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盛開在江心的一朵芙蓉

江蘇鎮(zhèn)江西北江南岸的金山上有座寺院,叫江天寺,又稱金山寺,是國務(wù)院確定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始建于東晉?!督鹕街尽份d:“山有佛寺,始建于晉明帝時”,即323-325年間,初名澤心寺。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四年(505年),梁武帝令名僧寶志、僧祐在金山舉行盛大水陸法會。宋宗鑒《釋門正統(tǒng)》卷四載:“所謂水陸者,因梁武帝夢第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無量,保不作水陸(大齋)普濟(jì)群靈?“帝因去公之勸,搜尋貝葉,早夜披覽;及詳阿難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之類意,用制儀文,遂于潤州(今鎮(zhèn)江)金山寺修設(shè)。帝躬臨地度,命僧祐禪師宣文”。這就是中國佛教舉行水陸法會之始。金山寺也因此而馳名天下。

水陸法會又稱水陸道場,悲濟(jì)會,是中國佛教經(jīng)懺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種儀式。宋代以后流行全國,內(nèi)容是誦經(jīng)設(shè)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主要活動有結(jié)果灑凈、遣使發(fā)符、請上堂、供上堂、請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舉行這些法事活動,最少得7晝夜,多者49天。參加法事的僧人少則48人,多是上百人,十分隆重。

宋朝元豐七、八年間(1084-1085年),名僧佛印住金山寺時,有海賈到寺設(shè)水陸法會,佛印親自主持,規(guī)模宏大,遂以“金山水陸”馳名天下,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四明人史浩嘗過鎮(zhèn)江金山寺,仰慕這里水陸道場之盛,乃施田百畝,于四明東湖月波山專建四時水陸。

元朝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舉行盛大的水陸道場,命江南教、禪、律三宗諸師說法,參加僧眾1500人。至治二年(1322年)又舉辦了一次規(guī)模宏大的水陸法會。正印《金山大會歸堂》稱:“金山大會,誠非小緣。山僧得與四十一人善知識,一千五百比丘僧,同入如來大光明藏,各說不二法門,共揚第一義諦?!笨梢姡鹕剿碌乃懙缊鲈?a href='/lishi90/' target=_blank>歷史上享有盛名。

正由于金山寺在中國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歷代對它都倍加關(guān)注。唐代武則天的侄孫靈坦出家后,任金山寺方丈,相國裴休的兒子出家后,也曾任金山寺方丈。宋神宗把高麗金缽賜給金山方丈作佛印。元代皇帝在此舉辦水陸大會,賞賜甚豐。明代釋澈法師任金山方丈時,曾為萬人開堂傳戒,皇帝賜袈裟一件。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多次游金山寺,題字作詩,贈送藏經(jīng)珍品。

金山寺主要傳禪宗臨濟(jì)宗,與高旻寺、天寧寺、天童寺并稱為禪宗四大叢林。明代周忱在《贈文海禪寺還金山序》中說道:“歷代以來,僧伽攸聚者,常以于計;禪林老宿之欲倡其道者,常在于此,誠四方撣剎之冠。”金山寺歷代高僧輩出,唐代有靈坦、法海;宋代有佛印、寶?。辉袘?yīng)深、行端;明代有德全、正性、釋澈;清代有起樂、明詮、觀心、隱儒。近代有宗仰、太虛等。

金山寺不僅是著名的佛教寺院,而且珍藏著眾多的珍貴文物。如今,金山寺最為著名的文物是蘇東坡的玉帶、諸葛亮的戰(zhàn)鼓、文徵明繪的金山圖以及周鼎,并稱為“金山四寶”。歷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詩人、畫家如王安石、蘇軾等都多次暢游金山留下許多詩文書畫、碑刻,有些成為千古絕唱。

唐朝詩人張祐的詩曰:

一宿金山寺,微茫水國分;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

樹影中流見,鐘垢兩岸聞;因悲在城市,終是醉醺醺。

宋政治家王安石《題金山寺》一詩也很有氣勢:

