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水利工程豎起為民豐碑

銘刻

荊江分洪工程和南洞庭湖整修都是事關發(fā)展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國興建的第一個大型防洪樞紐水利工程,建成后較大地提高了湖南湖北兩省的防洪抗旱能力,有力保障了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和數(shù)百萬畝良田的豐收。南洞庭湖整修則是一場規(guī)??涨暗亩赐ズ卫砉こ蹋骨О倌陙硗{湖區(qū)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洪澇災害得到大幅減輕。

追尋

3月的湘北,春雨連綿,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從城陵磯碼頭乘船往北溯流而上,便是長江中游荊江段。

船行水急,思緒飛揚,不由得想起60多年前在這里掀起的兩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熱潮。

一個是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另一個則是洞庭湖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治理工程——南洞庭湖整修工程。

荊江上起湖北省枝城市,下至洞庭湖口城陵磯,全長300多公里。荊江北岸是江漢平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地勢低洼,加上河道彎曲,水流宣泄不暢,極易潰堤成災,因此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據(jù)記載,1949年前的300多年間,荊江大堤潰決過34次,兩岸人民深受其害。

荊江分洪工程。圖片源自網(wǎng)絡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荊江分洪工程作為一項事關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被黨和國家領導人提上了議事日程。

1950年冬,毛澤東親自審閱并批準了長江水利委員會向中央報送的《荊江分洪工程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1952年3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召集湖南、湖北兩省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審議《計劃》實施方案,并作出《關于荊江分洪工程的決定》,工程由兩省共同承擔。

分洪工程包括荊江大堤加固、太平口進洪閘、黃山頭虎渡河節(jié)制閘及攔河壩、分洪區(qū)圍堤培修、南線大堤等。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鄧子恢負責督促荊江分洪工程,湖南軍區(qū)司令員唐天際任工程指揮部總指揮,湖北省黨政領導人李先念為總政委。

1952年3月21日,中共湖南省委遵照中南軍政委員會關于荊江分洪工程的決定,發(fā)出通知,要求洞庭湖地區(qū)黨組織堅決執(zhí)行省政府關于荊江分洪工程的指示,動員和組織大批人力、物力,參加荊江分洪工程。

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全面動工。工程以軍工為主,民工為輔。部隊抽調(diào)6個團共18776人參加,湖南動員常德、益陽長沙3地區(qū)民工31000人、石工5000多人、醫(yī)務工作人員479人參加建設。

經(jīng)過兩省30萬軍民近3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6月20日,荊江工程第一期主體工程完工,比預計工期提前半個月。

6個月后,一場空前規(guī)模的洞庭湖治理工程也拉開了帷幕。

洞庭湖防洪大堤六門閘安全臺。湖南日報提供

洞庭湖區(qū)是湖南的重點產(chǎn)糧區(qū)。湖南解放后,中共湖南省委就把潰損堤垸的冬修作為湖區(qū)的中心工作。但堤垸的修復、加高加厚只能治標。為了提高洞庭湖堤垸抗洪能力,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下決心整修南洞庭湖。湖南成立了南洞庭湖整修工程委員會,并成立指揮部,湖南軍區(qū)司令員文年生任指揮。

整修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堵流并垸、合修大圈,促使湘資水分流,縮短堤防,減少修防任務。

1952年12月10日,南洞庭湖整修工程正式開工。至次年3月30日完工,工程歷時一百多天,共動員21個縣市群眾25萬人、各級干部1萬余人參加,投資1800多萬元,完成土方2400多萬立方米,石方22萬立方米。

通過整修,并48個小垸為3個大圈,湘、資兩水尾閭洪道和堤垸從此定型。同時,還為湖區(qū)70多萬畝農(nóng)田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創(chuàng)造條件,為進一步治理洞庭湖打下了基礎。

感言

無論是荊江分洪工程,還是南洞庭湖整修工程,出發(fā)點都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在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條件下,這兩項大型水利工程能順利完工,黨的堅強領導、統(tǒng)一指揮是關鍵,軍民團結(jié)戰(zhàn)斗、不怕犧牲是保證。時至今日,不管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還是防汛救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一以貫之的執(zhí)政理念。

end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楊佳俊

Hash:84b4f1806c71aee1857a2ad586d3aa5b28260303

聲明:此文由 湖南生活寶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