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兩岸詩意濃!到桓臺古橋觀風(fēng)物,體味歷史滄桑

桓臺縣部分橋梁名稱由來

民國重修新城縣志”卷七”建置志三”橋梁”》中記載:

鄭潢溝二十六橋(節(jié)選)

安泰橋:在朱家莊西,城東南二十五里,乾隆四十五年王維銘等修。又六里為。

見龍橋:在胡家莊西北,城東北七里,嘉慶七年重修。又四里為。

桓陽橋:在王家橋東,城東北六里。又一里為。

臥龍橋:在昝家莊西,城東北二里,雍正十二年劉世榮等,乾隆二十四年劉必盛等,嘉慶七年劉大綸等相繼修。又四里為。

會仙橋:在孟家店東,城東南二十里,乾隆二十五年張教祚等修。又半里為。

普濟(jì)橋:在羅斜溝西,城東南二十二里,乾隆二十四年陳懷璞等修。又四里為。

樂善橋:在劉斜溝西,城東南二十三里,乾隆三十七年于斯益等修。又一里為。

問山橋:在中石橋莊東,城東南二十七里,石華才等修。又二里為。

曉月橋:在北石橋莊東,城東南二十七里。又二里為。

盤龍橋:在城東北里許,舊系土橋,鄉(xiāng)耆于祜易以石,乾隆十二年張烒等修。又一里為。

通濟(jì)橋:在王舍莊北,城東南四十四里,康熙二十七年修,嘉慶四年孫子健等修。又二十里為。

廣濟(jì)橋:在司馬橋北,城東半里許,明鄉(xiāng)宦李泰重修,清嘉慶六年生員王祖彬等重修。又一里為。

錦帶橋:在薛家廟西北,明嘉靖中鄉(xiāng)民孫章等重修,嗣續(xù)修多次,均有碑記,城東十六里。又半里為。

鄭潢北支十二橋(節(jié)選)

錦龍橋:在唐三街東,又半里為。

還河有發(fā)源橋、封源橋(節(jié)選)

發(fā)源橋:畢家莊南,城東十五里曰。

封源橋:在畢家莊內(nèi)。

孝婦河二橋(節(jié)選)

大通橋新橋鎮(zhèn)東南,城西北二十里,四逹通衢,乾隆四十五年汪德等重修。又東北五里為。

孝婦故河橋十三(節(jié)選)

馬車橋:嘉慶九年重修。又北一里為?!?a href='/huantai/' target=_blank>桓臺縣志》中記載:“在城北十六里?;概_軼事云是為狄水昔。孔子適齊陷馬車於此乃作狄水之操以自哀故后人為橋因以名馬噫滔滔皆是欲濟(jì)無梁吾道終窮良可浩暵詩云(勞勞車馬是吾師何事窮途竟有斯一曲狄操千古恨不堪回首問撐犁)?!?/p>

風(fēng)善橋:在岔河莊前,乾隆三十六年道士楊道生募化重修。又東三里為。

興旺橋:在岔河莊前,乾隆二十四年僧通海募建,嘉慶八年僧智廣募重修。

小清河六橋(節(jié)選)

王明橋:乾隆五十六年王有文等重修。

時水九橋(節(jié)選)

玉帶橋:在索鎮(zhèn)中間,城東三十里,舊壘石為之,低凹不便行人,明萬曆中鄉(xiāng)宦楊起震增而高之,行旅便焉。清鄉(xiāng)宦于覺世重修,乾隆三年鄉(xiāng)人募修,道光二十一年知縣周鳳喈、樂安知縣協(xié)捐相繼重修,光緒間紳商捐募修。又北四里為。

起鳳橋:在扒頭橋莊西,城東北四十五里,嘉慶八年鄉(xiāng)耆魏景雍等重修。又北四里為。

梧河有迎仙橋(節(jié)選)

迎仙橋:在城南里許,今廢。

湖陰二橋(節(jié)選)