天日蒼茫海氣深,一船西去此登臨;

丹樓碧閣皆時事,只有江山到古今。

東坡曾多次游歷金山,與佛印、寶覺、圓通等法師交往甚密。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中秋,東坡攜友重游金山,江濤滾滾,月色如畫,命绹歌詠了熙寧九年(1076)在密州寫作的千古名作《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蘇東坡還給金山寺題了一首回文體詩,描寫了金山寺的迷人風(fēng)光: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yuǎn)浦漁舟釣月明。

橋?qū)λ麻T松徑小,檻當(dāng)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晚日晴。

遙望四邊云接水,碧峰千點數(shù)鷗輕。

金山寺自東晉至今,歷經(jīng)滄桑,屢有興廢,曾用名江心寺、澤心寺、龍游寺等。1948年發(fā)生火災(zāi),大雄寶殿和藏經(jīng)樓毀于一炬。1949年后,政府幾次撥款修整寺廟,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金山寺重新交給佛教團(tuán)體管理,對寺廟進(jìn)行了全面的修繕。在慈舟方丈帶領(lǐng)下,1985年動工重建大雄寶殿,1990年建成并舉行了大殿落成及佛像開光儀式。新建大雄寶殿既保持了佛教寺廟的建筑特色,又采用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歇山重檐,飛椽斗拱,雕梁畫棟,堅固莊嚴(yán)。紅色廊柱,黃色琉璃瓦,內(nèi)外是精美的彩繪。把殿堂內(nèi)外裝飾得金碧輝煌。內(nèi)供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尊大佛,儀態(tài)安詳,端坐在正中的蓮花座上。兩邊是十八羅漢像,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島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薩、護(hù)法諸天隱現(xiàn)其間。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島觀音獨占鰲頭,兩側(cè)侍立善財、龍女,法像莊嚴(yán)。大殿正中懸掛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金字匾領(lǐng)。

慈壽塔最早建于南朝齊梁時代,原為兩座寶塔,南北相對而立,后倒坍。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年)建成一座八角七層塔。明朗隆慶三年(1569年),明了法師重建,清同治、光緒年間加以修葺?,F(xiàn)存的塔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磚身木檐,仿樓閣式,七級八面,每級四面開門;在樓梯盤旋而上,每層有走廊和欄桿可憑欄遠(yuǎn)眺,面面景色如畫。東面焦出如碧玉浮江,南面長山蔥蔥郁郁,西面的金山魚池波光粼粼。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煙波中若隱若現(xiàn)。王安石在《金山》詩中生動描繪了登塔感受:

數(shù)重樓枕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fēng);

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

金山還有法海洞、白龍洞、朝陽洞和仙人洞“四大名洞”。其中法海洞最為有名,洞中供奉著法海和尚的石像。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遠(yuǎn)相裴休之子。他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經(jīng)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法海勇敢地與白蟒斗法,將白蟒趕入江里。他燃指一節(jié),立志修復(fù)古剎。在僧徒和周圍群眾的支持下,法海修廟蓋屋重續(xù)香火,被稱為“開山裴祖”。法海圓寂后,弟子們在他坐的石洞里雕了這尊法海石像供奉他。

民間有法海和尚自恃神通廣大,干涉青年婚姻的傳說,《白蛇傳》使法海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它的傳奇色彩反而掩蓋了作為金山寺祖師、一代名僧的本來面目。

金山寺與日本佛教界也有較深的源緣。唐代以來,不少日本僧人飄洋過海,來金山寺參禪學(xué)經(jīng)。唐代有空海法師,宋代的榮西、覺心、成尋,元代的古沅、邵元等僧人,都到過金山寺,為中日兩國佛教界的交流作出了貢獻(xiàn)。

Hash:df721da401214cff93ba2e4516071f0bf7b9e9bd

聲明:此文由 鷹眼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