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有一位舉人在孔汶村,他就是張巂(guī)
張巂(guī),作為《崖州志》主纂,其名氣不小。但和其名氣迥然不同的是,今張巂在孔汶村幸存的一間書房,它和佛老村邢定綸的故居一樣,遭到棄置、沒人理會。隨著時間流逝,張巂書房漸漸已失去原有風貌,因沒有得到必要的保護,如今已破損不堪、搖搖欲墜。再過時日,作為人文精神載體的張巂書房將變成廢墟。沒辦法,也許你們都麻木了。
殘存的張巂書房
孔汶村的風景很美。遠眺,山清水秀,山巒重迭;她東有池塘,東南靠孔山,南接抱孔洋田,北邊是廣闊坡地,西環(huán)高鐵從村北貫穿而過。孔汶村竟藏匿了這么絕美的自然風光,《崖州志》載“城西一百一十里孔汶村東,水從田岸流出,其源不一,冬暖夏涼,滾滾不竭,灌溉孔汶、東孔等處千余畝田”,指的便是孔山汶泉。
孔山,她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高大,其乃千古村級原始森林??咨缴衩氐?a href='/redaiyulin/' target=_blank>熱帶雨林,抬頭即見垂直的植被和附生植物,水央樹、海棠樹、榕樹等古樹木遮天蔽日,鶯歌鳥語、蝶飛花香??咨介L年累月由地下自然涌出清澈、甘甜的泉水,冬暖夏涼,源流不絕,她灌溉了幾千畝抱孔洋田??足氪逡颉翱咨姐肴倍妹???咨姐肴獫櫇闪耸来咨饺?,她是生命之水。但孔山經不斷遭砍伐、圍園種植侵占,今山泉水源減弱,孔山處滅境之危。
大家都知道,孔汶村,她就是張巂舉人的家鄉(xiāng)。孔汶村位于黃流東北約四公里之遙,于明朝萬歷年間各村人聚居而成。據《孔汶村志》(張耀光、陳運平等編)載,孔汶村最早的姓氏是龐氏和胡氏,但不久,龐氏消失,至于胡氏,如今也沒有子嗣傳世。經不斷變遷,孔汶村現有張、陳、邢、林、孫、鐘、符、施、李等共十多個姓氏,其中張、陳、邢、林是孔汶村人口最多的姓氏。明永樂年丁亥(1407年),張參公從福建莆田出任感恩縣令,后落居感恩不磨村。張參公生四子,其第三子經商到黃流定居,傳下兒子斗文,斗文公第六代世孫光浚公于明末清初遷居孔汶村,至今傳十四代。
查看了《崖州志》,對孔汶人,我心中的敬意更是油然而生。孔山汶泉,山明水秀,自然親切。四百多年來,承蒙孔山汶水的福澤和熏陶,孔汶村哺育出眾多的學子藝人、能工巧匠、商賈政客?!堆轮葜尽酚涊d孔汶村的各類人物,除了清丁酉順天科舉人張嶲外,還有考取貢生功名的陳璣、陳可儀、陳光姚、邢詒憲、邢谷登、陳昌五以及“人物志”一欄的陳光姜、張景云和邢修訓等人。孔汶村地處黃流平原,屬靈秀之地。受影響,村中崖州歌者甚多,聽者如云。村里究竟有多少人會唱崖州民歌,沒有人說得清。田間地頭,趕著去種香蕉的,也許他就是崖州民歌手。解放后,孔汶更是書香不斷、人才濟濟。其中,民俗學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人張躍虎的家鄉(xiāng)便是孔汶村。
