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人永遠的記憶,那些存在或已消失了的古城,你還記得嗎?

臺州歷史上章安古城、黃巖古城、天臺古城、新河古城、玉環(huán)古城、健跳千戶所城、原桃渚古城都已消失,溫嶺古城、仙居古城、海門衛(wèi)城、松門衛(wèi)城僅殘存一城門洞,今桃渚古城、臺州府古城尚保存比較完整。

黃巖古城

黃巖古城于唐上元始筑城,后廢。明洪武元年(1368)重筑石城。洪武二十年(1387),信國公湯和拆城墻石料運海門、松門筑衛(wèi)城以防倭寇。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猖獗犯境,重筑黃巖城,周長7里。圍城浚河,寬2丈2尺。設城門5座、水門4座。民國28年(1939)春,為便于日機轟炸時居民疏散,城墻全部拆除。

黃巖文明源遠,最早可追溯到新時期時代,圖為路橋小人尖遺址

海門古城

明洪武二十年(1387)二月,信國公湯和在臨海明化鄉(xiāng)屬地置海門衛(wèi)指揮使司(正三品,有戍卒2000人);十一月,拆黃巖縣城墻石料經東官河運至海門筑海門衛(wèi)城。黃巖大批百姓奉令筑海門衛(wèi)城。海門衛(wèi)城高二丈五尺,周回五里三十步。并開挖南門河、江城河、西沙河以護城。海門衛(wèi)城有五門:東門嶺上的晏清門;南門山東麓的德風門;原同康醬園廠旁的西門稱寧遠門;烏衣巷北口的大北門稱臨江門;南新椒街北口的小北門稱靖波門(俗稱城門頭)。

民國18年(1929),拆除北城墻修筑中山路。民國28年(1939)拆東山上城墻,以利居民防空疏散。1958年,填北面護城河(俗稱沙河)建成人民路。1971年,西城南段拆除,擴建海門中學操場。1988年,拆除南城墻西段建海門中學圍墻。

隨著歲月的變遷,明初為防倭而建的海門衛(wèi)城幾乎拆完,僅存東門嶺頭的古城墻晏清門。古晏清門現(xiàn)存一段長28米,底寬11.6米,上寬10.2米,門洞拱形較完整,2008年11月列為椒江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門東門

溫嶺古城

溫嶺城墻始筑于明正德八年(1513),建東南西北4城門、上下兩水洞。嘉靖三十一年(1552),筑石城,周長4里477步,方形,別稱方城。同時增筑小南門、小西門,于東、南二門外筑子城,西、北二門外筑月城。民國32年(1943),日機空襲,為便于居民疏散,在西城南城拆開三個豁口。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拆城搬石筑防御工事,西、北城墻損壞嚴重。1957年開通溫西公路,拆除東城城墻。隨著城區(qū)不斷擴展,1978年后,除小南門城洞尚存所有城墻基本夷平。南門城洞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河古城

新河古城明代建,古城南北長570米,東西長630米。20世紀50年代拆除南城,陸續(xù)夷平西城、北城、東城。

松門衛(wèi)城

明洪武二十年筑松門衛(wèi)城。據《明史》載:“松門衛(wèi),本松門千戶所,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置,二十年六月升為衛(wèi)?!绷頁都尉?a href='/jingdian/105111' target=_blank>太平縣志》載:“松門衛(wèi)在縣東五十里,在宋為松門寨,元為巡檢司,洪武二十年始城為衛(wèi)。城高二丈四尺,周圍九里三十步,內設五所。”遷海令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頒布,松門衛(wèi)也受到了遷海令的影響。松門衛(wèi)到了清順治年間,已變?yōu)樗砷T寨,軍事地位有所下降。經歷六百余年的滄桑,衛(wèi)城遺跡多已蕩然無存,僅殘留南門城門。

天臺古城

天臺城墻于三國永安(258—264)中始筑,周圍400步,高1丈5尺,設東西2門,后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侵入,“無險可守,公私廬舍,悉付烈燼”。次年,筑石城,周圍5里,寬7尺,高1丈8尺,垛堞1580個,四隅筑瞭望臺,開大、小城門4處。抗日戰(zhàn)爭初期,為防空需要,開缺口數處,后修復。1956年起,陸續(xù)拆除。

仙居古城

仙居縣于唐上元二年始筑土城墻,周長約3里,后幾毀幾修。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改筑石城,周長10里,設五門。清代曾3次小修。上世紀50年代后,絕大部分城墻被陸續(xù)拆除,現(xiàn)殘存東城迎暉門。迎暉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仙居縣城

玉環(huán)古城

玉環(huán)縣城墻于雍正八年(1730)始筑,城墻依山而筑,周長6里,設城門4座,水門1座,東西月城,設4炮臺,東西城門外筑月城。民國32年(1943)拆毀。

臺州府古城

海城墻始建于東晉末年,當時規(guī)模較小,一面沿著大固山修筑。唐代擴建,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歸宋,毀城墻以示不設防。宋大中祥符間(1008—1016)重筑。后屢毀于水,宋以前城凡8修,元1次,明3次,清9次。周長18里,有7門。1958年毀東面城墻和崇和門及城門外吊橋,建東湖路和大橋路。現(xiàn)尚存西、南、北三面城墻及西北、西南、正南、東南4處城門,西南面的甕城保存得十分完好。臨海臺州府城墻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桃渚古城

桃渚古城原址坐落在距今桃渚城南方10.56公里的上盤鎮(zhèn)新城舊城山,距海岸僅1公里。因過于近海,既不利于防守,又瀕遭臺風海潮襲擊。后內遷至今址。桃渚城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置,正統(tǒng)八年(1443)重建。城高2.1丈,周2里70步。

桃渚古城

古城有烽燧十余座(現(xiàn)存七座),是明代浙江東南沿海用于抗倭的四十一個衛(wèi)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個。城上原建有敵臺十四個,敵臺的城墻外壁均做成“馬面”以利防守?,F(xiàn)尚存十二個敵臺,東、南、西各一城門。三道城門外都有一道重門(甕城)。西甕城在上世紀50年代大躍進時拆開一道3.6米的口子。桃渚古城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章安古城

嘉定赤城志》載:“今章安鎮(zhèn)側有古城,蓋吾州舊跡也?!迸f志載“在(臨海)縣東一百十五里章安鎮(zhèn)”,又載:“章安縣南門有赤欄橋”“章安橋,亦在章安臨海門外”。

臨海望江

來源:臺州新聞

Hash:e7c0c2a8b0bcaff9238926d9013a15c4856875a0

聲明:此文由 文明臺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