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血脈庫楚河 風光旖旎大濕地

紅色血脈庫楚河 風光旖旎大濕地 ——地委宣傳部、地區(qū)文聯、地區(qū)作協赴松嶺采風作品選登

秋思——南甕河觀光塔夜拍有感

□徐林

盡覽濕地九月霜,清溪婉轉游大荒。

云卷云舒高天遠,雨綿雨寂沃野黃。

金秋佳色邀知己,銀河夜問洗素妝。

把酒憑欄縈思緒,明朝日照輝煌。

望星空

龍山探秘

□敖建梅

一直對松嶺區(qū)深山里的飛龍山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金秋時節(jié),隨“金秋·松嶺行”文學采風活動組實現了我這個夙愿。

采風組經過一路顛簸駛進飛龍山景區(qū)時,我突覺心跳加快,莫名的緊張,終于要目睹聞名遐邇、有仙則靈的飛龍山了。

飛龍山景區(qū)占地面積大約10平方公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遠處高低錯落、造型奇特的石林景致。隨著導游員的講解描述,我對飛龍山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如萬畝杜鵑花海、地質奇跡景觀等。

徜徉在滿山黃綠相間的樹木中,呼吸著新鮮怡人的空氣,步履輕松地沿著木棧道爬到山頂。目測景區(qū)石林景觀長約200多米,其核心是一座形似飛龍的石山,鑲嵌在莽莽林海間,頭部碩大,龍嘴怒張,似向蒼天吞云吐霧,仿佛凌身騰空而起。實際上這是一處裸露于山頂的石梁,蜿蜒曲折,若隱若現于草木之間,石海之內。其形象粗獷,大有豪爽、桀驁、豁達的興安人的性格,這里不僅成為飛龍山的核心景觀,更是成為飛龍山文化精神之所在。

而飛龍山又一令人震撼的是鬼斧神工的地質奇跡景觀:其形成地質特色是節(jié)理和劈理,節(jié)理是花崗巖巖漿,由地下深處向上浸入,并到達地殼的過程中,冷凝收縮而產生的裂隙構造,各個方向的節(jié)理將花崗巖切割成不同的立方體,這些立方體在風化和流水的作用下,又發(fā)生種種變化,最終形成千姿百態(tài)、變化萬千的花崗巖地貌景觀;劈理是巖層、巖體和礦體在受力后,沿著一定方向劈開,或大致平行的密集薄層,或薄板的裂隙構造,劈理的存在,使得巖石在被用力敲擊時,更容易沿劈理面被劈開,由此種種便形成了大自然神奇的佳作。

在穿越密林中,路遇一處浩瀚的石海,有一株珍貴的樹種——黃菠蘿頑強屹立著,讓人由內而外生出一種崇敬,而那些默默無聞的石頭上都布滿了青苔,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久遠……

贊嘆地質奇觀、嘆惋錯過杜鵑花海,然而,這何嘗不是對人生的一次深刻感懷,適可而止、意猶未盡,這才讓生命的過程充滿期待,在稍許遺憾中,更該珍惜當下的每一寸時光,這或許便是此次采風活動帶給我的更深的觸動……

霜秋

涅槃南甕河

□孫喜軍

三十多年前,站在南甕河大橋的橋頭上,我想象不出三十多年以后,自己還會再次站上這座橋頭,用另外一種視角,觀賞時空另一端的風景

世界就像一個大轉盤,走過的每一處,都將成為這個大轉盤上再次重逢的景觀。

那時的我,才二十出頭,剛剛走出學校,父親就把我放逐到了這片人跡罕至的野河之濱。之于父親,是失望間對兒子一場肉體的審判;但對于一個不自量力與命運抗爭的人,大概可以算做一場精神的救贖。我到這里的時候,大橋的主梁已經建了一半,長著一雙長腿的隊長安排我到工地同另外七八個灰頭土臉的力工扛大鐵。

