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勝境天然森林氧吧興唐寺景區(qū)

興唐寺風(fēng)景區(qū)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八景區(qū)之一,位于洪洞縣北部,東和古縣相鄰,北與霍州毗連??砷_展探險、科研、森林浴等活動,既是游客游山覽水、尋幽訪古、消暑納涼的一方勝境,也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增強體質(zhì)的天然森林氧吧。

霍山,古太岳山,中華歷史名山五鎮(zhèn)之中鎮(zhèn)。興唐寺,唐太宗李世民興唐立國的發(fā)祥圣地。該景區(qū)核心面積36500畝,區(qū)內(nèi)溝壑縱橫,森林茂密,峽谷幽深,流泉飛瀑遍布,自然生態(tài)植被保存完好,人文景觀眾多,著名的有石壺峽、飛瀑峽、人祖泉、打鼓泉、石人守山、休糧山、蓮花峰、朝陽洞、老爺頂?shù)?a href='/ziranjingguan/' target=_blank>自然景觀和中鎮(zhèn)廟、興唐寺、楊家營寨等人文建筑遺址。這里山勢雄偉、風(fēng)光秀麗、林木蔥郁、氣候宜人。70米瀑布飛掛懸崖,稱華北之首;百米棧道龍騰橫空,為海內(nèi)奇觀。登山觀瀑,林泉消暑,清涼勝境,愜意爽心,美好無限。

興唐寺景區(qū)距洪洞縣城20公里,離大運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南距廣勝寺10公里,處在洪洞大槐樹、蘇三監(jiān)獄、臨汾堯廟黃河壺口瀑布、七里峪景區(qū)旅游環(huán)線,地理位置優(yōu)越。

興唐寺景區(qū)由原林業(yè)部于1992年在興唐寺林場基礎(chǔ)上批準(zhǔn)建立,2003年山西省林業(yè)廳批準(zhǔn)其為全省首家森林公園實驗景區(qū),并投資進行開發(fā)建設(shè)。

據(jù)記載,禹帝治水曾在此山祭天,金朝曾在此山建真武廟為元帝行宮,歷代帝王多在此山封神祭祀。該景區(qū)因唐王李世民在此建大型寺院興唐寺而得名。

史傳唐高祖李淵父子起義太原,師至霍州遭隋將宋老先生阻攔,進退不能。忽有白發(fā)老翁指點迷津,唐高祖以其言奪關(guān)斬將大獲全勝。唐太宗李世民誠信指路老者為觀世音化身,登皇帝位后便敕建興唐寺以報賜恩,賜嘉名曰興唐。金熙宗時(1135——1141)罹于兵火,焚毀殆盡。金大定二年(1162)釋僧法信等募化修復(fù)。到了民國初年,寺宇荒蕪,香火不斷。民國九年(1920)化祥法師任興唐寺住持后,整修寺院,住寺僧人達到70余人。化祥法師俗姓郭,原籍四川省射虹縣人,其父移于山西苛嵐縣,務(wù)農(nóng)為業(yè),20歲時,在河曲海潮庵為善人,后投五臺山廣宗寺覺登師出家賜名妙寂字化祥,后任萬圣寺主持,民國九年(1920)使興唐寺寺院面貌為之一新,民國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992年11月13日)圓寂于太原市園通寺?;榉◣焾A寂,妙舫法師繼任興唐寺主持,興唐寺方丈室赤寺院之東相,北為法堂,南為齋堂,齋堂之南為大寮,大寮之西,為韋馱殿,式兼新舊,奇?zhèn)パ庞^。向西為儲藏室。折而北為客堂,再北為庫房,于北為禪堂。禪堂之北為一小院,內(nèi)有南向之寮房四間。寺內(nèi)大殿雄峙,巍峨燦爛,大小佛像均現(xiàn)金身,觀之令人起敬。法堂門額,有清康熙帝御書之“靈鷲華臺”四個大字,雄偉奇麗,為興唐寺生色增輝。在妙舫法師主持下寺院僧眾增多佛事,日益興旺。妙舫法師(1871——1941)山西忻縣人,俗姓李,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正月十七日(1871年3月17日)。年十四,即舍親離俗,禮終南嘉午臺永修上人為剃度師,具戒于長安臥虎龍寺法名覺靈,法號妙舫。公清妙舫和尚主持興唐寺。妙舫法師入院后講經(jīng)說法整寺務(wù),修建聿馱殿,藏經(jīng)樓,以及法堂寮房多問興唐古寺僧人至70余人。1938年2月25日日軍侵占趙城、27日侵占洪洞縣城,1938年4月3日日軍第一次到霍山掃蕩,聲勢很兇,妙舫法師對日軍之暴行深惡痛絕,對共產(chǎn)黨八路軍抗日救國之正義行動深表敬佩并竭力相助,體現(xiàn)了法師的愛國愛教思想。妙舫法師于1941年9月20日(農(nóng)歷七月廿十九)圓寂于興唐寺丈室。妙舫法師圓寂后,由昌岳法師任興唐寺住持。1944年9月14日(甲申年七月二十七日)力空法師前往陜西。興唐寺僧人日益減少。1948年,興唐寺僧人移住廣勝寺。1985年8月5日,洪洞縣人民政府發(fā)出布告,將興唐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存有觀音菩薩廟藏經(jīng)樓、客堂等建筑。

