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濱城 走濱城 愛濱城 | 歷史上的北塘炮臺

北塘炮臺遺址簡介

起始年代: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

地理位置: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永定新河薊運河舊河道)入海口處的南北兩岸

保護級別:天津文物保護單位

炮臺初建

北塘炮臺初設于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作為大沽口防御體系的北翼,在抵御外敵入侵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過重大作用,是明清時期的北方海防要塞。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肆虐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燒殺搶掠,危害極大。為防倭寇,明王朝開始在沿海險要位置設防,北塘口作為大沽口東北側翼開始修筑炮臺。這是北塘最早的炮臺。

當時的北塘炮臺只有2座,位于薊運河口東、南兩側。其建筑模式也非常簡單,在河岸填土墊出高地,層層夯實,形成平臺。臺高五丈,架設鐵炮,設有守兵。兩座高臺遙相呼應,扼制河口,得名“ 北塘雙壘”。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鑒于英軍北犯大沽口,清王朝派訥爾經(jīng)額任直隸總督,負責加強??诜绖?。自此,北塘炮臺重新設防和重建。

1841年,訥爾經(jīng)額將北塘炮臺擴建為5座,即在河口原有兩座炮臺(東營、南營)之外,又在蟶頭沽(北營)、青坨子(花營)、海灘站(獨標營)各建炮臺1座。共有炮位20個,駐兵600名。其中,東營為大本營,設統(tǒng)領1人,其它四營為哨營,各設哨官1人。當時的炮臺營盤筑有營墻、營門、營房、火藥局、器械庫,營墻外挖壕溝,營門外設吊橋,營房外設校場,校場上旌旗對列,劍戟齊排,鐵炮環(huán)設。至此,北塘炮臺形成嚴密的防衛(wèi)格局,與大沽口炮臺相互呼應,形成犄角之勢。

1858年(清咸豐八年),英、法侵略軍在美、俄兩國的支持下,攻陷大沽口炮臺,兵臨天津城下,逼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事后,咸豐皇帝命僧格林沁用4個月時間,在海河大沽口南北兩岸,修建了以“威”“鎮(zhèn)”“?!薄伴T”“高”為名的五座炮臺。

在修筑大沽口炮臺的同時,1859年進一步對北塘炮臺進行了加固,增強了炮臺的防御能力。加固后的北塘炮臺呈圓形,直徑4丈5尺、高9尺、厚6尺。內壁周圍筑有近百個凹槽,炮臺內部筑有上下梯道數(shù)條,增加大炮、火炮數(shù)量,北塘營駐兵增至1600人。至此, 北塘炮臺規(guī)模達到全盛時期。

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鼓舞了參戰(zhàn)將士的斗志,但也助長了清政府,特別是僧格林沁的輕敵情緒,對北塘做出棄守的決定,實行“弛防”,把北塘炮臺的守兵和火炮全部撤到營城。此時的北塘,作為海防重地竟無兵把守。

僧格林沁對北塘實行“馳防”,為英法勘查北塘口開了方便之門。英法聯(lián)軍摸清了北塘口海岸的防守情況,決定兩國聯(lián)合舉兵,在北塘口左岸登陸,包抄攻擊大沽口炮臺。隨后,他們買通北塘的一個富戶,清理出清軍布下的地雷,1860年8月1日,英法聯(lián)軍不費一槍一彈,輕取北塘炮臺。北塘炮臺的失陷,使大沽口炮臺的后翼直接暴露在聯(lián)軍炮火之下。很快,英法聯(lián)軍包抄攻下大沽口炮臺,進犯津、京,焚燒圓明園,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天津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這樣,北塘炮臺首次登場迎敵便遭遇失敗。

北塘撤防戰(zhàn)略防務的失敗,使清政府重新認識了北塘的戰(zhàn)略地位。1871年,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北塘炮臺重新得到修復,使之又形成了“五座營盤、三座大炮臺”的規(guī)模。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事變,八國聯(lián)軍進犯大沽口,在北塘炮臺進行了激烈的戰(zhàn)斗。當時北塘炮臺設有大炮30余門,并有先進的的線膛炮,兵力2600人。駐守炮臺的營官孔志高帶領將士浴血奮戰(zhàn),但最終因李鴻章強令撤退,致使炮臺失守。

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美、俄、意、日、德、奧、比、西、荷11個國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明確規(guī)定:拆毀大沽及大沽至北京沿線的炮臺。10月,天津都統(tǒng)衙門在北塘大街上貼出拆毀北塘炮臺的通知,招募拆除北塘炮臺的承包人。北塘炮臺終被拆毀。

保護現(xiàn)狀

保存下來的北塘炮臺遺址共有5處,均為1901年拆除后的遺存。其位置及現(xiàn)狀,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為:

仁正營炮臺遺址:位于黃海北路與京津高速交口東北處?,F(xiàn)遺存有炸開的炮塔和臺基。炮塔為混凝土澆筑,圓形無頂,內徑約15米。塔墻高2.5米,厚1.65米,入口處兩側有階梯直通塔頂,內壁有大、小兩種炮彈型儲彈凹槽。該炮臺破壞嚴重但遺存豐富 。

左營炮臺遺址:位于黃海北路與北塘大街交口西北側,薊運河南岸,與右營炮臺隔河呼應,扼守河口?,F(xiàn)僅殘存三合土夯筑的炮臺圍墻一段,東西約15米,南北約3米,高1.2米。

右營炮臺遺址:又稱“北炮臺”,位于三河島上,薊運河北岸。右營炮臺原本與陸地連在一起。1970——1972年,開挖永定新河時,北塘口北移,直沖北炮臺遺址,因為炮臺的基礎堅硬,不易開挖,繞遺址兩側通過,使北炮臺遺址形成孤島。因其地處永定新河、潮白河、薊運河的匯合處,1983年島礁地名普查時,塘沽區(qū)人民政府命名為“三河島”。島上殘存多處三合土夯筑遺跡,已建成遺址公園。

仁副營炮臺遺址:位于北塘河口北岸至義勝營炮臺遺址之間。當年??谝粠?,滿目鹽堿咸澤,唯仁副營炮臺周邊荊枝叢生,草花繁密,故而得名“花營”。現(xiàn)僅存炮臺三合土夯筑殘墻一段,南北長16米,東西寬4米,高2.3米,已建成遺址公園。

義勝營炮臺遺址:位于北塘河口北岸中新大道西側,是遺址群落的最北端一個遺址。遺址上有多處混凝土和三合土建筑的炮臺殘垣。北京軍事博物館門前收存的義勝營大將軍鐵炮即為此處之遺物。

轉載自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官微

Hash:9bbfa2184f42a38eb47ca6466a47da229e5fab16

聲明:此文由 十點心理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