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突發(fā)奇想,打算大致沿著李白的足跡,揣摩他當初成詩成歌時的各種心境,以表敬仰。不料家人極力反對,雄心剛剛燃起一抹火苗,便被澆滅——“老大不小的,玩什么瘋魔?”
再不瘋狂,就更老了!現(xiàn)在還有心勁設想如此乾坤大挪移般的旅游線路,等老得想都想不動的時候,估計只會惦記喘氣了。
拗不過我那點念想,妻答應我隨便走走。我的念想,是從安徽當涂的李白墓開始,一直走到四川江油的青蓮鄉(xiāng)。李白在當涂醉酒溺水而亡,從其死地出發(fā),我逆行其來路,也是一種走法,或是一種活法。奈何,身不由己,只能隨便走走。這一“隨便”,就沒了騰挪空間,更沒了時間。這一“隨便”,我便選擇了安徽宣城。
據(jù)說,李白從53歲至62歲十年期間,曾七次來宣城游歷,觀賞江山美景,賦詩抒情,留下了42首詩篇。其中不乏我們耳熟能詳?shù)娜纭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a href='/jingdian/63130' target=_blank>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如《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青蓮才筆九州橫,一生低首謝宣城?!币簧巡虐廖锏睦畎祝瑢δ?a href='/jingdian/1893' target=_blank>齊山水詩人謝脁卻推崇備至。謝朓曾經(jīng)在宣城做過太守,李白便追尋著謝朓的腳步踏上了宣城的土地,尋訪謝朓遺跡。宣城市區(qū)有“謝朓樓”,原為謝朓在宣城做太守時的書齋。李白曾多次登樓攬勝,吟《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詩,以懷念謝朓:“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彼牧硪黄鳌?a href='/xuanzhou/' target=_blank>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也產(chǎn)生于此。
我是如此喜歡這首詩,故特意讓它以詩歌的形式展現(xiàn)如下: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所以如此掉書袋,是因為我這次既沒有去游桃花潭,也沒去尋謝朓樓,而僅僅是在敬亭山山腳的賓館小住了一晚。本想在敬亭山上走一圈,起碼拜訪一下“太白獨坐樓”,竟然也半途而廢。貿然成文,如果不直白地引用這些典故,怕鎮(zhèn)不住場面。
想想很是汗顏。畢竟不是一人出行。若是一人,便可率性而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撞他個滿面風花雪月?,F(xiàn)實,不是。
遺憾之余,竟然對《獨坐敬亭山》略有領悟——為何“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因為山不會走。身不由己的云,會飄,為食而亡的鳥,會飛。唯獨,山不會離你而去,除非,山崩地裂。縱然山形不再,山石還在。
山不會老,人會老。在人類有限的生命里,是感覺不到山的老化的。肉眼所見,我們感受不到珠穆朗瑪峰的隆起。但是,人的青春,最多二三十年。人老珠黃,歲月不再,你我可還能郎情妾意?
山不會言語,人總會埋怨。孩子在父母的嘮叨中成長,夫妻在愛人的嘮叨中相互磨礪,父母在孩子的嘮叨中老去。人類的嘮叨埋怨,消磨了多少幸福時光?但是,幽靜的山谷,悄無聲息。偶有聲響,你會稱其為“天籟”。
古來圣賢皆寂寞,李白一生飽嘗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世態(tài)炎涼,唯有寄情于山水。他一個人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看著鳥兒從山中高飛遠去,望著白云在空中越飄越遠,只有敬亭山一動不動,深情地望著自己,人看山,山亦看人。于是,觸景生情,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贝藭r此刻,敬亭山成了詩人唯一的知己。
我所以絮叨至此,也算內心對李白的再一次仰慕吧。他日“賊心”不死,我當逆行至青蓮鄉(xiāng)。(完)
Hash:cbfce97645c01dd809445f76b41c03a05894f902
聲明:此文由 談談何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