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博物館藏清代名臣尹繼善墓中出土御賜龍袍
”
這件龍袍出土于錦州市太和區(qū)營盤鄉(xiāng)董家溝村的尹氏家族墓地,主人是清代名臣尹繼善,他曾先后四次出任兩江總督。
尹家有三代人受皇帝恩寵,嘉慶皇帝曾褒獎尹家:“名重三朝三相國,勛隆一代一賢臣”。尹繼善還是雍正、乾隆兩朝封疆大吏中的領袖人物。
目前錦州市博物館保存著的20件出土文物,見證了尹繼善傳奇的一生。有專家分析,這件龍袍可能是尹繼善死后由皇帝御賜。
御賜金絲龍袍見證尹繼善的身份地位
春節(jié)期間,錦州市博物館展廳內(nèi)的一件古銅色的龍袍格外吸引游客。錦州市博物館副館長劉振陸告訴記者:“作為清代鼎盛時期的一位封疆大吏,尹繼善墓中發(fā)現(xiàn)的文物均十分珍貴,龍袍是其中之一,保存較為完好?!?
據(jù)介紹,尹繼善墓是在1956年被附近村民發(fā)現(xiàn)的,當時包括尹繼善及其一妻一妾共3個墓葬,全被盜掘,大批珍貴文物流失。
劉振陸說:“發(fā)掘時,尹繼善的尸體保存完好,皮膚有彈性。其頭戴緞帽,頸佩朝珠,身穿朝服,腰扎白玉軟帶,系著煙槍,足穿青緞白底官鞋。這些隨葬品現(xiàn)在都完好地保存在博物館中。原來墓地設有的石碑、石像、石供桌以及碑石等,都已遺失?!?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尹繼善是滿洲鑲黃旗人,章佳氏,是清朝雍正、乾隆時期的重臣。雍正元年(1723年),尹繼善隨侍皇帝左右;雍正五年,尹繼善被升為戶部郎中;雍正六年,尹繼善又被提拔為江蘇巡撫,那時他年僅32歲;雍正七年,出任河道總督;雍正九年,尹繼善當上了兩江總督,成為一員封疆大吏。
劉振陸說:“尹繼善從政6年便當上巡撫,第八年又官至總督,這在清朝就是一大奇跡,甚至連乾隆也曾戲稱‘八年至總督,異數(shù)誰能遘?’而就在尹繼善獲寵,一路高升的同時,他賦閑在錦州家中的父親尹泰也時來運轉(zhuǎn)。雍正元年被擢為內(nèi)閣學士、左都御史等職;雍正七年,80多歲的尹泰升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錦州市博物館館長鄭志宏介紹說,據(jù)《錦州市文物志》記載,尹繼善是雍正、乾隆兩朝官僚中極具影響力的領袖人物,乾隆皇帝評價尹繼善說,各地總督、巡撫頻頻“趨而效之”,最后都成了“尹繼善一派”。
文治武功、為官善任,以百姓利益為重
尹繼善之所以能受如此器重,主要原因是其才能與為人有過人之處,他為官的特點之一就是愿意為老百姓謀求實惠。
據(jù)《清史稿·尹繼善傳》記載,雍正七年,尹繼善出任江蘇巡撫的第二年,便向雍正上疏,建議漕糧每石征收漕費六分,一半給旗丁,一半給州縣,作為辦漕之用。與此同時,尹繼善嚴禁漕運中的各種陳規(guī)陋矩,并暗中查訪,懲治了一批不法官員。從此,百姓的負擔大為減輕。
尹繼善出任兩江總督時,曾發(fā)布賑濟公告,嚴禁下屬官員侵占賑災物資,一旦發(fā)現(xiàn),必定嚴加處治。尹繼善出任川陜總督時,在樂山等地開采銅礦,讓貧苦的百姓前來務工,促進了當?shù)?a href='/jingji/' target=_blank>經(jīng)濟的發(fā)展。
乾隆十三年(1748年),江蘇巡撫安寧不顧物價昂貴,下令大量采購倉糧,弄得民怨沸騰。尹繼善密奏乾隆,制止了安寧的蠻干。乾隆十六年,災荒剛過,物價偏高,尹繼善命令治下的州縣采買倉糧時只買一半的量,如果倉庫存糧到了一半就暫停購買。如果糧價上漲,就必須立即停止購買糧食。保證了糧價平穩(wěn),安穩(wěn)了人心。
