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戶外群最受歡迎的紅色旅游圣地——斑竹山

  九十年,在歷史的長河里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對于斑竹山這片紅色熱土來說,卻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歲月,見證著它備受矚目的過去、現(xiàn)在與欣欣向榮的未來。   因為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斑竹山的重視,鎮(zhèn)里打算組織人員編寫一本關于斑竹山的校本教材,把這里的革命故事、紅色文化進行介紹發(fā)揚。于是,我有幸和學校的幾位老師一起參加了赴斑竹山的采風活動。我們驅車來到了斑竹山腳下的紅旗水庫。陰天的紅旗水庫似披上了一層薄紗,縷縷輕霧在水庫上方徘徊。初到斑竹山,依山傍水的秀麗景色便映入眼簾。

  我們把車停到附近打算徒步登山。新修的水泥路從山下一直修到了臨近山腰,據(jù)說足足有4公里長。聽人介紹說,斑竹山地勢險要,路沒修通前,山鄉(xiāng)閉塞,與外界交流稀少,致使住在這里的人們難以擺脫貧窮的困局。如今,平直通暢的水泥路延伸至此,將斑竹村與外面的世界緊密相連,雖然山上的住戶大多已經搬離,但留下的人卻再也不似從前那樣外出不便、與世隔絕,倒像隱居在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不僅如此,紅色文化、綠色生態(tài)更使今天的斑竹山名氣倍增,許多游客慕名而來,我們一行人不正是其中的代表嗎?   走過一段平整寬闊的水泥路,高低不平的泥沙路就緊接其后出現(xiàn)了。沿著S形的道路走著,我們不時為眼前“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而驚喜。一個轉彎、一次登高或一道陡坡后,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截然不同的畫面。微風拂過,路邊杉林挺拔,樹枝上嫩黃色的新芽生機盎然。

  喜歡徒步的朋友問我:“斑竹山有沒有水流下來?”因為在他看來,沒有水的山是呆板的,無趣的。我告訴他,在我們行進的路上,幾乎到處可見汩汩流下的泉水,同行的老師有的忍不住去感受水的“溫度”,有的拿隨身攜帶的水杯裝上滿滿一壺,品味著山泉水的原汁原味。在一處平緩的地段,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道路左邊的一個洞口。同行的熟悉這里的人迫不及待地向我們介紹:“看!這就是龍洞口。”我們走近一瞧,一個不大不小的洞子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相傳當年孽龍為躲避許遜追殺,從清溪龍王廟鉆入,從龍洞口逃出,變成白面書生躲到了彈子坑慧歷寺。據(jù)說有人曾經往龍王廟的洞穴里倒了一筐稻谷殼,谷殼竟然從龍洞口流了出來。泉水日夜不停地從洞口涌出,靜靜地躺在群山的懷抱??磥恚埗纯谂c孽龍洞關系緊密著呢!   一路上,我們一邊賞著眼前的美景,一邊聽著熟悉此地的人給我們講這里的傳說故事。雖然山路崎嶇陡峭,但有故事和美景相伴的路途卻十分愉快。作為秋收起義組成部分的斑竹山起義,據(jù)說當年還有教師參與其中,讓我對這份職業(yè)的自豪感瞬間又多了幾分。在那樣的年代里,無數(shù)仁人志士心懷天下,憂國憂民,走上了救亡圖存的求索之路。他們有的是普通的工人、農民,有的是知識分子、學校教師。看著那劈山而過的陡峭山路,雖是簡單的泥沙路面,卻仿佛看到了斑竹人半個多世紀以前那種毫無畏懼的革命精神。

  這里原先有一所斑竹山小學,但地處偏僻、路途難行,后來因為學生減少而變成了一個教學點,現(xiàn)在則因學生寥寥,連教學點都已經不復存在,這里的孩子都統(tǒng)一到山下的萬石小學就讀。但你可別小瞧了這大山深處的學校,扎根山區(qū)、無私奉獻的教師用她們清貧的一生詮釋著對大山的堅守。原先斑竹山小學的賴校長就是其中一位。聽同行的老師說,賴校長如今還住在山里沒有搬走,我們決定專程到她家拜訪。賴校長見我們一行到來,十分熱情,拿出了從山下買來的西瓜招待我們。一路“跋山涉水”,大家都感嘆空手上山都十分不易,更不用說還要從山下買生活用品、食物送上山來。于是,大家格外珍惜這甜滋滋的西瓜,似乎比往常哪一次吃都更覺美味。勤勞善良的斑竹人,正在時代的發(fā)展中日益頻繁地與外界交往,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吸引著外面的人到山中一飽“綠色”美景,探尋“紅色”足跡。   告別賴校長,我們徑直踏上登頂?shù)穆吠尽?斓缴巾數(shù)臅r候,竟然還偶遇了學校的一位學生,學生家長熱情地邀請我們去家里做客吃飯,我們婉拒了吃飯的邀請,只去了她家順便開展了一次家訪活動。

  一路經過煤場、工地,我們越來越走近凌云寺。人們一般都認為“凌云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慧歷寺。它位于斑竹山腳下的彈子坑,是1928年爆發(fā)的斑竹山起義的活動總機關。當時,革命前輩曾在這里召開會議,重點討論有關武裝起義的問題。從那時起,僻靜冷清的彈子坑熱鬧了起來,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聚在這里,交流各地情況,從事革命活動,一直要到東方泛白才散去。雖然這次起義以失敗告終,但它在中國革命史上卻留下了光榮的一頁。   “烈士英名永垂青史,英魂浩氣長存人間?!鄙缴?a href='/jingdian/81483' target=_blank>革命烈士紀念碑似一位冷靜的旁觀者,碑上不多的文字記錄下了這里曾經發(fā)生過的轟轟烈烈的過往,以及那些與這段歷史有關的人。站在烈士墓前瞻仰,腦海里回響起的是那一段戰(zhàn)火年代里連天的槍炮聲,浮現(xiàn)在眼前的似乎是起義前晚眾人聚集、駐扎斑竹的壯觀場面。   何其有幸,我們生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遠離了那個戰(zhàn)亂頻發(fā)、民不聊生的過往。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澆灌出的幸福之花,需要今天的我們更加用心去守護。當晚霞褪去,夜幕下的村莊古樸靜謐。無數(shù)細密而挺立的方竹在風中搖曳,婆娑起舞,青碧的竹葉似乎在向我們招手:“遠道而來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聽一聽屬于斑竹山的悠遠故事……”

文|陳星  

聲明:本文來源于公眾號“美麗萍鄉(xiāng)

Hash:ec74286890fe50a6132fe25030d82b12dc7a0241

聲明:此文由 歸璞鄉(xiāng)村旅游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