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踏三界:探秘重慶九龍坡境內的成渝古道!
成渝古驛道記錄一個時代的滄桑巨變,它貫穿九龍坡境內的主要地區(qū),但因時代發(fā)展,作為新的一代對自己家鄉(xiāng)真實的歷史往往知之甚少。這次通過徒步行走和親身體驗,對那段漫長歷史中人們的客旅經歷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和感知。
走起!雖然我們不需要再肩挑背扛,邁出沉重的腳步,但依然可以這樣說:走起!就在密林山崗和原野,我們的身影又一次匆匆走過……
▼
TIPS
徒步線路:新橋路口→林園→凈龍村→白市驛羅漢坡→大河溝水庫→三百梯→大松樹嵐埡→安全亭→長海→石板場→冷家河“豆媽小院”→象鼻嶺→毗盧寺→走馬場→三道碑
徒步行程:約30 公里
徒步人數:10 人
徒步方式:輕裝徒步
線路背景:頭天行程起自渝中半島的通遠門,經佛圖關、大坪七牌坊、虎頭巖等地到達第二站石橋鋪,再經二郎關、上橋、山洞等地到白市驛,當晚可到達頭天行程的落腳點——走馬鋪。這次行程著重于對成渝古道所經過的古巴國所在地——九龍坡地區(qū)路線的徒步探索,作為對家鄉(xiāng)歷史軌跡的一次回顧吧。
難度指數★★★★
體能指數★★★★
風景指數★★★★
危險指數★★★★
賞
匯聚新橋路口,
尋密林古道直上林園
盛夏7月的一天清晨,空氣涼爽宜人。頭晚突如其來的一場夜雨給暑熱的大地痛快地降了一次溫。一群戶外徒步愛好者匆匆匯聚中梁山腳的新橋路口,趁著一個涼快的天氣開始了一次探尋九龍坡區(qū)境內成渝古道的徒步行程。
經過新橋醫(yī)院旁邊熙熙攘攘的居民區(qū)巷道,跨過橫亙中梁山山腳的鐵路線到達山腳。順著入山石梯,一路走到處于山槽溝地帶的林園地區(qū)。林園是原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的舊居,但現在屬于部隊管轄范圍,因此只能繞道林園后山詹家嵐埡。
嵐埡并不太高,因為街道阻隔,那些山道現在已少有人行。走不多遠,林中出現一片草坪。隊員中比較年輕的“凌霄”想直接從草地踏過,被戶外經驗豐富的老驢“荒山嶺”一把攔住,說:“這片草地應該是以前的一個水塘,草下面應該是水洼,小心陷進去了?!彼S手撿起一塊石頭扔過去,果然石頭陷下大半,“凌霄”一見嚇得伸了伸舌頭。
隊伍從草地旁的山路繞過,下行到一處低凹的坳口,只有一條過山的小徑比較明顯地橫在面前,往前的路好像看不見了。老驢“八月雪”仔細觀察了一下路形,說:“這山離居民區(qū)很近,當地人應該還是要進山,順著過山的路往下走一點應該有繞山腰的小路?!惫?,順著過山小徑下走不遠,一條明顯的山腰路口出現在眼前。
順著蜿蜒崎嶇的小道行進,經過幾十分鐘的步程,到了山洞附近的賴家埡口。山洞的歌樂山隧道從山腳下穿過。順著小路下到白市驛方向的劉家漕,又是一條房屋密集的山間街道。順著龍井灣路走到交通樞紐凈龍村,又沿著凈新路走到新店子村。沿著左邊的煙燈山的山腳鄉(xiāng)村路一路走去,過了朱家灣,行走約兩公里就到了羅漢坡。
九
羅漢坡觀景懷古,
三百梯尋路柳暗花明
羅漢坡又稱文峰山,尖峰挺立,傲視群山。距山頂約二十多米的巖壁上有一大型的崖石刻造像“彌勒佛”,建于光緒庚寅年,迄今已有百多年的歷史。
沿羅漢坡左側步道下行,進入到方圓十多公里的密林之中。隊伍行走到最陡的一處山路,因有三百步而得名三百梯。此地處于四面環(huán)山的山坳深處,唯一一條出路是在陡峭的石壁上開鑿出來的。三百梯臺階較高,每一步都需要腿部付出更多的力量,最陡處,后面人的眼睛可以直視前面人的腳跟……
比起行路艱難,還有更可怕的危險可能就潛伏在周圍。據本市的網絡媒體報道,前年冬天,在附近的華巖鎮(zhèn)尖刀山的忠義林莊園有三只飼養(yǎng)的亞洲黑熊出逃。當時重慶的上百警察持槍圍捕了三天,但沒有看到任何結果的報道。尖刀山離此地直線距離不過兩三公里,而且這邊的森林面積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遠遠比那邊好,逃脫熊跑到這邊的可能性極大。爬完三百梯,走過一段平臺路面,又出現了一個三岔路口。打開GPS,選擇了一條按計劃行進方向的路徑。