這是一片陌生的天地。草樹豐盛,野獸常常出沒于駐地,偷偷舔食垃圾里的鹽漬。河水清冽,滋生著種類繁多的魚、蚌、螺、貝,一塊鐵絲網隨意圍成的蓄籠,丟進水里,就可以捕捉到許多魚和蝲蝲蛄。工友們每次只挑揀幾條大個的細鱗、哲羅,其余的都倒到土岸上。我常將工友們倒掉的魚蛄之類再推到河里,遭到來自工友的一兩聲嗤笑。

我曾捉到一頭巨大的瞎蠓,裝滿了一個火柴盒。它生命力極強,一周以后,還動著腿,活著。

那天是我第一次走上工地,一片濕泥的草叢里,隨意堆放著大堆的鋼筋。我不知道大鐵是什么鬼,直到他們帶我走到那堆鋼筋跟前,我才知道,他們所謂的大鐵就是這種鋼筋。足有酒盅那么粗,兩米一個人,一齊哈腰抓起鋼筋,再一齊放在肩膀上。就像一把鈍刀,一下子剎進了有細嫩的肉里。不會干活,步調也和人家走不到一起,左搖右晃,大鐵就像銼刀一樣,兩根大鐵扛完,肩膀上就已經是皮開肉綻了。

那天晚上,下班回到帳篷里,脫衣服時,發(fā)現肩頭與衣服沾在了一起。想也沒想,就像撕下一塊膏藥,“呲啦”一聲扯了下來。十天后,我的肩膀練成了鐵肩,只要不趴下,它什么都扛得起來。

整天的黃豆湯、干巴咸菜,沒滋沒味,難以下咽。看著落霞與孤鶩,突然開始懷疑自己的明天。于是,我再次拿起了筆,開始了生命的蛻變。

直到今天,我跟隨筆會,再次站在南甕河大橋的橋頭上,想要找回那天的感覺。卻發(fā)現,自己竟然再也找不到烈日與泥淖中的那個我了。

歲月如梭,山河依舊。時光兩端的我,久久地對望著生命的涅槃。

水調歌頭·吊抗聯三支隊英烈

□王志遠

烽火連極塞,雪嶺記殊勛。

興安鏖戰(zhàn),重圍擊破走殘軍。

幾簇露營篝火,千里橫天霜雪,

苦斗顯精神。

血寫中華史,勇復漢家魂。

驅倭奴,洗國恥,蕩劫塵。

茫茫林海,長憶英烈拯斯民。

往昔揮戈退日,今歲同心逐夢,

氣象景然新。

戰(zhàn)跡英雄地,萬古志猶存。

濕地暢想

□李瑩瑩

第一次去南甕河是五年前的夏天。之前只知道是大美濕地,一直心生向往,想一睹她的芳容。終于有機會,為了陪南方來的朋友,我們幾家驅車向北,清晨穿越層層迷霧,走進了這個神秘的地方。

綠草芬芳,魚兒歡跳,鳥兒歌唱,蝴蝶蜻蜓縈繞,還幸運地見到了奔跑的狍子,水中的野鴨。孩子們歡呼雀躍。那時還有觀光飛機,不僅可以一覽眾山小,還可以一覽眾河流。南甕河濕地,區(qū)別于其他濕地,因為它是在大森林的懷抱,遍地是鱗次櫛比的美麗小島,小島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其他多種植物。孩子歡呼:快看快看下面的河好像巨龍在蜿蜒盤旋,快看快看還有好多小島,那個像天鵝、那個像大熊、那個像老虎,孩子們展開了天真的想象。在地上看南甕河就像柔美婀娜的少女,鳥瞰南甕河又像男子一樣雄渾霸氣,天上地下有著別樣的美麗與神奇。

金秋9月,由單位主辦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采風筆會、攝影家采風活動,我有幸又來到了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南甕河。這次不是去游玩,而是工作。有壓力就有動力,去之前我便查閱了一些資料,對南甕河有了更加翔實的了解。

