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xiāng)村展示(4):南湖的這個村子居然有著半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遺址??!
南湖區(qū)孔戈莊村位于市南郊,距市中心三公里的三里莊水庫以西,西土墻村以北,西與韓戈莊村、王家屯嶺龍都工業(yè)園毗鄰。現(xiàn)分為三個行政村,居民接近一千五百戶。
這個呈現(xiàn)一派繁榮景象的偌大村莊,是在古老的人口聚居地上發(fā)展起來的,有半坡和大汶口文化遺跡。離村半里的“西南坡”,曾經(jīng)在坡崖頭塌出過多處漢代以前的古墓站棺。在這一代的土層中,還混有大量四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布瓦和帶花紋的磚塊。由此可見,前人在此生活的歷史已經(jīng)很久遠。
該村莊的名稱說法不一。清道光《諸城縣續(xù)志》記載為“南關練,孔哥莊”,這就讓人知道了現(xiàn)在村名中的“戈”字是由“哥”字演化而來。有人說,祝氏族人洪武二年來此定居,為欽敬文圣孔老先生,遂為之孔哥莊?!翱赘纭被蚴菍资霞议L或族長的稱謂,原村名是取了“孔哥所立或所在村莊”之意。明代中后期用姓氏命村名的冠以“某家”。而不是“某哥”,可見這村名是源于明代初期或以前。
村名所冠的孔氏,村中始終沒有他們的后人,也沒聽說哪個姓氏曾與之為鄰,更沒留下什么明顯的遺跡,只是村莊現(xiàn)址東南部,曾發(fā)掘出石穴墳墓,有人說這里是孔氏的塋地。這樣看來,他們也許在元末因天災人禍或兵亂而逃至外地。村人王東玉,上世紀生活困難時期曾遷居吉林延邊,在和龍縣頭道溝村遇到了孔姓人家,他們講祖籍就是山東諸城孔戈莊,只是說不清怎么輾轉去了東北。這也許能證明村中曾有孔姓人家,村名就是緣此而稱無訛。
還有傳說,孔氏由河南遷來,定居后,以姓氏取村名“孔家莊”,清代寫“孔戈莊”。孔氏后人后來遷往桃林、林家村以及東北等地,故這里早已沒有孔氏后裔居住。
明初遷來的祝氏和清中后期遷來的徐氏入住,村名沿襲未變。
明朝洪武二年祝氏兄弟三人在明移民大潮中從江蘇海州當路村(現(xiàn)江蘇連云港市花果山區(qū)當路村)遷居至此。一說老大留住孔戈莊,老二去了粽子崖(現(xiàn)我市利群社區(qū)),老三去了相州祝家樓子?,F(xiàn)諸城各地祝姓,大多是從孔戈莊遷出。祝氏老祖墳塋在蘭家村東南、漢塚以西。解放前,祝氏族人不管遠近,都在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初二前來祭拜,香火不斷。
祝氏家族有兩遷墳塋的說法。祝氏家族自到孔戈莊定居之后,雖說日子日趨紅火,但人丁不甚太旺,這可急壞了祝氏族人。于是經(jīng)過請人查勘地理,認為是前面的漢塚遮住了祝氏墳塋陽光,西北面來的風沙又大,由此原因所致。于是又選一塊新墳地,名曰“筆墨地”(此地在孔戈莊村里西北處),此地雖勝于原來的墳塋,后代能科舉中舉,但人丁只是略好而已,于是勉強將祖墳遷至“筆墨地”。
孔戈莊祝氏族人吃苦耐勞,開荒種地,交糧納稅,興辦學堂,十世中舉,朝廷在村中標立旗桿,以示褒獎,民間稱祝氏家族后人為“旗桿底”。
解放初期,祝氏家族夯筑的寬約三米,高約十米的圍子墻還可見部分遺跡。原圍子墻有南北東西四個大門,四角都設有角樓。圍墻東西長約一千米,南北長約一千五百米。圍墻東大門北側設一小門,以供平日閑雜人員出入。四個大門無重大節(jié)日或重要人員出入大都關閉。北圍墻和東圍墻為直線,南圍墻由東往西逐漸往外拓寬,西圍墻北直南彎(因繞過西大灣所致)。