興唐寺景區(qū),不僅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址,而且有秀麗的自然風(fēng)光。景區(qū)內(nèi)有八大景觀:霍山日出、云外花海、休糧寶剎、石人守山、興唐奇松、中鎮(zhèn)靈碑、古道盤腸、虎峽飛瀑,整個景區(qū)新穎別致。巍峨險峻,云海波濤,群峰似海中島嶼,微風(fēng)吹拂,云舒霧卷,群峰展現(xiàn)。山景、林景、天景、景景讓人耳目清新。

興唐寺實驗景區(qū)海拔1340~2347米,相對高差1000余米。屬針闊混交林帶,木本和草本共700余種,覆蓋率高達92%。喬木主要有側(cè)柏、白皮松、油松、華北落葉松、遼東櫟、五角楓、山楊、白樺等,灌木以黃剌玫、胡枝子、繡線菊、荊條、鼠李、連翹、沙棘等為多。區(qū)內(nèi)棲息和過境徙旅的野生動物約160余種,珍稀的保護動物有金錢豹、獵隼等,山豬、黃羊山雞、野兔等比較多見。

景區(qū)內(nèi)山高谷深,林密峽險,氣候涼爽,景色幽奇,峽谷濃蔭蔽日,峰巔山花爛漫,四時燕鳴雀喧,常年有野獸出沒。附近有霍山、休糧山、興唐寺和中鎮(zhèn)廟等多處名勝古跡,流傳著久遠的歷史軼聞和神話故事??砷_展探險、科研、森林浴等活動,既是游客游山覽水、尋幽訪古、消暑納涼的一方勝境,也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增強體質(zhì)的天然森林氧吧。

著名景點有龜負御碑、傲腦山、興唐寺遺址、碑林、老爺頂觀景點、中鎮(zhèn)石碑、唐王寨等。

其中,苑川神柏、興唐奇松、天柱鼓泉、中鎮(zhèn)靈碑因世代相傳的傳奇故事和豐富的史書記載,而被稱為興唐寺“四絕”!

在苑川村十字口往南走數(shù)十步,向東拐個彎,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株蒼勁古樸、巍然挺拔的古柏,這棵柏樹從泉畔的石壁中赫然而出,在柏樹根底部是一股清泉,泉由柏樹得名,這里就是聞名遐邇的“柏樹泉”。

這株古柏,主干極其壯偉,約四人合抱,周長6米有余。若從一個方向看,主干似分為兩枝,而從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分別看,又分出四個分枝,恰似群龍盤踞,頗為壯觀。