南甕河——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是亞洲第一大島狀林濕地。雄踞大興安嶺東部伊勒呼里山南麓。20多萬公頃的面積里,森林面積14萬公頃,濕地面積9萬多公頃。保護區(qū)里,已發(fā)現的植物800余種,野生動物49種,鳥類216種,兩棲爬行動物及魚類44種,幾乎涵蓋了大興安嶺寒溫帶原始林區(qū)所有的陸生、濕生、水生生物類群物種。

說南甕河是地球之腎,是當之無愧的。這里是中國北部內陸流域嫩江的源頭,豪邁的南甕河,是東北平原及華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對氣候變化和嫩江流域的防洪抗旱起到調解功能,更為嫩江流域2000萬人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充足而純凈的水源。

天哪,在我的身邊竟有這么好的地方。

這一次我又見到了南甕河的另一種美,秋色。少女換了新妝,碧綠的外衣換成了五彩衣。我們一行人登上觀光塔,五花山色盡收眼底。攝影家激動地記錄這美妙時刻,作家們朝遠處吶喊,想把此刻的心情抒發(fā),更會用他們手中的筆留下美好回憶。

霞光微露的早晨,有幸在這五花季節(jié)又領略了薄霧把群山蒙上了一層輕紗。霜氣凝結,晨光映照,閃爍出五彩光芒,又是別樣的美。有整宿不睡的攝影家,記錄別人眼中見不到的美。寂靜的夜晚能聽到遠處狍子的叫聲,大鳥從身邊飛過,這又是怎樣的生態(tài)之美。

濕地如人體中的腎臟,保護著人類以及萬物的生息,山河大地都是有靈性的,人類若傷害它,便是傷害人類自己。南甕河濕地,我們都要好好對待它,讓它永遠造福人類,造福這一方百姓。讓我們的家鄉(xiāng)——大美興安,更加美麗動人。

濕地大寫意 松嶺續(xù)華章

——地委宣傳部、地區(qū)文聯、地區(qū)作協赴松嶺采風側記

李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碧旄咴频锔邭馑?,遵循著古驛路的足跡,徜徉在興安嶺的秋色海洋,一路綿延萬里的莽莽林海郁郁蔥蔥,色彩繽紛的五花秋色裝點著崇山峻嶺,一路向北,感受詩與遠方。

第一次以采風之名領略興安嶺的山水之美,心中難掩興奮之情。驅車行駛在寬闊平坦的柏油路上,耳邊微風拂過,天邊白云朵朵,直奔此行目的地——松嶺區(qū)。作為從大興安嶺出發(fā)向北第一站,“松嶺”的名字自帶層巒疊嶂的蒼翠之感。踏入松嶺區(qū)內,稍事修整,直奔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庫楚河戰(zhàn)役遺址。

斗轉星移,花落花開,70余年來,奔流不息的庫楚河水承載著抗聯三支隊浴血奮戰(zhàn)的悲壯蜿蜒向東,把英雄們的偉大壯舉和頑強抗敵的精神一路傳頌。沿著新修葺的木制棧道,我們帶著一束金黃的菊花,默默地行進在曾經被烈士鮮血浸染的山地上。松柏滄桑,白樺無言,把菊花輕輕地放在紀念碑前,肅然而立。跟隨著解說員回首當年的那段歷史,尤其是聽到時任宣傳科長的陳雷同志右手腕動脈被子彈打斷,鮮血濺出一尺多高,大家把繃帶撕成條用削干凈的樹條頂著藥布往斷開的血管里塞才止住血噴的時候,不禁難忍悲憤和心痛的淚水。淚眼蒙眬中,望著天邊的朝陽,閃爍的光線與淚光互相交融,當時奮戰(zhàn)的激烈場面在眼前跳動,那沖天的血柱把天邊染成了一抹燦爛的紅。