村中以石砌大道為南北東西中軸線,與東西南北四大門相通。南門入門,有祝氏家族的牌坊、祠堂、鹽店,屋舍儼然,古樸典雅。在村中軸線以西樹有朝廷標立的旗桿,蔚為壯觀。祝氏族人以南北中軸線分為“東喜和堂”和“西喜和堂”而居住。
祝氏族人“工讀持家”,重視教化,本族十世高中舉人,進入翰林院。嗣后,京城官員多有祝氏族人子弟。
清代中期移來了徐氏,祝氏族人讓其入住圍子里。徐氏原住南海墩上(現(xiàn)屬膠南市)。同時遷出兄弟四人,老三徐策去了諸城西北部,其他兄弟三人都在此村。老大徐申住廟西(村中原有觀音廟),老二徐辰住廟后,老四徐茂在東園(現(xiàn)龍都大街東側)。后人徐會灃為背父生,家境不濟,母求讓其入徐氏私塾讀書,徐氏不肯,遂求祝氏,祝氏族長讓其進入祝氏學堂讀書。
同治七年(1868),徐會灃會試舉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這翰林院實際是個“人才庫”,但“院士”們不一定都能走向仕途。因同村祝氏家族京官遍地,當年又是祝氏家族收住此村,相濟持家,互為聯(lián)姻,所以祝氏京官資助并為其在朝廷打通關節(jié),先后擢升為光祿寺寺卿、江南考試正考官、順天學政、順天府尹、工部尚書等。
八國聯(lián)軍進攻中國,慈禧太后為褒獎徐會灃護駕有功,親書“養(yǎng)精蓄銳”金字牌匾(編者注:“養(yǎng)精蓄銳”屬于因音近而舛訛,慈禧賜字根據(jù)多方考證應是“揚名錫瑞”),懸掛于故居。有人說,他為報祝氏相助之恩,設法為祝氏族人捐了個宛平知縣。于是,祝、徐二氏的政治基礎更加夯實,成了諸城乃至全國有名的大地主。
祝氏后人在解放前大部分遷出,現(xiàn)散居于青島、上海、臺灣等地。最有名的是祝凱然,他原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濱北地區(qū)武裝部長,解放后歷任中央財政部稅務總局黨委副書記兼人事室副主任,監(jiān)察室主任;中央商業(yè)部干部局工資處處長,勞動工資局副局長;貴州省供銷合作社主任兼黨組書記,貴州省商業(yè)廳廳長兼黨組書記,貴州省財辦副主任兼黨組副書記;貴州省委研究室副主任,省委委員,政協(xié)貴州省委委員。1983年5月光榮離休。
給祝、徐兩家種租地服雜役的佃戶,聚居在村周圍,又逐漸形成了“小南莊”“西灣崖”和“東小孔戈莊”三個自然村,都轄于老村孔戈莊。到日偽時期,因統(tǒng)一收不起來這些村莊的捐稅,便連同老村莊劃為四個行政村。
解放后,這些村莊是一個行政村,統(tǒng)稱孔戈莊。1958年修建三里莊水庫,浸水區(qū)的常家、李家、惠家、范家四個“三里莊”,河雹泉廟(那里住著有家眷的道士),合并到本村來,使這里一下子增加了300余家住戶。人民公社時期是一個生產(chǎn)大隊,1984年隊改村,才分設為現(xiàn)在的孔戈莊一、二、三村。
到現(xiàn)在為止,該村圍子墻已經(jīng)不復存在,古民宅也已大部分拆除,如祝氏家族祠堂、鹽店、牌坊等。現(xiàn)徐會灃故居尚存,為清式四合院,辟為徐會灃故居民俗館。
作者祝金斗 南湖區(qū)孔戈莊學校
Hash:afbd7efe289a45212715f64a555ee190448ae95d
聲明:此文由 方言諸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