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心中的保護神——定光佛

【概要】真宗皇帝眼中的活菩薩

定光佛(資料圖)□東快記者吳靜

在閩西的武平縣,因定光古佛生前有神異事跡,一直有個祭祀活動組織,以祈福、保平安、保禾苗、還愿等舉辦的打醮或謂之醮會為主。如今,這些活動將申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當?shù)鼐用竦南让裨诨钠е亻_發(fā)創(chuàng)業(yè),每前進一步都要同惡劣的自然條件作斗爭。在1000余年前,出現(xiàn)了一名為百姓排憂解難的人,叫鄭自嚴,也就是后來的定光佛。

據(jù)說,他的弘道過程并非一帆風(fēng)順,但他百折不撓,咬緊牙根不放松,堅持弘法,為當?shù)匕傩账葱?,最終得到官府認可和褒揚。這種一往無前、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至今客家人走到哪里就帶到哪里的信仰。

真宗皇帝稱之為活菩薩

定光古佛,俗姓鄭,名自嚴,同安縣人。生于五代閩國龍啟二年(934年),圓寂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正月初六日,享年82歲,遺偈117首,其中22首乃親筆所書。

據(jù)武平縣申遺辦吳榮生介紹,當年鄭自嚴大師選擇武平縣作為弘法勝地,有這一帶的人及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五代十國末至宋初,武平至少有幾千戶人家,其中有相當部分流民是經(jīng)巖前與廣東間的通道進入巖前避難的。

吳榮生說,自嚴大師弘法得到廣泛的接受和認同。最早開辟獅巖的何大郎讓出了地盤并施舍了許多土地,百姓踴躍投工投勞,均慶院初具雛形。巖前是整個福建西南大門,它臨近歷史上閩粵贛邊作為鹽糧貿(mào)易重鎮(zhèn)的下壩,巖前與下壩有巖前溪相通,這是一個重要通道,又相對遠離區(qū)域政治中心。

據(jù)介紹,獅巖有天然溶洞,主洞洞內(nèi)空間大,高約五米,最大口徑達18米,有兩個洞府,深約各20米,是清靜禪修的絕妙去處,周圍還有大小溶洞20個,整體屬石灰?guī)r巖體,適合長期使用。獅口前方即是塊開闊地,為它提供了足夠的發(fā)展空間。自嚴大師于是作出選擇,弘法長達52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真宗年間,自嚴大師已逐步確立了在宗教界一代宗師的地位。真宗皇帝稱贊自嚴大師為活菩薩,并賞賜銀錢。均慶院也成為閩粵贛邊的禪宗大禪林,獅巖也成為閩粵贛邊禪宗的圣地和世界客家的精神家園。

而均慶院是見證和提供定光古佛在獅巖修煉、起居和圓寂的定光古佛祖廟。

定光佛與巫家李儺公搏斗的故事流傳

在這座神奇秀美的縣城,一直流傳定光佛自嚴大師與李儺公斗法的傳奇故事。

這里說的李儺公是巫家騙棍,家住陽民河下游。他借做儺為名,不擇手段搜刮民財,人送外號“李刮皮”。話說某年臘月,李儺公到南武城區(qū)打醮做儺。雙方談定每做一場儺,東家裝滿一錫角的稻谷以酬。然而,李儺公用錫角裝谷,錫角口往禾倉里裝谷,錫角篤(底部)剜一個口直通船艙,只有等船艙裝滿了,錫角才會滿。這樣,李儺公做了六次儺,裝滿了六船的谷。

自嚴大師是客家保護神。他出于保境佑民的善心,認為必須懲戒李儺公一番。待谷船行至武所陽民曾家圍水口時,他手持法杖前往阻止,李儺公想蒙混過關(guān),說時遲那時快,六條船變成了六條金魚向下游游去。定光佛手持佛杖,口念偈語,袈裟一拂,立即變成了一副攔江網(wǎng),攔住了魚路,隨即又把草鞋丟進河中,變成了鸕鶿追捕。瞬間,李儺公又把船變成鳥,定光佛法杖往空中一指,攔江網(wǎng)由河升空,擋住了鳥路,草鞋又變成老鷹窮追猛趕。

李儺公法盡計窮,只好將六條船顯為原形。定光佛乘勢從山上抓起萬鈞巨石,先后擲了五顆巨石,接連擊沉五艘谷船。巨石似乎盡知人意,最后一顆巨石亦從山坳里自動滾到臨河山巔,定光佛尋思,僅剩一船谷,就讓他運回去供養(yǎng)家小。于是,那顆巨石至今仍留在山頭上,危危欲墜。河中擊船的五顆巨石,當?shù)厝私兴鼮榈┦?,意為定?a href='/fojiao/' target=_blank>佛教育人們要坦誠處世之石。

為感恩定光佛治巫濟民的功德,當?shù)厝嗽陉柮袼诳亢影兑粔K平坦的巨石上,建起了遠近聞名的“旦石亭”,并由明朝“訓(xùn)導(dǎo)”舒清題詞,曰“平明社亭”。每年元初一清早,村民們爭先恐后前往旦石亭燒香點燭,祈求定光佛保佑,爾后燃放鞭炮。河中旦石成了鎮(zhèn)住全村風(fēng)水的神石。

Hash:f808597da1d9596300dad1cfd82e5ae9f023e871

聲明:此文由 雜集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