滑溝橋:在莊西,城東北四十里,乾隆五年宋養(yǎng)福建。又四里為。

龍灣橋:在莊西,城東北四十四里,鞏學(xué)閔等重修??滴跞辍?a href='/xincheng/' target=_blank>新城縣志》記載:“魚龍灣,在錦秋湖中,水旋渦不定,傳是龍窟。天將雨,往往見龍掛,雨罷還歸于此?!?/p>

白石溝福祿橋:在城東南里許,嘉慶八年監(jiān)生耿宗俊等募修。又東半里許為。

桓臺縣部分橋梁故事與傳說(二)

11

增和橋

從前,一個和尚和一個秀才同行。來到一個小橋上坐下來歇著。這時,一個農(nóng)家媳婦挎著籃子給在地里干活的丈夫送飯,正來到橋前,和尚和秀才見這媳婦貌美,便想調(diào)戲她一下。兩人躺在橋上,把路全擋住了。這媳婦來到橋上,見過不去,就說:“請二位閃閃,讓俺過去?!薄斑^去倒容易,你這籃子里盛的是什么?和尚先開了口?!袄锩嬗邪酌骘灪统袋S瓜,是給丈夫送的?!薄鞍罪?、黃瓜,不錯呀,咱吃點(diǎn)行嗎?”秀才挑著舌頭,尖著嗓音,慢條斯理地說。 媳婦見這兩個家伙行為有點(diǎn)不端,眼珠子一轉(zhuǎn),計(jì)上心來,說:“行是行啊,只是……”“只是什么,快放下讓俺倆嘗嘗,要不,別想過去?!薄皣L嘗,就是都吃了也行啊?!眱蓚€家伙一聽來了情緒,猛地坐起來,兩眼盯著媳婦,不住地往肚子里咽口水。 “不過,……”媳婦接著說:“我看你們都是識文解字的人,得每人作一首詩,作得上來便吃,作不上來就讓我走?!?和尚和秀才覺得自己肚子里有點(diǎn)墨水,作詩還不是“小菜”,于是滿口應(yīng)承?!白魃对?,你說吧?!薄熬鸵赃@三字為題,每人用其中一個字作一首?!毕眿D說著把手往左邊一指。 和尚和秀才順著媳婦的手看去,只見橋的攔墻上刻著三個大字“增和橋”。 和尚看了看那個“增”字,搖了搖葫蘆瓢子頭,慢條斯理地吟道:“有土也念增, 無土也念曾, 去土添人變?yōu)樯?僧家經(jīng)卷人人愛, 我愿吃白餅卷那黃瓜菜?!?和尚緊扣主題,領(lǐng)先作完,說著就想往籃子里伸手,秀才攔住說:“且慢,聽我的?!薄坝锌谝材詈?, 無口也念禾, 去口添斗變?yōu)榭疲?科舉功名人人愛, 我愿吃白餅卷那黃瓜菜。 說完,兩只杏核子眼瞥向了媳婦:“看你的啦?!跋眿D不慌不忙吟道:“有木也念橋, 無木也念喬,去木添女變?yōu)閶?,嬌艷女子人人愛……” 和尚和秀才一聽瞪起了眼,伸長了脖子,聽她的下句?!靶厍伴L著兩大快, 一邊奶和尚, 一邊奶秀才?!?兩人一聽耷拉了頭,知道這女子才學(xué)不凡,白一場羞辱,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12