“看啦,前面的草叢里好像有動靜!”老驢子“花紅柳綠”好像發(fā)現了什么就叫出聲來。果然,前面的灌木叢中一陣響動,緩緩走出一赤露臂膀的山民,背簍里盛著好些野生植物。原來他是當地村民,趁今天天氣涼快出來采摘些野生山藥?!斑@座山叫做寨子坡,這條路以前是走山外的大路,但這幾年走山路的人少也就荒廢了。但你們也不用走回頭路了,順著剛才我出來的路再往前鉆十多二十米就是路的另一頭,可以直接上文家埡口?!甭犃诉@話大家興奮地歡呼起來。
謝過淳樸的山民,隊伍順著夜路鉆進林子。不久就上到文家埡口,從這里可以清楚看見山體兩側的田野道路。從地圖上看,下面應該就是黃麻崗了。
龍
強驢尋路山脊線,
登頂“安全亭”下長海湖
接下來的山路大都被野草荊棘覆蓋,需要邊尋邊走。走在前面開路的強驢“八月雪”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應該再按照以前村民走的老路走了,因為荒廢了很多年這些路其實已經不存在了。如果要走野路的話還不如沿著山脊走,那里才是植被最少的地方?!贝蠹壹娂婞c頭贊同。經過一段連續(xù)野穿,走到山脊線,果然如“八月雪”所言,這里荊棘明顯減少,簡直是條天然形成的路徑!
山脊道路不斷地起起伏伏,但坡度不是很大,從廣子坡經天燈堡,一直走到大松樹嵐埡,幾乎都在重復相似的山形路況。
短暫休息之后,天空又被陰云遮蓋,山林中也刮起了涼爽的風。大家都像充了電一樣來了精神。從南天門下到山腰的一條林間小路,又接著轉到石板場上天池村的盤山公路。在公路的一處彎道處,一座突兀的山峰分外醒目。這里就是和尚嵐埡,是這列山峰的一處高點。順著路旁的蜿蜒步道一路攀登,約爬升了一百多米,到了山頂。此處有座六角亭,名為“安全亭”。亭子的所在地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石板場地區(qū)地下黨活動的一個據點,當時被譽為革命的“安全島”。亭上視野開闊,只見遠近群峰如同波浪般連綿不絕,兩側大地也顯得更加邈遠無垠……
離開“安全亭”,沿著曲曲折折的步道一路下行,幾十分鐘之后到了山腳下石板場溝底的長海水庫。過了肖家石壩,一條狹長的“河流”攔住了去路。這條河其實是自然形成的湖泊,但非常細長,如果繞行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走到一戶當地的村民打聽,原來才知道這里是個叫做冷家河的湖,過去也不需要沿著湖岸繞行,在一座叫做“豆媽小院”的地方有座小小的人行小橋可以過。經過村民指點,經過曲曲彎彎的田坎小道,終于到了湖岸小橋。過了“豆媽小院”橋,沿著崎嶇小道上到一座堡坎之上,前面就是稱為“童走路”鄉(xiāng)村公路了。
隊伍并沒有跟著彎曲的鄉(xiāng)間公路去走大量的繞路,而是選擇了走捷徑小道。先是翻過石牛崗,下到一個臨湖小村莊石牛村,再從村后的小道翻越象鼻嶺,沿著鄉(xiāng)村道路一快步行進,過了高石坎,再跨過繞城高速公路的人行天橋,就到了走馬場。
坡
走馬場古鎮(zhèn)尋舊跡,
三道碑坡頂“一腳踏三界”
穿過黃色的古城門,便是甕城,一邊是關帝廟古戲樓,一邊是關帝廟。戲樓上層是戲臺,穿斗式大堂結構,單檐斜山式小青瓦屋頂,戲樓上裝飾撐拱、掛落、雀省等鏤雕飾,兩側各有一副對聯:
古今一場戲離合悲歡畢竟為人結果;
俯仰皆身鑒飛歌恒舞漫步走馬觀花。
下層為茶樓,為半地池式,內設登臺階梯,與戲臺緊密結合。它是走馬場最大的茶館,可以擺放二十多張茶桌。在茶館的左手邊有個小小的供表演的講臺,上掛“走馬故事會”的金額字匾?,F在茶館里說書講故事的幾乎沒有了,只有幾個耄耋老人在喝茶打牌。
再進一道城門,就是八百多米長的石板街道。滿街的房屋大都是穿斗式磚木結構,樣式古樸,帶著古舊的味道……因走馬鎮(zhèn)修筑在一座形似奔馬的山崗之上,又被當地人稱為“走馬崗”。古時的走馬場在成渝古驛道上素有“一腳踏三縣”的地位。清晨從通遠門出發(fā)的馬隊,跋山涉水幾十里路,黃昏到此剛好天色已晚,人困馬乏,要再翻越一座大山才能到璧山的來鳳驛。天擦黑入山,客貨都不安全,行人客商多選擇在此歇息。再加上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村民也要到此逢集趕場,也就慢慢形成了繁忙的走馬場集市。