千百年來,這顆柏樹一直靠泉水滋養(yǎng),高大粗壯、偉岸奇特,大家都說這是一顆神樹。據(jù)村里年長的人說,這顆古柏曾遭遇巨大火災(zāi)卻不死。

關(guān)于古柏,有一段神奇而壯美的傳說。當(dāng)年,趙城縣令為給上司送禮,盯上了柏樹泉的古柏。點起一班衙役工匠,過耿壁、穿澗頭、上苑川坡、越魁星樓,來到柏樹泉邊。見古柏主干極壯,又在泉中,不易下手,便下令工匠先將西側(cè)離地較近到一枝伐下。卻說魁星樓有一僧人,看到縣令居然狗膽包天,要伐古柏,便抽出腰帶,向上一拋,變成一只大鳥。

那鳥似鵲非鵲,似鴉非鴉,翅長如劍,喙尖似鏃,全身灰黑相間,尾巴暗紅如帶,凌空向柏樹泉沖去??h令一驚,下意識摸摸烏紗,呵斥道:還不快快下手!眾工匠畏畏縮縮、顫顫抖抖鋸了起來。只聽大鳥一聲長鳴,深沉凄切,冰涼徹骨,直滲入人們的五臟六腑。這時,被鋸柏枝順鋸縫淌下紅艷艷的一線血來。

那血從樹干流到地下,從地下向縣令流去,彎彎曲曲如一條紅蛇??h令嚇得怪叫一聲,渾身亂顫。就聽“嘎巴巴”一聲巨響,四側(cè)的柏枝從鋸縫處折斷,轟然落地。大鳥再次長鳴,俯沖下來,鐵爪一伸,摘下了縣令的烏紗。輕舒長翅,慢擺赤尾,向魁星樓飛去。再看縣令,早已口吐白沫,癱倒在地。細看古柏,主干西側(cè)近池壁處,果然有一大疤痕。

經(jīng)過多年的風(fēng)吹日曬、雨雪風(fēng)霜,當(dāng)初那顆枝 葉繁茂的柏樹,如今大半只剩下枯枝,只有少量枝杈泛青棧綠,但古柏?zé)凰赖氖聦嵑推骧B護柏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讓這株古老的柏樹更添了幾分的威嚴和神秘。

說到興唐奇松,不得不提到興唐寺。興唐寺村,因千年古寺而得名。寺院初建于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位于中鎮(zhèn)廟之東。宋初改為“崇勝院”,金代曾毀于大火。元、明皆稱“興唐寺”。乾隆初年一度改稱“興隆寺”,不久恢復(fù)原名。民國初年,寺宇荒蕪,香火幾斷。1923年,妙舫和尚主持后,極力振興,常住僧眾曾達70余名?,F(xiàn)除清代修建的藏經(jīng)樓殘留外,其余皆毀。

在興唐寺寺門西側(cè)留有一株巨大到油松,古態(tài)龍鐘,雍容慈祥。這株油松皮較薄,高14米,胸圍3米,樹干向西北傾斜,冠幅13米,紙條傘形斜垂,仿佛展臂迎賓。據(jù)說,有人曾拿斧頭砍這顆油松樹,任憑怎么砍也砍不斷,至今油松樹干底部還有很深的斧頭印。

民間流傳著興唐寺的故事:興唐寺原名興龍寺,旁邊還曾有一個土地廟。李淵父子從太原反隋,率三萬義軍南下,在霍州受到隋朝大將宋老生官軍的阻擊。宋老生久經(jīng)沙場,作戰(zhàn)勇猛,將李淵父子從平川驅(qū)入山中。義軍帶的糧草不多,偏又遇上十幾天的連綿大雨,八天沒有一點吃的,成千的人餓死,那道山谷因此叫“餓死溝”。李淵本想退兵,但被隋軍團團圍住,無路可出。李世民也饑餓難忍,在山坡上揪了幾把樹葉吃,居然不難吃,就忙讓大伙都摘這種樹葉填飽肚皮,活下命來。這種樹葉,因為真龍?zhí)熳映赃^,后來就被叫成“龍白芽”。天晴之后,宋老生率軍進山,要將義軍全殲。李淵父子逃到另一條山溝里,但還是被隋軍發(fā)現(xiàn)了。宋老生驅(qū)馬前來,正 要揮刀向李淵砍去,忽然刮起一陣旋風(fēng),迷住了他的眼,待旋風(fēng)過去,李淵已逃過山梁。這道山谷,就被李淵父子稱為“旋風(fēng)溝”。宋老生又窮追李世民,李世民跑到“興龍寺”旁土地廟后,鉆進一個土洞里。說也奇怪,他剛剛進去,就有兩個核桃大的綠蜘蛛在洞口織起網(wǎng)來,霎時間把洞口網(wǎng)的嚴嚴實實。

