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兒看一看遠古文明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最早發(fā)現(xiàn)于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而得名,分布地區(qū)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于漢族先民首領少昊氏的地區(qū),為龍山文化的源頭。另外該文化類型的遺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發(fā)現(xiàn)。據(jù)放射性碳素斷代并校正,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約6300—4400年,延續(xù)時間約2000年。

大汶口位于泰安五汶交匯處,這五條汶水分別是:漸汶、嬴汶、牟汶、柴汶、小汶,至此處五汶合流,故稱大汶口。

考古學中的泰安大汶口文化史料非常豐富。大汶口古鎮(zhèn),在正史中最早是作為鉅平縣縣治出現(xiàn)的,其出現(xiàn)的時間在前122年,即元狩元年。

這一年,漢武帝設立泰山郡,郡治博陽(今岱岳區(qū)舊縣),轄鉅平、奉高、牟、嬴等二十四縣,其中鉅平縣治即今天的泰安市岱岳區(qū)大汶口鎮(zhèn)。

自此,鉅平——古大汶口出現(xiàn)在歷史記載中。直到天保七年(556年),改泰山郡為東平郡,領博、梁父、岱山三縣,鉅平縣并入博縣,博縣縣治即今天的岱岳區(qū)舊縣。鉅平縣自此被廢除,其前后存在達700多年。我們知道,在正史中,縣級以下地域區(qū)劃記載是極難出現(xiàn)的,而遍查以后正史,也確實查不到鉅平縣以后的“大汶口”記載。

直到明代汪廣洋寫《鳳池吟稿》,卷五有詩《大汶口》?!而P池吟稿》成書于洪武三年(1370年)前,此為最早記載“大汶口”之名的文獻。據(jù)此可知,元末明初即有大汶口之名稱。從那以后,大汶口作為古鎮(zhèn)名稱正式出現(xiàn),各種與其相關的史料也不時出現(xiàn):如明喬宇(1464年~1531年)《渡大汶記》云“季夏三日,冒雨南行十里,嵐氣切衣。又五十里,至大汶口?!庇涊d了大汶口古渡;明畢自嚴(1569年~1638年)《三叟同游記》,記載了其于1637年3月24日,“晚宿大汶口,河闊水駛,有道人修橋焉”,他記載了明石橋,其史料價值彌足珍貴;如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了張延登于1637年3月在大汶口發(fā)現(xiàn)三葉蟲化石的事。如此文獻史料不勝枚舉,都一一列入《大汶口大事記》,原文則被載入《汶口詩文》中。

大汶口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其獨特的文化資源,帶來了大汶口商業(yè)的繁華,如山西會館院內所存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碑,記載了“北四城、洪源號、磷窯、增盛號、仁和號、萬成泰、通盛店、廣順和、東義和、義興號、永成店、春和堂”等30家商號店鋪的名稱。

1910年,津浦鐵路開通,在此設大汶口站,從而大汶口成為商賈云集之地。

1933年北洋理工大學調查報告中記載:“是地為附近各縣土產(chǎn)集中地,經(jīng)津浦鐵路,運銷他埠。”大汶口盧氏為大汶口古鎮(zhèn)的望族,當?shù)厝耸煺Z:“你一不姓盧,二不姓侯,你能什么能!”可見大汶口盧氏在當?shù)氐挠绊懥?。?jù)其家譜記載,盧明行于明代正德(1506年~1521年)年間自長清盧莊三遷來大汶口定居。此后數(shù)百年,譜系時斷時續(xù)。至今,盧姓仍然是大汶口鎮(zhèn)人口比較多的姓氏。

如今,到了泰安大汶口鎮(zhèn),依稀能看到大汶口曾經(jīng)繁榮的影子,但是遠古文明卻覓不到蹤跡。雖然大汶口文化在考古界非常重要,但這一發(fā)端于公元前6000多年前,直到1959年才被考古發(fā)掘的新石器時期的文化,對大汶口當?shù)鼐用駚碚f影響并不是很大,而且也極難分析出它對當前大汶口文化的直接或間接影響。

《登泰山 覽天下》

定價:58元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Hash:033997de112bdcda2a28f84c2f0825ed57373c61

聲明:此文由 山東友誼出版社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