斑駁、狹窄的古驛道繼續(xù)沿著山路向西逶迤延伸,穿過炊煙裊裊的村莊和鋪陳著五谷雜色的田野,從綿延的走馬崗進入到了縉云山山脈。
一路上到山腰,三塊古老的石碑赫然矗立在道旁,即紀念“邑侯帖舫老父母”的德政碑、旌表營正貴之妻的貞潔碑、捐資修葺古道的功德碑,當地人稱之為三道碑,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左邊一塊是貞潔孝牌坊,高三米多,碑額裝飾著卷草龍紋,上刻“圣旨”二字,據說這還是光緒皇帝親自下旨所賜的。相傳走馬的曹正貴娶了妻子蒲氏,但孩子都還沒有就去世了,十八歲的蒲氏守寡終身,為公婆養(yǎng)老送終。右邊一塊是德政碑,刻著“嚴正寬平”,據說是走馬場十七位鄉(xiāng)紳為了歌頌一位姓朱的縣官政績而立。
繼續(xù)沿著盤山步道繼續(xù)上行,路邊巖壁上有兩處摩崖石刻,一是“巴縣西界”,一是“險設天成”,筆畫道勁,渾厚莊重,給人以滄桑之感。題刻刻于道光二十八年,是時任巴縣知縣會稽人朱鳳枟手書。再往上行不遠的埡口處,立著一塊一九九八年立的界碑,即現在的九龍坡、璧山、江津三個區(qū)縣的分界處,碑為三面,分別朝著三個區(qū)縣的方向,分別屬于走馬鎮(zhèn)、江津雙福和璧山青杠,真的是一腳踏三界啊!
此時已經是夕陽西斜,快要沒入西面的群山之中,魚鱗般的晚霞鋪滿半個天際。前方道路崎嶇,雜草叢生,古道繼續(xù)朝前延伸,不遠處的山坳間就是璧山境內的繞關口。夕陽的余暉染紅了西方的云霞,道路也仿佛浸潤在火紅的海洋之中了……
▼
【 小 貼 士 】
夏天是天氣容易驟變的季節(jié),徒步過程中遇雨怎么辦?
1.雨天在外面活動最好不要打雨傘。樹林穿越很容易掛住傘面,失去平衡。雨衣不能太長,最好是衣服和褲子;
2.雨天路滑,注意防滑。尤其是徒步行進在山里,石頭上很容易長綠色的臺癬,這時要盡量靠近山體一側小心行走;
3.遇到雷雨,要避開使用一切容易導電的物體,如關閉手機,手中如果有金屬物品,如金屬桿的雨傘,刀具,要迅速放到較遠的地方。不要在樹下避雨,特別是空曠環(huán)境中的樹木,因極可能成為雷電放電的通路;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如塔等)旁邊避雨;也不要在倒塌的陰濕的老建筑物(如古廟等)旁避雨;要遠離建筑物的避雷針;如果處在野外無處躲避,雷電交加時要立即下蹲并雙腿靠攏,不要用手撐地,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因為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擊;
4.手電和頭燈是戶外徒步的必須裝備。另外,背包應加罩防水罩。
【 行 者 介 紹 】
高原,男,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十年前開始涉足戶外運動。從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和穿越中豐富了自己的閱歷,經歷到了許許多多一般旅行者無法體驗到的感受。希望今后能探索到更多鮮為人知的線路,閱讀那些隱藏在人們視線之外的景觀,呈現更多精彩的視角。
【 行 者 感 言 】
成渝古驛道無疑是全程長達四五百公里大線路,但這次只截取其中的一個地區(qū)作為探索的路程,確實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因為非常缺乏具體的歷史資料作為參考。沒有想到的是,越是細化,發(fā)覺其中的內容越豐富。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一些山嶺小村,這次卻發(fā)現了其獨特的風景,也培養(yǎng)了自己去發(fā)現那些平凡事物中的美的眼光。在今后的行走中也要更多地去發(fā)現去挖掘細節(jié)的美吧!
Hash:6c1f5869c801479e8cffc060a655576ed93a21e1
聲明:此文由 環(huán)球人文地理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