宋老生趕到,不見李世民,估計他只能躲在洞里。忽然有兩只鴿子從洞中飛出,把蜘蛛網(wǎng)沖破兩個窟窿。宋老生一看,斷定李世民不可能在洞里,就回馬而走。十年后,李世民登基,在興龍寺的原址上修起了“興唐寺”,以作紀(jì)念。

且說李淵父子在山谷中躲藏多日,無法出去。

宋老生率官軍就在這道溝里晝夜搜尋,決心將他們父子擒獲。一天,李世民逃到一個谷口,看到里面十分狹窄,正猶豫時,崖上出現(xiàn)一位白發(fā)仙翁,手向峽谷指去,而后飄然不見。李世民走進這條深谷,冒著危險攀登懸崖,穿越飛瀑。正行間,忽見一只老虎從山溪邊走過來,他急忙躲到一個危崖之下,藏起身來。此時,宋老生也追進谷中,正巧遇到老虎出來,慌忙逃走。李世民從這條峽谷中走出后,才得以重新招集人馬,然后又從這道峽谷中突出奇兵,殺了宋老生一個猝不及防,直將宋老生又趕回趙城,最后包圍隋軍,斬宋老生,打勝了起兵后的第一場大戰(zhàn)。

史傳因白發(fā)老翁指點迷津,高祖絕處逢生,奪關(guān)戰(zhàn)將轉(zhuǎn)敗為勝,自此開創(chuàng)唐代近三百年的基業(yè)。

唐太宗李世民誠信指路老者為觀音菩薩化身,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即皇帝位,便立即敕建興唐寺以報神恩,派五百人修了三年建成,并植四株油松于寺門兩側(cè),現(xiàn)僅存此株。

在休糧山天柱峰的石壁間,有一股清澈的泉水 傾瀉而下,落在巖石上發(fā)出“咚咚”的響聲,聲音好似人在打鼓,非常悅耳,這就是世人傳名的“打鼓泉”。清人衛(wèi)拜飏在《打鼓泉歌》中寫道:諸峰環(huán)抱一山前,遺風(fēng)高于凌青天。一峰聲起諸峰應(yīng),懸崖萬竅鳴飛泉。此泉正對此山缺,噴噀千年常不絕。臨平之石南邵銅,誰向深山深處設(shè)。我來夜宿慈云洞,一聲驚起游山夢。枕畔依稀聽兩甄,余音猶借風(fēng)力送。老僧默坐了不驚,笑說泉聲即鼓聲。泉聲鼓聲聽不盡,說法臺邊秋月明。

