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去的千年宋城——江西贛州

贛州市位于贛江上游,江西南部,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區(qū),地處南嶺、武夷、諸廣三大山脈交接地區(qū),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農(nóng)業(yè)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以發(fā)展橙、柚為主的柑桔生產(chǎn)的自然條件被中國科學院南方山區(qū)綜考隊認為在全國堪稱得天優(yōu)厚。礦產(chǎn)資源以有色、稀有金屬礦為主,素有“世界鎢都”和“稀有金屬不稀有”之稱,已探明鎢儲量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儲量全國第二。森林覆蓋率為74.2%。自然景觀有三百山、九連山、梅關(guān)古驛道。東江源頭國家森林公園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fā)源地。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墻、巍然壯觀的八境臺、郁然孤峙的郁孤臺、完整壯觀的文廟、藝術(shù)寶庫通天巖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qū),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就是從贛州開始的。1955年授軍銜時,僅興國將軍就有54名,興國縣因此譽為將軍縣。

贛州的主要景點有:

宋代古城墻

贛州古城墻,始建于漢代,距今有二千年的歷史,后來經(jīng)過南宋、元、明、清、民國,歷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使贛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長約13華里,高大雄偉的城墻,反映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

現(xiàn)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墻建于北宋嘉佑年間,是江南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城墻,也是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北宋磚墻之一。城墻平均高7米,從東門至西門長3.6公里,垛墻、炮城、馬面、城門都保存完好。

古浮橋

贛州古浮橋,學名叫惠民橋,又稱東津橋、東河浮橋、建春門浮橋。浮橋長約400米,連接貢江的兩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間(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整座浮橋分為33組,用纜繩把它們連接起來,然后用鋼纜、鐵錨固定在江面之上。贛江水運繁忙的時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開啟一次,讓船只通過。

文廟

贛州文廟位于江西省贛州老城區(qū)的東南,厚德路東段的北側(cè),是江西省保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立校址,屬省級文保護單位。文廟原占地約1000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分三組,采用平行軸線方式布局。

慈云塔

贛州慈云塔又名舍利塔,位于贛州城東,是一座典型的宋代高層樓閣式磚塔,為贛南古塔中的佳作。是古代慈云寺的附屬建筑。該塔由地宮、塔基、塔身、塔剎等部分組成,塔原高42米,現(xiàn)高49.9米,塔身平面呈六角形,共9級,塔中心空。據(jù)考證,該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距今已有980多年的歷史。該塔原來位于慈云寺內(nèi),故名“慈云塔”。此塔原來有登臨遠眺的功能:木構(gòu)件及出檐回廊每層用平座挑出塔身以外,便于人們佇立和行走,形成回廊,供游人登塔賞景。

通天巖石窟

通天巖地處丘陵,最高處為群玉閣所在的山脊,高度為192.96米。沿著這條蜿蜒曲折 的山脊,自東向西延伸著三個山凹。在這三個山凹中,分別有忘歸巖、觀心巖、龍虎巖、翠微巖和通天巖等五個景點,構(gòu)成通天巖石窟景區(qū)。 眾多的摩崖龕象和摩崖題刻,就鐫刻在這巖洞的懸崖峭壁之間。通天巖石窟現(xiàn)有摩崖龕象410尊,摩崖題刻128品,數(shù)量之多,藝術(shù)水平之高,在江南尚屬罕見。1988年,被國務(wù)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通天巖是我國南方古代石窟藝術(shù)寶庫,這里有江西最大的石龕造像群,共有石龕279座,石刻造像359尊。石刻造像均為佛像神祇,多屬唐宋時期作品。這些造像神態(tài)各異,精致俊美,是古石雕藝術(shù)的瑰寶。通天巖附近巖深谷秀,泉水涓涓,古木參天,冬暖夏涼,是游覽和避暑的好地方。

喜歡此文請為我點贊喔!

Hash:376eba4da40ba058178ff21e9aff339e3eab2fd5

聲明:此文由 懶人旅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