除了勤政為民,尹繼善在軍事上也很有建樹,他為平定叛亂,維護國家統(tǒng)一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尹繼善出任陜甘總督。他積極備戰(zhàn),籌措軍需,下令所有備戰(zhàn)的戰(zhàn)馬和駱駝必須膘肥體壯,訓練有素。如果有人以老弱病殘的馬匹充數(shù),或者達不到數(shù)量要求還不補充的,他都要求部下一律查清并報到他那里。同時,尹繼善還派人勘查道路以及水草分布情況,以保證大軍出師順利。
同年六月,尹繼善又針對準噶爾的最新情況提出了十條措施用以御敵。這些措施為后來清軍出師平叛打下基礎,在平定叛亂之后,乾隆設宴款待歸降的部落時,特地把已調(diào)任兩江總督的尹繼善找來作陪,據(jù)《宮中檔乾隆朝奏折》記載,乾隆諭曰:“江南總督尹繼善,厚重有體,來與斯會。足壯觀瞻。”
劉振陸介紹,乾隆三十年(1765年)尹繼善結束了長達數(shù)十年的封疆大吏生涯,赴京出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乾隆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尹繼善去世。據(jù)記載,尹繼善死前,留下遺囑,將其奏稿盡焚,不立墓碑。
尹家后人大部分搬離原住址
據(jù)《清史稿·慶桂傳》記載,在尹繼善的兒子之中,第四子慶桂延續(xù)了尹家的榮譽。慶桂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被授予戶部員外郎,之后歷任內(nèi)閣學士、副都統(tǒng)、參贊大臣、將軍、都統(tǒng),兵部尚書,署理甘肅總督等職。
嘉慶四年(1799年),慶桂出任刑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嘉慶九年(1804年),年過七旬的慶桂得到嘉慶皇帝的褒獎:“名重三朝三相國,勛隆一代一賢臣”。內(nèi)閣大學士在清代是正一品的官銜,相當于宰相,而在中國歷史上,祖孫三代連任宰相的情況并不多見。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慶桂去世。因為尹繼善不愛錢財,所以積蓄不多。當他去世后,幾個兒子分到的遺產(chǎn)很少,除了慶桂官職一路高升家中情況稍好,但也難稱富足外,其他幾個官職低微的兄弟生活中則經(jīng)常捉襟見肘,有的甚至要憑借典當東西度日。而在慶桂去世之后,尹家也不復以往的輝煌,趨于平淡。劉振陸告訴記者,錦州太和區(qū)董家溝村基本沒有尹家人居住。
文物檔案
龍袍
龍袍,即皇帝的朝服,因袍上繡龍形圖案,故名龍袍。清代的龍袍,繡有九條龍。這件龍袍的下擺有許多彎曲的線條,被稱作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一座寶山,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義之外,還有“一統(tǒng)山河”和“萬世升平”的寓意。龍袍上繡有各種寓意吉祥、色彩艷麗的紋飾圖案。在龍袍上最顯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兩肩繡有四條龍,前后衣襟部位也繡有四條龍,第九條龍繡在里面的衣襟上,共九條龍。長138.5厘米,胸寬71.5厘米,下擺寬122厘米,保存完好。有專家分析,龍袍應該是在尹繼善死后所賜。
金絲編織嵌碧璽蟬飾件
應為尹繼善或其妻妾的飾品,長3.2厘米、身寬1.5厘米、厚0.7厘米,保存完整。
在古代,蟬的飾品很常見,寓意也很多。女性佩戴象征著圣潔、純真、清高;蟬,又名知了,是知道的意思,也寓意聰慧。夏天蟬的鳴叫十分響亮,男性佩戴有著一鳴驚人、平步青云之意;此外,蟬是周而復始、延綿不斷的生物,也寓意著子孫滿堂、生生不息。