休糧山天竺峰,海拔1800多米,峰勢挺峻,高入云表,相傳休糧菩薩來此居位顯靈。休糧菩薩,唐代名僧?!痘羯街尽酚涊d:“俗姓陳,為天臺望族,性穎異,慨世道輪回之苦,舍身空門。于大歷元年(766),登太行,游霍岳,愛其山谷幽邃,遂于慈云寺之傍結(jié)茅而居……永不下山,嗣入洞辟谷……師豁然大悟,集群說法。群龍亦來聽講,虎常為守門。有賊盜其糧食,俄見二虎據(jù)路,盜懼,欲逃不可。會逢大師自外歸,盜頭陳悔,大師愍之,送盜去。而盜亦感為好人,在外盛稱師德。他盜聞之,永不敢再謀盜。師以此糧食被盜之休,世遂稱大師為休糧菩薩。一日,告眾曰:‘吾行矣。’端坐而化,異香郁然,經(jīng)旬日乃寂。塔葬于天馬峰之前,祠以祀之。厥后屢經(jīng)示現(xiàn),塔又不時放光明。景泰七年(1456)五月十三日,塔放圓光九次。迄今遠近之人謁祠祈雨,無不靈應(yīng)。后世亦稱休糧佛云。”此外,民間還流傳著休糧山挖出聚寶盆的故事。傳說,古時有個長工來山里割豬草,到休糧山古廟附近,看到草很茂盛,就割了一大擔(dān)。第二天再來,發(fā)現(xiàn)昨天割過的地方又長了出來。他就每天在這里割,天天都能很快就割滿一擔(dān),早早回去。財主感到奇怪,派人跟上察看,認為這里的地下藏著“寶氣”。財主親自上山來,命人挖掘,挖出一個不起眼的磁盆子。長工把磁盆子拿回去喂豬,豬頭天把豬食吃完,第二天盆里的豬食就又滿了。財主忙把磁盆拿回家中放米,盆里的米舀也舀不完。財主又把用它盛銀元,結(jié)果銀元怎么花也花不完。此事傳開,“南蠻子”得知后,幾番盜取,沒有成功。財主越來越擔(dān)心,怕跟上這個寶物丟了命,于是乘黑夜悄悄地把磁盆埋到院里地下,上面栽了一棵小柏樹。第二天一看,霍山周圍全都長滿了柏樹。

目前,休糧山還存在休糧龕、說法臺、拴虎石、打鼓泉、馬跑泉等古跡。名僧力空在《登休糧山》中說:“打鼓神泉石壁流,慈云古寺在高頭。山存寺廢人煙杳,虎走龍飛日月酬?!钡切菁Z山雖然費力,但 訪勝尋古,別有幽情。

在中鎮(zhèn)廟遺址,有一座現(xiàn)存最大的明太祖封山圣旨碑。該碑立于洪武三年,距今已有630多年。碑高兩丈、寬八尺、厚二尺,下有巨大石龜背馱,故又稱“龜馱碑”。碑冠高六尺,前后均雕刻“二龍戲珠”,正面額題篆書到“大明詔旨”四字。龜長六尺,四爪伸展,穩(wěn)馱巨碑?!痘羯街尽酚?,因碑石細化光潤,物來則照,故亦稱“透亮碑”?,F(xiàn)今通體已不華亮,且碑后有傷痕,據(jù)村民傳說是石龜經(jīng)常馱著碑到河邊喝水,被“南蠻子”看到后,以箭射碑,留下了疤痕,還曾流有“血跡”,石龜被射之后就再也不去喝水了,碑也就越來越失去光澤了。雖然科學(xué)證明,“血跡”是由于石碑的礦物成分中含有鐵離子遇水變紅造成的,但龜駝碑流血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說。

這尊石碑,重達兩萬多斤,刻好字后,無法立起來,因此連斬了三個知縣。第四位知縣上升,忙向年齡最老到一位長者求救。這位老者不理睬,瞇起雙眼,說了一句:“我是土擁到脖子上的人了。”知縣聽到“土擁”二字,突然醒悟,就采用翹石擁土之法,終于吧這尊巨大到石碑立到了石龜之上。

據(jù)說石龜身下原有高僧埋葬的寶物,有人還聽說是47斤黃金,上面壓著一套經(jīng)書,十年前,石龜身下被人趁夜挖開,寶物被盜走。也有人說,“盜寶”的人就是老和尚至交的后代,已將黃金交給了國家。

興唐寺景區(qū)的歷史文化遺址還有很多,類似“馬跑泉”、“義虎祠”這樣的傳說也很多很多,霍山日出、云外花海、休糧寶剎、石人守山、興唐奇松、中鎮(zhèn)靈碑、古道盤腸、虎峽飛瀑八大景觀,虛實結(jié)合,明暗呼應(yīng),奇險并存,共同構(gòu)成了興唐美麗而神奇的風(fēng)景畫卷,雄奇壯麗、引人入勝、令人神往。

Hash:2d8e05a49a66a97e2d7baad8254fd8157cfbeb08

聲明:此文由 田龍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