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歷史遺跡,洛陽靈山寺

靈山寺原名,報忠寺,報恩寺,亦名鳳凰寺,始建于唐,鼎盛于宋,成形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民間代代相傳著許多關于觀音在此修行的美麗傳說,并傳承著千年的觀音文化廟會,正因為如此,使她成為民間信眾認定的豫西地區(qū),最早的觀音道場。關于靈山寺名字的由來,還流傳著很多說法,一說是周靈王葬于此地,而得此名;二說是此山外貌很像印度靈鷲山,靈鷲山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后主要說法地之一,于是借印度靈鷲山之名,又不使與靈鷲山之名重復,就把此山稱作靈山;還有一說是指,整個山的形狀猶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得名鳳凰山。據《宜陽縣志》記載,唐武周元年(公元696年),武則天巡游錦屏山題寫“錦屏奇觀”四個大字之后,又到靈山寫下“怪柏千年秀,奇樹萬年芳”的詩句。“怪柏千年秀”,是指山上柏樹猶如鳳凰的羽毛,不但外形象鳥,就連樹紋也是鳥的圖案,等會我們到山上可以看得更清楚?!捌鏄淙f年芳”是指山中的各類樹木,有些樹在靈山會期間會冒煙,此現(xiàn)象無法解釋。全國叫靈山寺的佛教圣地有四處,在全國乃至世界,把寺院建在鳳凰背上的只有兩處,一是我們的靈山寺;二是四川臨濟寺,可以說靈山圣地是天造地設,注定香火永久不衰。據寺內碑刻記載,靈山寺的創(chuàng)建僧人是憨休老祖,繼承衣缽者為宣公、海晏、海山等大師。自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

相繼有臨濟34、35、36、37、38、39、40世傳。自同治十二年儒公禪師圓寂后一度不詳。清末,該守不見記載。民國八年(1919年)前后,有空心和尚在靈山寺傳戒,重興佛法。建國前,靈山寺有僧尼居住經營。1947年宜陽解放,靈山寺才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視和保護。1950年,建立宜陽縣文化館,對靈山寺進行普查與保護;1978年由河南省會、洛陽地區(qū)、宜陽縣等有關部門共撥款9萬元,對靈山寺大雄寶殿、中佛殿、山門等主要建筑進行落架大修。1980年8月釋紹凡和尚任該寺住持。1985年,宜陽縣公布靈山寺為本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河南省公布靈山寺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靈山寺的保護范圍。1992年2月,根據國家有關文件精神,靈山寺有宜陽縣文物部門移交縣宗教部門領導,有僧人進行管理,縣文物管理所則對寺院文物保護實行監(jiān)督和指導。同年8月,國務院宗教局撥款5萬元,修繕廂房13間,并從緬甸迎回4尊玉雕佛像

Hash:8610c6d54109d9794a8982fcf37d4ee5d28837c8

聲明:此文由 厲史密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