云濤橋

傳說在索鎮(zhèn)烏河玉帶橋北側(cè)。為河中一船形高埠。南北長87米,東西最寬處31米,面積約2400平方米。地表低于玉帶橋面數(shù)尺。相傳,東海龍王有個小兒子叫小白龍,自幼嬌生慣養(yǎng),遇事專橫。這天,小白龍?jiān)趯m中玩膩了,正想到宮門外游玩尋歡,忽聽到從西面?zhèn)鱽硪魂囮嚬臉分?。他立即帶了蝦奴蟹仆等一班隨從出了龍宮,迎著樂聲尋蹤而來。他們穿過海眼,沿著清水河一直來到索鎮(zhèn)玉帶橋下。嘿!那鼓樂之聲原來是從橋北面的河中高埠上傳來的。這天正是清明佳節(jié),因當(dāng)?shù)匕傩諏芾?a href='/qingshuihe/' target=_blank>清水河的烏龍神感恩戴德,每年便從這一日開始,連續(xù)開七天廟會,唱七天社戲以表答謝。小白龍?jiān)谒?,一時弄不清詳情,便派奴仆前往探聽。那蝦奴化作一個駝背老太婆來到人群中,這也問問,那也看看,回來報告說:“人們在上面奏樂演戲,磕頭下拜,敬奉那小小的清水河神烏龍。這里既沒有你龍?zhí)拥南慊?,也沒有龍王爺?shù)纳裎??!毙“堃宦?,又氣又惱,罵道:“這群村俗野夫,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彼搅R越生氣,索性使出了呼風(fēng)喚雨的本事來報復(fù)這里的民眾。頓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清水河里濁浪滾滾,河水像狂暴無羈的野馬,很快漫過了戲臺,淹沒了兩岸的房屋和莊稼。清水河兩岸的百姓遭此劫難,真是慘不忍睹。烏龍神見此情景,義憤填膺。他一面向龍王爺奏本控告小白龍的惡行,一面帶領(lǐng)兵將引退大水,整修堤岸,使百姓重建家園。龍王爺收到烏龍神的奏本,不但沒有治罪小白龍,反而大罵烏龍妄圖聚眾謀反。自此,小白龍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又一年六月,清水河沿岸莊稼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小白龍帶著雪龍又來了,一夜之間下了三尺多厚的大雪。莊稼凍死,人畜病倒。烏龍神目睹此情,實(shí)在忍無可忍,便與小白龍廝殺起來。他們從清水河中殺到云頭之上,又從云頭殺到清水河底,只攪得河水滾滾,浪濤連天。小白龍哪是烏龍的對手!不一會兒便破鱗殘甲,葬身于落龍灘。雪龍?zhí)踊佚垖m,龍王聞知龍?zhí)訑∷?,氣得七竅生煙。他立即下令將烏龍用千鈞鎖鎖了,壓在玉帶橋北的河中高埠之下,要讓他永世不得翻身。龍王娘娘聽說小白龍已死,便放聲痛哭起來。她這一哭,東海波濤翻騰,浪潮順著海眼涌入了清水河。水泛河岸,沿河百姓無處脫逃,紛紛涌向河中高埠,寧愿與烏龍神共患難。水勢越來越大,淹沒了兩岸所有房屋,淹沒了巍巍鐵山。說也奇怪,只有那一片河中高埠上滴水不見。原來是烏龍神在下馱著,隨著水勢沉浮,任憑波浪再大,高埠安然如故。人們得救了。為了紀(jì)念烏龍神的功德,人們從此便將清水河改稱烏龍河,將玉帶橋北那塊河中高埠稱為云濤。

13

蒼云橋、振玉橋

元代的“蒼云”、“振玉”兩巨型太湖石和國家一級石刻“水月松風(fēng)”石屏,在王漁洋紀(jì)念館的石刻園中陳列。

14

法雨橋、慈云橋

興福寺內(nèi)殿宇建筑宏偉,禪院古樸幽雅,是我縣有名的寺院建筑之一。佛閣前懸有“法雨慈云”橫匾,楹聯(lián)是“未及西域瞻法像,先向東土現(xiàn)靈光”。

15

湘竹橋、金扇橋

“湘竹金扇”是康熙帝欽賜王漁洋之物,扇面紙質(zhì),雙面鋪金,湘竹作扇骨,因此稱“湘竹金扇”。反映了湘竹金扇的來歷和告誡后人做官不以長官自居而為民的故事。

16

龍盤橋

在馬橋鎮(zhèn)木佛村西北角的幼兒園里,生長著一株三百多年的古槐樹,村中一些老人回憶說,這棵古槐樹曾經(jīng)生長在一座寺廟內(nèi)。這個寺廟就是桓臺縣內(nèi)四大寺廟之一的興福寺,如今寺廟早已不復(fù)存在,只留下這棵老槐樹。如今,興福寺早已香消廟無,然而,寺廟曾經(jīng)蘊(yùn)含的文化內(nèi)涵卻使這個不大的村莊出了名。那么,這棵古槐到底何時栽的,又是何人所栽,至今一直無從考證。不過村子里卻有這樣一個傳說,那就是這株古槐是天龍所化,所以稱為龍盤槐,但這畢竟只是一個傳說。