從庫楚河畔返回,留下了寄托哀思的黃菊,也留下了默默的祈禱和祝愿。告慰先烈,勇往直前,骨子里不由得有種鏗鏘如鐵的雄壯和豪邁。帶著這種雄壯和豪邁向下一站出發(fā),去往被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環(huán)繞的神奇之地——飛龍山。

“飛龍山”之名取自松嶺林業(yè)局飛龍山杜鵑嶺石林中一塊神似飛龍的山石。石林由5處層疊入云的水溶花崗巖組成,周邊樹林繁盛茂密,興安杜鵑漫山遍野,野生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石林是飛龍山的重要組成部分,石蛙探林、牛官守林、金蛇吐瑞、神龜望月等,栩栩如生,構成了雄奇幽雅的地貌風情。巖畫位于最高聳壯觀的山峰之上,目前已發(fā)現三百余幅,由手指粗細的紅色線條繪制而成。與我們同行的有松嶺區(qū)聘請的省社科院的巖畫專家,他研究松嶺區(qū)尤其是飛龍山巖畫而撰寫的論文即將發(fā)表,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在大興安嶺生活了三十多年,也多次來過松嶺,都是途經。此次采風之行從庫楚河到飛龍山,有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境。沒有料到美麗的邊塞小城,有如此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就巖畫而言,就要追溯到1萬多年以前。據專家考證,飛龍山巖畫是鮮卑人的遺跡,每一幅圖片所描繪的場景都反映出當時的風土人情。觸摸著被歲月洗濯過的每一塊巖石,穿越了萬年的時空,與古人相望于歷史的隧道,那一幕幕鉆木取火鐵鉤叉魚的場景浮現在眼前。天邊飛來一群色彩斑斕的鳥兒,啁啾穿梭于林中,喚醒了在歷史長河中沉醉漫游的一行人。

我們戀戀不舍的返程,心中無限感慨。無論是曾經硝煙彌漫的庫楚河畔,還是有著珍禽異獸的飛龍山上,都與蜚聲國內外的南甕河濕地有著共同的特點——純天然、原生態(tài)。為了保存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稀有資源,松嶺始終把生態(tài)建設放在首位,森林覆蓋率、活立木、森林蓄積量連續(xù)5年實現“三增長”。森林經營樣板基地被評為“全國一等”建設單位。生態(tài)旅游、綠色礦業(yè)、生物醫(yī)藥、森林食品“四大產業(yè)”提檔升級。先后建成嫩江源、飛龍山、砍都河濕地公園和303工段等景區(qū)景點成功舉辦首屆濕地文化節(jié)、國家森林旅游節(jié)、嫩江源全國攝影大賽,圓滿完成了第八屆中國自駕游房車露營大會南甕河站任務,干部職工內生動力和發(fā)展活力顯著增強。

落日的余暉灑在綠意盎然的葉片上,給小城之秋渡上了一層金燦燦的邊兒,充盈著喜慶祥和、向上進取的磅礴之氣。采風之旅在夕陽中徐徐落下帷幕。明天,將又是一個詩一般的開始。

層林盡染

秋之眉

庫楚河水靜靜流過——拜謁庫楚河戰(zhàn)役紀念碑

□漠北

細雨綿綿,秋意向遠

這一刻,帶著所有的虔誠

進入伊勒呼里大山

80年前的槍聲和吼聲

頓時響徹庫楚河畔

抗聯三支隊的每一名戰(zhàn)士

都是一棵棵筆直的大樹

頂著天,立著地

根,深深扎在白山黑水

而我們,只是大樹下的茂盛枝丫

今天的黑土上

曾經血跡斑斑

每一滴殷紅血

都像怒目而視的利劍

刺向侵略者,果決且勇敢

視死如歸的抗聯戰(zhàn)士

血管打斷,意志卻從未被擊穿

樹枝纏上紗布

堵住身體上的槍眼

殺敵的怒火發(fā)自胸腔

拜謁80年的這一段歷史

每個字都是用鮮紅的血

九十二個名字,已殘缺不全

他們的鮮血流進了黑土

待到大雪紛紛時

在一片潔白里

雪泥飛鴻

是一首簡短的史詩

默立在紀念碑下

我聽見風中白樺與青松在交談

它們深情而低沉地默念著:

一個個與大山一樣厚重的名字

秋韻

獻上一朵小花

□韓學會

仲秋八月,我跟隨作家采風團來到松嶺區(qū)壯志林場8公里外的庫楚河畔。這是此次采風筆會的重要一站,也是憑吊革命先驅的目的地。

走進庫楚河,內心便下意識地肅穆起來。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塊花崗巖尖頂石碑,石碑上鐫刻著“庫楚河戰(zhàn)役紀念碑”幾個紅色大字,透過這幾個紅色的文字,一段血雨腥風的歷史浮現在了我的眼前。

這是一場血戰(zhàn)。

三個多月的殊死戰(zhàn)斗,百余名抗聯戰(zhàn)士,打到最后,只剩下11人。14年的抗日史,發(fā)生在大興安嶺的著名戰(zhàn)役中,這是最慘烈的一戰(zhàn)??孤撊ш犚惨虼嗽诖笈d安嶺樹立起這不朽的豐碑。

據史料記載,抗聯三支隊曾先后轉戰(zhàn)黑河、呼盟、畢拉河、大楊樹、松嶺、新林、呼瑪等多地。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

前后三個月,搗毀日偽黃金、木材生產線,襲擊日偽伐木作業(yè)區(qū),繳獲給養(yǎng)和馬匹。三越伊勒呼里山,行程2000余公里,歷經大小戰(zhàn)斗30余次,消滅日偽軍100余人,俘虜偽軍300余人,繳獲槍支300余支,子彈幾萬發(fā),馬500余匹,黃金20余兩,糧食百余噸。

面對頑強的抗聯三支隊,日本關東軍派出重兵力向三支隊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進攻。

當時的三支隊是在大興安嶺的極寒天氣中且供給極為困難情況下與日偽開展的殊死搏斗,日偽關東軍的瘋狂反撲,給三支隊造成了嚴重的減員,1942年1月,三支隊還有戰(zhàn)士170多名,到2月中旬,就已經減員到25人,又經過五六天的連續(xù)行軍和戰(zhàn)斗,只剩下13人,其中還有8名傷員。

抗聯戰(zhàn)士們在突圍中連續(xù)走了3天到達南甕河,不幸又與南甕河討伐隊遭遇。正面激戰(zhàn)中,三支隊又犧牲了1名戰(zhàn)士,并擊斃了討伐隊隊長。經過七天七夜的生死搏斗,2月26日,三支隊余部共11人在王明貴、陳雷帶領下離開松嶺,前往設在蘇聯境內的東北抗日聯軍北野營,經過整訓后,編入東北抗日教導旅。1945年“八一五”東北光復后,教導旅的同志配合蘇聯紅軍先后進入東北,參加到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行列。

1985年原三支隊領導王明貴、陳雷同志來到庫楚河戰(zhàn)役遺址尋訪故地,憑吊先烈,立下“庫楚河戰(zhàn)役烈士殉難地”的墓碑。

美好的生活是建立在抗日戰(zhàn)爭的廢墟之上,今天幸福之花是先烈的鮮血澆灌出來的。我們緬懷先烈,告慰忠骨。

庫楚河戰(zhàn)役烈士永垂不朽!

樺林秋月夜

□王善勤

與松嶺結緣,是幾年前去其境內的飛龍山拍攝杜鵑開始。聽說影友發(fā)現了一片很獨特的杜鵑,便被熱心的松嶺影友召喚而來?!帮w龍山”地質公園,山的周邊,遍生杜鵑花海。獨特之處,花色凝重沉靜,漫山遍野,一片片、一簇簇;枝干,對比其他地方杜鵑,這里杜鵑枝干粗壯彎曲,像梅花枝干,盤曲的虬枝老干,枝葉茂盛,高低疏密有致;山是有石塊堆砌疊加而成的石林,壯觀、突兀、崢嶸。石林齒齒,高低錯落,千姿百態(tài),造型獨特。若是在南方,這石林也就司空見慣,在大興安嶺可實屬罕見,想想它是歷經了數百萬年的地質變遷才形成的,今天能一睹它的絕世生態(tài),也是件幸事。