尹繼善與曹雪芹的故事
建石舫起名“不系舟”
在今天南京總統(tǒng)府景區(qū)的煦花園湖中,有一處著名的景點名叫“不系舟”?!安幌抵邸笔且蛔?,建于水上,石舫上有一座書屋。
“不系舟”之名便是當時的兩江總督尹繼善所起。乾隆十一年,剛剛建好石舫的尹繼善在《題不系舟》詩前小序中寫道:“金陵使院西偏,舊有室三楹,如半舫。丙寅(1746年)春,余葺而新之,顏其額曰‘不系舟’,蓋取南華之義?!?/p>
1755年,為迎接乾隆第二次南巡,尹繼善重建了石舫上的書屋,并且修葺了石舫,也就是今天人們所看到的石舫。1757年,第二次南巡的乾隆看到湖中穩(wěn)穩(wěn)的石舫,想到唐代名臣魏征對唐太宗說的“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比喻,又想到現(xiàn)在國泰民安,十分喜悅,提筆寫下了“不系舟”三個字。
乾隆還作了一首詩:“石難為舫盡人知,舫竟石為宛若斯。倚著匡石聊屬句,欣于茲亦懼于茲”。道出了乾隆心中對當時君和民關系的一絲欣慰和一點惶恐。尹繼善將原來的“不系舟”匾額摘下,換成乾隆御筆所題。
民間另有一個傳說,可見尹繼善才思敏捷。
乾隆問:“可知朕取名何意?”
尹繼善笑答:“此舫乃大清吉祥物,任憑風吹浪起,何須繩纜,大清江山固若金湯?!?/p>
乾隆點頭,又問:“你這湖面甚小,置這一舫,豈不是一篙便可將船撐向彼岸?”
尹繼善答:“皇上圣明,此舫乃石質(zhì),皇上駕駛此舫,實為萬壽無疆,大清前程無量,是永遠沒有彼岸可言的?!鼻÷牭竭@樣的回答十分滿意。
與曹家交好,危難時為曹雪芹報信
在《紅樓夢》中,尹繼善所建的“不系舟”也被曹雪芹寫到書中。
原來,童年時的曹雪芹就住在兩江總督府南邊一街之隔的江寧織造府。雍正初年,家族沒落的曹雪芹遷居北京。1759年,45歲的曹雪芹回到南京,投奔了尹繼善,在他的兩江總督府中當了幕僚。故而曹雪芹就把“不系舟”寫進了《紅樓夢》之中。
如《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就有賈寶玉忽然想起 《南華經(jīng)》:“泛若不系之舟”。此外,還有賈母讓伶人到對面石舫奏樂,樂曲通過水面及周邊建筑的反射傳來,清潤悠揚,這樣的描寫,正是賈母觀看“不系舟”上表演的情景。
晚清時期,“不系舟”受到破壞,歷經(jīng)幾次火災后只留有石質(zhì)船身立于水中,保存至今。
說到尹繼善和曹雪芹的關系,并不僅僅是總督和幕僚這么簡單,他們還是很好的朋友。
據(jù)資料記載,尹繼善初到南京擔任兩江總督時,曹家已經(jīng)遷到北京,但尹繼善卻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仰慕已久,曹寅是康熙時期的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
1760年,曹雪芹正在尹繼善府中做幕僚,這時他寫的 《石頭記》(即《紅樓夢》)已經(jīng)廣為流傳。
另有一個傳說,說有一天,乾隆皇帝在八皇子府上發(fā)現(xiàn)了 《石頭記》一書,《石頭記》當時被認為是“邪書”。乾隆發(fā)現(xiàn)八皇子竟然偷看,十分惱怒,決心要弄清原委。此事很快傳到尹繼善那里,尹繼善把消息告訴了曹雪芹,讓他立即逃走。后來在八皇子等人的協(xié)助下,此事被搪塞過去,曹雪芹才避免了一場大禍。
● 本文由?尹氏文化傳媒原創(chuàng)(ID:yinszq)。
贊賞
Hash:c3919ef67bf894d8ccc2b21696ca29ede73b2699
聲明:此文由 尹氏家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