17

千秋橋

傳說“千秋”為春秋時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chuàng),《藝文類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為戲”的記載。后來齊桓公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至漢武帝時,宮中以 “千秋”為祝壽之詞,以后為避忌諱,將“千秋”兩字倒轉(zhuǎn)為“秋千”以后逐漸演化成用兩根繩加踏板的秋千。打秋千時,人在空中蕩來蕩去,翩翩若飛,很有趣味?!堕_元天寶遺事》記載:“宮中至寒食節(jié),競豎秋千,令宮嬪輩笑以為宴樂,帝呼之為半仙之戲”。

18

觀湖橋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三國時期蜀相,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瑯玡郡陽都縣(山東沂南)人。年輕時隨父避難荊州,后借探親之際,沿臨淄、西安(索鎮(zhèn))諸葛莊一線,駕扁舟登馬蘭臺(華溝南沿),極目覽景,心曠神怡,即興賦詩《觀湖即目》:“今我訪齊都,放蕩魯連坡。觀湖河秀氣,今翠為姑蘇。借予一海鷗,自挾雙鳳凰。含笑瞰倒影,欣然勝吳剛?!?/p>

19

錦秋橋

馬踏湖最早叫平州,春秋時期稱少海,又名會城湖, 傳說齊桓公大會諸侯于湖區(qū)東側(cè)的會城,重兵陳列,馬踏地低,故名馬踏湖。因其碧水連天、風(fēng)光無限,為歷代達(dá)官貴人所向往,文人墨客多會于此。宋代詩人蘇東坡(公元1037—1101年,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泛舟湖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貪看翠蓋擁紅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jī)云錦段,縱教匹練寫秋光?!贝撕?,元兵部侍郎于欽又有和詩,人們選用詩中所含“錦秋”二字命湖,這樣,馬踏湖又名錦秋湖。

20

五賢橋

清乾隆年間,湖區(qū)人民維修五賢祠時,以“江北青箱”王氏叔侄為首倡導(dǎo)“三賢”者:一曰魯仲連、一曰諸葛武侯、一曰蘇文忠公,顏斶、轅固二賢設(shè)牌位祭之。鑒于以上情況,1985年在三賢祠舊址,由政府和村民投資重修祠堂時已改為五賢祠。殿內(nèi)五賢塑像是山東藝術(shù)學(xué)院雕塑教研室主任張昆侖副教授制作。五賢塑像一字排開,中為魯仲連、左為蘇東坡、右為諸葛亮、東西為轅固和顏斶。諸葛亮、蘇東坡是一代軍事家、文學(xué)家;魯仲連有膽識、仗正義,樂于扶危濟(jì)困,為人排難解紛;顏斶不畏權(quán)勢,不慕榮利,是齊國高士;轅固是西漢“齊詩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為人公正廉直,為人們所敬仰。這就是人們新推崇的五大賢人。

21

青箱橋

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當(dāng)時稱新城縣)王士禛(號漁洋山人)家是明清之際科甲蟬聯(lián)、簪纓不絕的大家族,有“齊魯望族”之稱,被世人稱為“江北青箱”?,F(xiàn)在“青箱”一般指家學(xué)淵源,人才輩出。據(jù)考證,王家明清時先后考中36位進(jìn)士、52位舉人、162位貢生,至于監(jiān)生、增生、庠生那就更多了。明清時,王家尚書、督、撫以及道、府以上的朝廷大員有數(shù)十人,還出現(xiàn)了“父子尚書”的輝煌時期。王氏家族在明朝末年被稱作“王半朝”。

Hash:9ade7c01b2feb4f14b9ab50f40aa01a9e71d878e

聲明:此文由 桓臺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