《崖州志》記錄的“災異”,有兩次與孔汶有關。其一是道光三年(1823年)的那場砸遍黃流地區(qū)的罕見“大雨雹”,《崖州志》載“大者如斗,小者如拳,擊毀各村房屋”,孔汶村也首當其中、無法逃脫。其二,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有星隕于孔汶村前,大如牛。其聲如雷,光射里許,片時方晦”,“后,連雨三旬余,山水進城村三日,沖壞田園甚多,溺死黎民數名”。崖州志所記,看似有因果關系。因孔汶墜奇石才引山洪襲擊崖城及各村,并溺死幾個黎民百姓。農耕年代,“災異”為黎民百姓所忌,災難中的百姓尤其不幸。人們恨天道不公,怨時運不濟。災異示人,一出現“災異”,人們普遍認為又是兇兆,不可妄動。人惟患無志。天災人禍,阻擋不了孔汶人砥礪奮進。其中,值得書寫者為素抱大志、六次赴南粵鄉(xiāng)試不第的張巂。
瀕于倒塌的清代舉人張嶲舊居(2015年12月拍攝)
張巂是斗文公的第十三世孫,也是光浚公的第七世孫。張巂原名道海,又名鏡清,字蓉舫、號芙初。父德優(yōu),母孫氏,妻陳氏,妾陳氏、林氏。張巂兄弟兩人,兄道乾,出繼文云公。張巂(道海)于清咸豐甲寅年(1854年)出生。據說他臨出生時,門上燕巢里突然掉落下一只燕子蛋,剛好掉在了母親孫氏的懷里。第二天早晨,孫氏產下了一男嬰。他的父親張德優(yōu)異常高興,于是給他取別名“張嶲”,“張嶲”也是后來的榜名。嶲,周燕也。在張德優(yōu)心里,他的兒子便是吉祥鳥燕子的化身。
張巂的老師陳光姚,字二美,口不廢吟,授徒甚廣。人稱陳二美,或尊稱他為美公。陳二美和吉大文用中藥名組成對子的故事,在崖州民間廣為流傳。陳二美九歲時,《陰隲文》、《古孝子傳》皆能隨口而說。十二歲為文立就,輒能成章。十七歲赴院試,為光緒年間歲貢。陳二美兄弟五人,陳二美居二,于光緒戊申(1908年)卒,壽逾八。四弟陳光姜,孔汶廩生,《崖州志》“篤行”載其“嘗借人錢,不問其名,后卒還之”。
張巂妻陳氏為陳二美長女,大家閨秀,十八歲就嫁給張巂?;楹笠荒陚髂袉㈧?,幼故。后陳氏又連續(xù)生三女,皆殤亡。年過三十的陳氏薄于福、艱于遇,未能舉男,愿為夫娶妾以傳宗接代,而張巂也是敢愛敢恨,以致連娶兩妾:一是黃流登仕郎育才公次女陳氏;二是崖城日新坊例貢任鴻公次女林氏。后側出二男宸翰、宸翹,陳氏視如已出。陳氏曾經對張巂說,自己命薄,恐不見及諸子長大。豈料陳氏之言竟驗。張巂岳父陳二美七十三歲時陳氏病故(按時間推算為1898年),其時,張巂攜二子宸翰、宸翹赴院試,“皆在外、未及見?!?/p>
張巂出身貧寒、嗜學,且胸懷大志。十九歲入州庠,以高等食廩餼。但張巂以家貧、父老不忍遠離從師。父親逝世后,發(fā)妻勸他才肯出游求學,負笈瓊臺書院,受業(yè)于邱景山、吳蘭洲之門下。時名士林之椿、王國棟等,皆樂與之訂交。光緒六年(1880年)省有要員到書院視學,在閱讀張嶲的試卷后,稱其為海南可造之士,遂送廣雅書院深造。廣雅書院肄業(yè)后,張巂經六次應闈俱敗不第。六次鄉(xiāng)試俱未考中,此時張巂家里已是一貧如洗,無米下鍋。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孔汶村人殺雞熱熱鬧鬧過年,惟張家冷冷清清。張巂如往常一樣坐在書房,黃卷、青燈相陪。
此時,孔汶村開年的爆竹聲響起,陳氏走進書房,她鼓勵張巂打起精神,繼續(xù)再考,定有出頭之日。張巂走進廳堂,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在酒蠱里斟上黃酒,三跪九叩之后抬頭突見八仙桌邊繞掛一只“北京甲”(即銀環(huán)蛇),張嶲一時心驚,狂叫“北京甲”、“北京甲”,家人聽聲進來一看,見“北京甲”正點頭擺尾,如舞秧歌,兒子宸翰、宸翹同聲說:“龍蛇登金榜!”張巂所悟:“是祖上顯靈保我功名成在此輪!”
