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這座百年小樓,深藏一段紅色歷史……

95年前,黨的火種在許昌大地播撒:1924年秋,許昌第一個黨小組——中共長葛小組成立;1925年,許昌第一個黨支部——中共石固南寨支部委員會成立;1926年11月,中共許昌第一個縣委——中共許昌縣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成立……

如何講好黨的故事?就是要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諄諄教導,切實承擔好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的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

百年小樓,深藏一段紅色歷史

9月23日上午,長葛市固鎮(zhèn)中心小學大門向里約30米處,有一座青磚青瓦的老房子,屋里用十分厚實的木板搭成了小樓的第二層。從外表看,這座房子是最普通的“三間瓦房”。

“丁零……”下課鈴聲響起,幾個正上學前班的孩子蹦跳著來到老房子前玩耍。幾個五六歲的孩子對老房子十分好奇,趁著下課的時間趴在老房子低矮的窗戶上向里張望。

從1925年到1926年,這座小房子作為許昌地區(qū)第一個黨支部、中共豫陜區(qū)石固南寨支部委員會的辦公用房,見證了那時長葛的革命活動。

小樓整體為磚木結構,坐東朝西,兩層總面積約90平方米,二樓用橫梁加木板鋪設。小樓內(nèi)現(xiàn)在還有兩個柜子、一桌一椅,據(jù)說是當時石固南寨黨支部辦公用具。

“這所學校是1918年建成的,已經(jīng)101年了。這座小樓也有上百年歷史,是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前段時間剛剛被修繕,屋子里的陳設還是原來的樣子。”石固鎮(zhèn)南寨東街村村委會主任王保增說,這幾天,他學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許昌地區(qū)第一個黨支部成立的地點,他們有義務擔負起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打造紅色品牌,讓廣大青少年學生接受紅色熏陶,將對黨忠誠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星星之火,開始在許昌大地燎原

許昌地區(qū)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后,起到了一呼百應的效果,使黨組織在許昌遍地開花。

1925年年底,中共豫陜區(qū)委派張景增、肜德忱來許加強黨的工作,先后建立起中共碾上村支部、中共戴莊村支部和省立許昌十四中學支部。

1926年11月,肜德忱從廣州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回到河南,受上級指派到許昌縣開展黨的工作。他根據(jù)中共豫陜區(qū)委的指示和許昌縣黨組織的發(fā)展情況,在縣城衙前街張鴻鎮(zhèn)家建立了中共許昌縣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轄碾上村、戴莊村、長葛、省立許昌十四中學4個黨支部和石固南寨黨小組。

1927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建立后,改中共許昌縣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為中共許昌縣委員會,委員有肜德忱、戴善同、陳子林、丁明道、謝梅村。肜德忱任書記,戴善同、陳子林、丁明道、謝梅村分別負責組織、宣傳等工作。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許昌誕生的第一個縣級領導機關。

1926年4月,長葛黨組織逐漸發(fā)展壯大,黨員由原來的10多人發(fā)展到20多人,在中共豫陜區(qū)委的幫助下,建立了中共長葛縣支部委員會。中共長葛縣支部委員會建立后,積極開展農(nóng)民運動,在許多地方建立了農(nóng)民協(xié)會,為以后的農(nóng)民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共長葛小組活動舊址,是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屬于長葛市教體局管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38年春季,上級黨委為加強襄城縣地區(qū)的工作,由武漢和東北救亡總會派來黨員同志,經(jīng)舞陽特委介紹相繼來到襄城縣。這時,襄城縣中共黨員已有20人左右。襄城黨的地下組織自1938年建立,至1942年中斷,后于1943年恢復工作,經(jīng)過連續(xù)近十年的革命活動,在襄城縣人民群眾中撒下了革命的種子,不僅用不同形式給國民黨反動派和封建地主階級以打擊,而且在1947年解放初期,在配合解放軍清剿散匪、收繳槍支等方面均作出了很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首先來到大別山革命老區(qū),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讓我們這些老同志非常感動?!蔽沂须x休干部、新四軍老戰(zhàn)士張懷德激動地說,“總書記強調(diào)要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我們要不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先輩們的英雄故事講給大家聽,講給年輕人聽,激勵人們堅定不移跟黨走。”

講好黨的故事,與時代同頻共振

講好黨的故事,是每一個黨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新時代賦予每一個黨員的神圣使命,是提高思想覺悟、提升黨性修養(yǎng)的具體途徑,更是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一項工作內(nèi)容。

9月19日,許昌市委黨史研究室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集中學習研討中,全文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9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考察有關報道,研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措施。

下一步,許昌市委黨史研究室將加強紅色基因庫保護利用工作,在全面調(diào)研的基礎上,分類推進保護利用,啟動第二批市級黨史教育基地評審工作;積極參與黨史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紀念設施建設維護,參與指導基層開展紅色旅游、建設鄉(xiāng)村(社區(qū))黨史場所等工作;積極推進“許昌黨史網(wǎng)”升級改造,著手開通黨史微信公眾號;在做好日常宣傳工作的同時,加大在網(wǎng)絡上發(fā)聲的力度;扎實開展“六進”活動,進一步將宣傳工作向基層傾斜,傳承紅色基因,講好許昌故事。

襄城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王中合告訴記者,對于總書記提出的講好黨的故事,他們已經(jīng)進行了部署,規(guī)劃了以襄城革命烈士紀念館、毛主席視察襄城紀念館、龜山襄城縣黨支部成立遺址為重點的紅色教育基地路線,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故事,讓人民感受黨所走過的道路,理解黨的成長過程,把黨的故事說到人民心坎里。

“我們還開展了黨史巡講‘五進’活動,讓更多的黨員群眾重溫黨史?!蓖踔泻险f,他們要用心講好黨的故事,全面深入詮釋初心和使命,激發(fā)情感共鳴,引導各行業(yè)、各領域基層黨員守初心、擔使命。

許昌報業(yè)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丨張錚

內(nèi)容來源丨許昌報業(yè)傳媒集團

Hash:feaef03731de0b9572318dbdcfd44f2e3a8a1dfd

聲明:此文由 許昌頭條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