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一個億的西藏旅游攻略——拉薩篇,第二章
上一期的文章中對拉薩寺廟知識普,接下來將繼續(xù)介紹拉薩地區(qū)的寺廟、景區(qū)等各大必去網紅打卡點,
旨在給那些身在西藏卻不知道去哪里玩的朋友一個參考,這里的每一處景點,都蘊藏西藏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
對于想深入了解西藏文化的各位老鐵們,西藏博物館是你必不可缺的一站。
西藏博物館建于1999年,總占地53 959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3 508平方米,館內收藏史前文化遺物、手寫藏文典籍、唐卡畫、手工藝品、以及陶瓷等。
西藏博物館坐落于拉薩市羅布林卡(夏宮)東門外附近,北望布達拉宮,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大慶援藏62項工程之一。2009年7月1日西藏博物館正式對外游客免費開放參觀。
建成后的博物館, 主體建筑分展館區(qū)和庫區(qū)兩個部分。展館區(qū)二層是西藏歷史展覽。三層是唐卡、動植物、玉石等專項展覽和臨時展覽。一層是旅游紀念品商店。
博物館墻體用花崗石砌就,上端為藏式女兒墻即鑲嵌檉柳女墻,屋頂用琉璃瓦覆蓋。博物館內部結構采用現(xiàn)代結構體,朝陽一面鑲有進口落地大玻璃。館內還裝備有十分先進的監(jiān)控和調溫設備。極目回顧,館區(qū)層樓疊閣,綠樹成蔭,斗拱實厚,回廊蜿蜒,整個建筑群碧瓦紅磚,畫棟雕梁,交相輝映,顯示出濃厚的藏民族建筑風格和現(xiàn)代氣息。
西藏博物館館名由江澤民總書記題寫,藏文館名是從17世紀金寫《大藏經》上臨摹下來的。
西藏博物館有豐富的館藏珍品,諸如各種類型的史前文化遺物,多種質地和造型的佛、菩薩人物造像,歷代蘸金粉、銀粉、珊瑚粉等手寫的藏文典籍,歷代中央政府頒給大活佛的金印,金瓶掣簽儀式使用的金瓶和玉簽,五彩紛呈的唐卡畫,各種樂器、法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別有風格的陶器等等。開館展覽隆重推出了《西藏歷史文化》的基本陳列,即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歷史、文化藝術、民俗文化四個成。該陳列被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中國文物報社評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之一。展出的一千多件精選的文物展品,從西藏的歷史、文化、藝術、宗教、民俗等方面向觀眾直觀地展示出藏民族獨具魅力的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
想要拍一張超完美的布達拉宮,這里,是你站位取景的最佳位置,藥王山。當然,土豪有航拍器的當我沒說。不過需要注意下關卡的兵哥哥檢查,畢竟西藏地理位置特殊,說道這里,你應該懂的。
藥王山位于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有小路可至峰頂。17世紀末,第巴·桑結嘉措為發(fā)展藏醫(yī),在山上修建門巴扎倉(醫(yī)藥院),從各寺選拔部分喇嘛來此學習醫(yī)藥知識。里面供有藍寶石的藥王佛像,故漢人稱為藥王廟,又叫藥王山。
(圖:藥王山)
很早的時候,人們?yōu)榱?a href='/jisi/' target=_blank>祭祀藥王菩薩,在這座山頂上堆起了一個碎石菩薩,在這座山頂上堆起了一個碎石組成的,插著經幡的“輪堆”。而藏族所說的藥王菩薩大概就是漢族人所崇拜的文殊菩薩吧。因為文殊菩薩也專司醫(yī)藥,為民解除疾病之苦。要不,傳說里的藥王山又為什么會成為文殊菩薩留足的神山呢。 如果您伴隨著朝圣的香客從“角布日”東側的小巷進入朝拜神山的秩序時,巷口處那迎風招搖、色調耀眼的經幡令您心馳神往外,您能看到,山崖腳下,一個個業(yè)余民間雕刻大師,流浪藝匠心度虔誠在地塊塊片巖上精心雕刻著形象各異的佛和神靈石像以及六字真經。偶而,一個朝圣的香客捐上一些錢換取一塊石刻,但他們并不是帶回去供奉在自己經堂的佛龕里,長明燈前,也不是當作朝拜紀念品或旅游紀念品作為珍藏,而是轉眼主恭恭敬敬地放置到了神山的隨便那一個崖坡上。這已經是多少世傳承下來的朝圣習俗了。一來,是朝圣者對那些以此為業(yè)謀生的藝匠們的施舍;二來就是對這座神山從心底里發(fā)出的敬仰與祈禱吧!傳說這些藝匠們,其中大部分是以此為業(yè)、為生的民間雕刻藝人,但有些以前并不以此為生,只是在他的一生中的某個階段造下了孽緣,為了向神贖罪,便來到神山腳下操此“善業(yè)”的。 快要走到這條民間藝匠匯聚的深巷盡頭時,就會看到坐落在藥王山東南坡半山腰的查拉路甫石窟。石窟依山而立,洞口朝著日出的方向,與大門面向西方凈土的大昭寺遙相望。洞內平面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中心立柱與洞壁間的空間狹窄,僅可容一人通過,但朝圣的信徒們必定要進洞窟內按宗教儀軌以順時針方向朝瑾一番。