孔山附生植被和天然浴池(2013年2月拍攝)
“北京甲”點頭擺尾是好兆頭。張巂心里認定,他屢考不中,是南闈考官徇私舞弊,不以文章取士,由此他暗下決心,今科直接越過省城赴京北闈。可崖州南端一個小小山村,距京城萬里之遙,今千里迢迢到京鄉(xiāng)試,這比登天還難。發(fā)妻陳氏知丈夫思想,說盤纏她自有辦法籌齊。次日,陳氏到娘家懇求岳父再次支持張巂赴京北闈。岳父陳二美已多次支持女婿科考,因多次屢考不中,便勸這位女婿別浪費錢財了。如今,張巂還是癡心不改,屢敗屢戰(zhàn),老岳父雖然很絕望,可也難以割舍,便成全了女兒的心意。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張巂繞過省城北上參加京城考試,終如愿以償名列順天舉人榜第九十八名。
崖州有兩位舉人,他們久困科場,屢考屢敗,屢敗屢考,屢試不第。鏡湖人、咸豐辛亥恩科舉人吉大文“三上春官,不第”,孔汶村張巂“赴刺闈者六度”,俱未考中。但他們,并沒有丟崖州人的臉,而是崖州舉足輕重的人物。壬寅年(1902年),張巂再次進京會試,其時,因聯軍入侵時局動蕩、京城失守而借闈河南,張巂趕程不及悵然而返。三年后,科舉制度廢除。
經讀張巂學生留下的墓志銘,方知清廷曾敕授張嶲為麻城揀選知縣,但他深感社會積弊太深,不戀已在吏部注冊候缺的這份肥差,而以敬教勸學、培養(yǎng)后進為己任,返鄉(xiāng)任鰲山書院山長,掌教三年,“崖中人士大半出其門”。張巂尤為有功于文獻,其對《崖州志》纂修所作的貢獻不容置疑。當時,崖州知州鐘元棣對崖州這位舉人尤為器重,邀其和崖州才子邢定綸、趙以濂一起,共同纂修《崖州志》,“先生與海寧鐘公景愉(鐘元棣,字景愉,浙江海寧人),力籌巨款,始得開局重修”,崖州志是崖州歷史之魂、無價之寶,及至今日,影響頗深。辛亥變革后,張巂杜門不出,口不談時事,隱居于家鄉(xiāng)孔汶,以民國丁巳年(1917年)卒,壽六十四。
今張巂聞名鄉(xiāng)里,不想他當年經求學之難、生活之苦。自廣雅書院肄業(yè)后的近二十年里,張巂六次鄉(xiāng)試均榜上無名,這位爺們留下的都是凄涼的背影,困惑、茫然、無奈、掙扎,處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之境。想到因自己屢考不中,一家人節(jié)衣縮食、發(fā)妻為生活而變賣自己的首飾,張于是突發(fā)感慨,即興賦詩一首:
漫言無面見江東,
戰(zhàn)敗烏江奈臨窮。
畢竟楚亡天佐漢,
渾將勇力罪重瞳。
但他不言放棄,到后來者居上,這似乎又是張巂的宿命。
張巂一生苦讀,鍥而不舍,其撰文賦詩不計其數,惜今流傳下來的僅僅二十六篇(首)。如今讀張巂身后留下的文字,不能不令人感慨世事滄桑、歲月如梭。張巂在《誄妻文》中提到,愛妻陳氏病逝時(1898年),考中舉人的張巂正攜二子宸翰、宸翹參加院試。初十下午張巂出門,陳氏十二日上午病逝,“汝之耗音竟于十七晚至,予匿不與汝子聞”。張巂還期待,幾年后把二子宸翰、宸翹培養(yǎng)成才,“以慰汝苦”。張巂身后傳下三男三女,三男分別是啟祚、啟佑(宸翰)、啟褆(宸翹),除三女及長男啟祚幼小病故外,二男孩宸翰、宸翹均長大成人。次男宸翰單級師范畢業(yè),傳魁泮(十五世,1908生,1970卒),魁泮傳男受助(十六世,1963年生);三男宸翹曾任崖州秘書,于民國初期因亂世被殺,傳下一男魁會,亦幼故。
張巂故居全景
張巂第四代孫張受助位于孔汶村北的家
張受助接受筆者采訪后和其兒媳在大門前合影(2015年12月拍攝)
張巂書房(2015年12月拍攝)
孔山古樹木(2013年2月拍攝)
《孔汶村志》主編張耀光先生在家里(2015年12月拍攝)
張巂墓就在孔山邊(2013年2月拍攝)
前清敕授文林郎揀選知縣鄉(xiāng)進士鏡清先生墓志銘(墓志銘為楊生龍校長于2012年拍攝)
補充的族譜
夜泊老師告訴掌上樂東:發(fā)這篇文章有兩個目的:
一是尋求保護張巂現存的書房,
二是學習張巂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作者簡介:夜泊,網名“夜泊2009”,樂東尖峰鎮(zhèn)白沙村人,現居???/a>。夜里行船,白天覓路。近年為文化遺存之保留常入鄉(xiāng)野。系天涯社區(qū)海南一家知名版主,現任海南樂東白沙河谷本土文化遺產學會會長、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等社會職務。
Hash:c16b50340e7842998cb7ad3e4996688a000501ca
聲明:此文由 掌上樂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