(chuàng):李興濂

面對東北道教發(fā)祥地——九頂鐵剎山峰巒疊嶂的山勢、氣勢雄偉的風(fēng)光,面對一處處筆力剛勁,嘆為觀止的摩崖石刻,我仿佛聆聽到歷史久遠(yuǎn)的回聲……

那是1994年中秋節(jié)剛過,為進(jìn)一步挖掘鐵剎山文化遺產(chǎn),我與朋友一行驅(qū)車采訪鐵剎山文化的開拓者——86歲高齡的石工姚希德老人。

姚希德(1912——1999)本溪縣南甸鎮(zhèn)滴塔村大陽人,祖籍山東省黃縣。1938年與其兄姚希圣承擔(dān)鐵剎山、云臺卷舒山石刻工程主刻。

姚希德老人當(dāng)時住南甸鎮(zhèn),雖年近九旬,但精神矍鑠 ,身體硬朗。問起鐵剎山軼聞趣事,老人侃侃而談。

老人說:我原籍山東黃縣,從小就學(xué)一身石刻手藝,我18歲那年,父親領(lǐng)我們闖關(guān)東,在遼寧鳳城縣落戶,以刻石碑為生。1902年春,鐵剎山三清觀監(jiān)院爐至順重修鐵剎山,到鳳城找石工看到我兄弟二人手藝高強(qiáng),便欣然請我兄弟二人到鐵剎山刻字。我哥哥叫姚希圣,1899年生,現(xiàn)在活著已100歲了,當(dāng)時,我兄弟二人便打好行裝來到鐵剎山。

提起鐵剎山,老人滔滔不絕向我們介紹。老人說:鐵剎山是東北名山之一,是東北道教發(fā)祥地,遼寧的千山、醫(yī)巫閭山、鳳凰山,都是它的下院。鐵剎山號稱三千年,有五個峰,從東、南、北三個方向看能見三個峰,形如鐵叉,取其天作之合,三三為九,故稱九頂鐵剎山。鐵剎山有東西獅子峰、升天嶺、天橋洞、風(fēng)月洞。日光洞、乾坤洞、八寶云光洞等,它的歷史源遠(yuǎn)流長,每一處都有傳說。開山鼻祖長眉李天仙即李輝李長庚,商朝太乙年間,25歲從河南偃師縣騎著火眼金精獸云游鐵剎山,修仙得道。后成為28星宿之一太白長庚星。1630年,龍門派第八代始祖郭守真在此出家,收度弟子14人,并在千山、醫(yī)巫閭山、吉林、黑龍江各地布道,開創(chuàng)了東北道教龍門派。鐵剎山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八寶云光洞”中的石床,相傳是長眉李大仙收養(yǎng)弟子楊金豹的地方;懸于洞中的定風(fēng)珠,傳周武王討伐紂時晁田、散宜生到鐵剎山向長眉李大仙借得此寶,破了十絕風(fēng)吼陣,定風(fēng)珠在云光洞里,坐洞口內(nèi),外邊有風(fēng),也不能侵人洞內(nèi);原始頂上有一無風(fēng)頂,即使有八綴大風(fēng),此頂也沒有一絲微風(fēng),這就是定風(fēng)珠的神力;而懸崖上的天橋洞,則是長眉李大仙升仙的地方。

道教龍門派21代道士爐至順,字向陽,山東登州府棲霞縣愛山鄉(xiāng)盧家溝人,1876年2月25日生,后世遷居關(guān)東鳳凰城通遠(yuǎn)堡,12歲患吐血,18歲病發(fā),其母許愿出家,以后病愈。母病逝后,23歲在鐵剎山出家,以爐冶煉,爐火純青,故易盧姓為爐,以表千錘百煉之志。出家后,爐道士芒鞋破缽,疏食短褐,耕耘種植,不憚艱辛,重修鐵剎山,功不可沒。后任鐵剎山監(jiān)院。

老人越說興致越濃,真是一個歷史老人。當(dāng)然,我們最感興趣的還是老人當(dāng)年石刻的故事。姚老說,鐵剎山監(jiān)院爐至順請他們兄弟二人到鐵剎山,主要是刻鐵剎山的摩崖石刻、碑文,那時,他19歲,他哥哥姚希圣33歲,正當(dāng)年富力強(qiáng)??痰牡谝粋€便是摩崖巨刻《重刊長眉李大仙碑文》,旁邊有“別有天地非人間”七個大字,碑文上有“日月同光” 四字,碑文929字,每字6寸見方。原先是怪石陡壁斜坡,硬是一鑿子一鑿子刻成石級、直面、磨光。當(dāng)時爐監(jiān)院選址,高3.5丈,遼陽文人白永貞題撰碑文,先打上格,貼上書寫紙,再刻??掏旰笤賹⒆舟E上光,我兄弟二人刻了2個月零9天才刻完。說到這,姚老講了一個軼聞,正當(dāng)刻上邊字時,突然跳板斷了,姚老一下子從3.5丈高的懸崖上掉了下來,可是到地面,安全無恙,沒傷著沒疼著。我們問何故?姚老笑了,說:“可能是我們是做善事積德,神仙保佑吧!”

鐵剎山的石刻、碑文總共有20幾處,最大的是“仙橋洞”每個字八尺見方,其次是“乾坤正氣”四個大字,“坤”字的一豎,足能躺下一個人。當(dāng)然,還有直隸部督升任浙江巡撫寫的“鐵剎三千年”。除白水貞書寫的外,還有“龍頭”“鳳尾山”“八寶云光洞”“ 鰲山”“直上青天”升天嶺”、“太極石”、“獅子嶺”及詩文碑刻等等,大都出自爐監(jiān)院弟子房理家之手??偣部塘耸荒瓴磐旯ぁ?/p>

姚老還向我們介紹八寶云光里有一碑刻,年代久遠(yuǎn),像大篆還像商文是出自長眉李大仙之手,現(xiàn)在還完好地保留在洞里。

姚氏兄弟二人,刻完鐵剎山石刻后,又刻云臺卷舒山的石刻。姚老說,云臺卷舒山有十多處石刻,其中有:“天臺”、“一笑成仙”、“洞天福地”詩碑,最大的是《云臺卷舒山碑記》,最大字的一尺見方,有150字。用了2年時間完工。

九頂鐵剎山,云臺卷舒山,兩山有石刻、碑刻總共30多處,姚氏兄弟吃住在山上,渴了喝口山泉水,餓了吃口山野果,夜間蚊蟲叮咬,不時聽到野狼的嗥叫……他們含辛茹苦,用了13年的時間刻完,可以想象,在當(dāng)時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付出多大的艱辛,握著他那曾經(jīng)流著鮮血、磨起老繭的大手,怎么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九頂鐵剎山,一部古老的大史冊,充滿著神奇與輝煌,永遠(yuǎn)銘記歷史老人的功績!

圖為1994年秋,筆者(左)與友人王鐵(右)在南甸鎮(zhèn)釆訪姚希德(中)所攝。

作者李興濂,筆名廉水、木仔、黎河等

本溪縣人,退休干部

部分圖片來自郭義鑫及網(wǎng)絡(luò),致謝原作者

編輯:一寸丹心

Hash:7d6f19372e655c69486c60916c3d5d5541b30120

聲明:此文由 印象本溪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