窟內有造像七十多尊,除多尊為泥塑外,余皆為石刻像,零散地分布在中心立柱四面和洞窟的南面、西面、北面的巖壁上。造像以宗教人物為藏王、歷史人物為主,從造像技法、形象特征上看為不同時期雕成。在諸造像中尤以經廊南壁上排的尼瑪次造像最為有趣。造像高僅29厘米,飾高發(fā)髻、戴耳墜、項鏈、手鐲、上身袒露、披帛、下身著緊腿褲,右手持缽,左手指著上方雕刻的一個金光四射的太陽,打座在方臺上。"尼瑪"是藏語太陽之意,"次"是抓的意思。傳說尼瑪是古天竺的一位神人,他曾抓下天上無數(shù)個太陽。這個傳 說帶點宗教色彩,但卻與我國古代“后翌射日”的神話有某種相似。除此之外,窟內藏王松贊干布和九位大臣的造像也雕刻得栩栩如生、頗為傳神。那頭戴塔式夾帽、頂端露出一小佛頭(這是松贊干布像的主要特征),濃眉大眼,二排八字胡須,表情莊重的松贊干布像,雖不知刻于何年何月出自哪一位藝匠之手,但這位在藏族歷史上做出過輝煌業(yè)績的杰出人物,為世代藏族人民敬仰,奉為神的化身而千古留名,緊靠著松贊干布像右側雕刻的是文成公主像,當朝圣者立足于她面前默默祈誦時,她那為藏漢兩個民族長期合睦友好開創(chuàng)的歷史業(yè)績和所做出的偉大貢獻,世代傳頌。離開這傳說頗多、使人產生不少聯(lián)想的石窟,去領略與查拉路甫石窟相映生輝的鑿刻于“角布日”神山東山頭北崖壁、山北的南崖、山南面崖壁上的萬尊摩崖造像與六字真經,那您可謂走進了佛國境界、藝術的大宮殿里。
每到一個重要的宗教節(jié)日,藥王山的轉經路上,人潮涌動,焚香祈禱,叩頭膜拜把信徒們的內心祈盼傾至這佛光四溢的神山上。不少康區(qū)、藏北、境外的信教徒不遠萬里,從家鄉(xiāng)攜帶著刻有六字真言的牛頭,石塊來到神山面前,恭敬置于山崖上下班,以表達自己的真誠。平日里,朝圣的信徒手搖轉經筒,口誦六字真言心度虔誠地繞著藥王山朝拜,山崖下的流浪藝匠仍在潛心地鑿刻著奉獻給神、給人的“藝術品”。
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在眾多西藏景點中可以稱之為西藏的“貴族”,想欣賞西藏古代土豪的房子嗎,這里,是你最佳的選擇。
羅布林卡建于18世紀40年代,位于西藏拉薩市西郊,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其建筑以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為主體,有房374間,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guī)模最大、風景最佳的、古跡最多的園林。已被辟為人民公園。
羅布林卡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歷代達賴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經過二百多年的擴建,全園占地36萬平方米,四面都有門,東面是正門??邓伤驾喪钦孀钚涯康囊蛔w樓,它原是座漢式小木亭,后改修為觀戲樓,東邊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開闊場地,專供達賴喇嘛看戲用。它旁邊就是夏布甸拉康,是進行宗教禮儀的場所。它的北側設有噶廈的辦公室和會議室。每到夏日,布達拉宮內的許多政府機構,都要隨著達賴喇嘛轉移到羅布林卡辦公。
七世達賴喜歡并常來這個地方,所以當時的清朝駐藏大臣便為其修建了一座鳥堯頗章(涼亭宮)。公元1751年,七世達賴在鳥堯頗章東側又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層宮 殿--格桑頗章(賢杰宮),內設佛堂、臥室、閱覽室及護法神殿等,被歷代達賴用為夏天辦公和接見西藏僧俗官員的地方。
解放前,羅布林卡只是達賴和少數(shù)達官貴人游樂休息的“夏宮”,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關懷下,經過修繕,面貌一新,里面有蒼松翠柏等樹木49種,有牡丹芍藥等名花異草62種,飛禽走獸各類動物15種。園內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瓏別致的涼亭水榭,還有戲臺和木制的桌凳。每逢佳節(jié),游人紛至,羅布林卡沉沒在歌聲弦聲歡笑聲中。
西藏旅游景點知識普及第二章占時介紹到這里,喜歡的朋友繼續(xù)關注,后面會更新更多的景區(qū)景點和建筑。我是【藏游國際】,我為自己代言。
Hash:21ed99d54c3240308a01c7efe2292e11df711d4b
聲明:此文由 咸魚沒有資格說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