在大興安嶺森林中間有許多大濕地,松嶺境內的南甕河濕地便是嫩江的源頭。南甕河濕地和大興安嶺境內的上千條河充分滋養(yǎng)著地球僅有的四塊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

四季里,源頭濕地景色迥異,我最偏愛的就是濕地秋天??赡苁巧谇锾斓木壒?,對它的濃郁奔放的色彩總是情有獨鐘。南甕河島狀林濕地是“興安十大名片”之一,原始森林莽莽蒼蒼,山溪密布,河流彎曲,湖泊相連,水流舒緩,水質清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著獨特的島狀林濕地景觀;保護區(qū)內是獸類和鳥類理想的生存棲息地,吸引大量的留鳥和夏候鳥在此繁衍生息,是亞洲鳥類重要分布地。這里的秋,天高云淡,蔚藍的天空純凈的像一面鏡子沒有一絲污染,偶爾,一群大雁從天上飛過,濃烈的秋陽,將秋高氣爽深情的潑灑進多布庫爾與南甕河。

夜晚住進南甕河木屋,木屋建在樺樹和落葉松林子里。通向木屋是一條彎曲木棧道,木棧道兩邊安裝許多太陽能地燈,地燈盡頭一片樺林,樺林上面空曠的天空中月亮懸林梢。這樣靜謐的月夜給人帶來的感受是任何一座城鎮(zhèn)無法給予的。屋里很冷,我便想獨自去屋外棧道附近拍幾張樺林月色的照片。棧道邊不遠處就看見幾棵白樺,再遠就是黑漆漆的落葉林和幽靜的遠山。中秋前的月亮正好掛在樺樹和那片漆黑落葉樹林之間,天地一色,空曠幽遠。眼前的木棧道、小木屋、濕地草叢、彎曲河流,真的被這番樺林秋月景色驚艷到了,就算是月夜獨自漫步心也會瞬間陶醉。

沿著棧道漸漸離開木屋遠了,拍攝中突然就被像狗不像狗叫聲所驚醒,說它像狗,是它叫聲的前半部很像,可后半聲直到尾部又是抻長的。平時我不但不討厭害怕狗,還很喜歡狗的一切,就當它是狗吧,也可能是濕地公園里的工作人員養(yǎng)只狗做陪伴。我便跟著它還學了幾聲叫,心里還暗暗偷樂。濕地的夜越來越涼了,感覺拍攝盡幸便回木屋休息。同屋的二木大哥問我月亮咋樣了,我說月落林梢了,原來他就想等月亮下山去拍幾張南甕河的星軌。先前拍的那幾張嫌月朗星稀不好看,他就等著月亮西沉。我躺下,他起床,獨自去拍。不到兩刻鐘,他返回木屋將我喊起,說外面太寂靜了,沼澤和林子里好像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人,連草叢里突然飛出的鳥都讓人頭皮發(fā)麻。

這個夜晚,注定又是無眠,兩個人結伴互相壯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拍攝直到天明。期間,黑暗的山林里又吼出幾聲像狗不像狗的“傻狍子”叫聲。

這原本就是鳥獸棲息生存的美麗家園,可能我們這樣莽撞不期造訪,似乎也給它們帶來了很多煩躁與不安,連性情溫順的傻狍子仿佛也在給我們以警示,它的叫聲,在那個金秋月夜和以后時光里讓我心生許多對大自然的敬畏感。

龍行秋野

(本版書法攝影作品均由徐林創(chuàng)作拍攝)

(來源:大興安嶺日報社)

Hash:4e842e4b48ee92fc9993b83caa4611d11a3ad8b8

聲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大興安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