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低調(diào)的一處寺院,建在土林峭壁間,是西藏歷史文化重要之地

阿里深入札達的路,一路都是土林相伴,神秘就隱藏在這片土地的角角落落里。

這里是曾被認為穹窿銀城的地方,也被當成是過往古象雄王國的都城。不過現(xiàn)在,古如江寺作為阿里地區(qū)唯一的雍仲本教寺院,依舊有著獨有的西藏本地寺廟的風格和苯教的傳統(tǒng)。

沿著象泉河一路深入阿里,前往扎達的路開始慢慢變得塵土飛揚,一路看上去都很干澀,而古如江寺就在必經(jīng)之路的右側(cè)。

整個寺廟都建在崖壁之上,順著崖壁而上,因為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從未了解過,所以相當令我們驚奇。但古如江寺也是當?shù)匾粋€非常重要的寺廟了!

時間不夠充足,我們只能在外觀上欣賞一下,畢竟今天要趕扎達的日落,而前路漫漫充滿未知~

這片土地神奇的地貌,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和王國,也給阿里的歷史增添了不少色彩。

來南昌,這些寶藏歷史文化景點邀請您來打卡! 藏歷

說到南昌,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歷史文化名城和英雄之城。南昌因“昌大南疆 、南方昌盛”而得名,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地,南唐時期南昌府稱為“南都”。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歷史的滄桑鑄就了很多底蘊深厚的文化景點,這些景點不僅適合回顧和學習歷史,而且能大開游客們的眼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南昌知名的的歷史文化景點,你去過那些呢?

滕王閣

滕王閣臨贛江而立,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是“江南大名樓”之一,也是南昌的地標。

景區(qū)主要由滕王閣主閣,和南北兩面的小園子組成,登樓望遠是來這里的主要項目。共9層,5層是觀景最好的樓層,也是整個滕王閣的精華;中廳墻上銅板雕刻的《滕王閣序》是蘇軾的手筆。6層是一個仿古戲臺,大約每小時會有演出,也是游人游覽的最高層。

八一廣場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心臟,是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廣場位于一個十字路口中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環(huán)島,是一個綜合性的市民廣場,原來是叫人民廣場,1977年八一南昌起義五十周年之際,改名為八一廣場

廣場上有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音樂噴泉、升旗臺、軍史浮雕等,也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場所,周邊還有萬達廣場江西省展覽中心等,八一公園人民公園也都在不遠處。

八一起義紀念館

原為江西大旅社,始建于1922年,采用中西合壁的建筑風格,紀念館基本陳列陳展各類圖片、圖表509幅,文物展品407件(套),藝術品51件;陳展內(nèi)容主要有:新館大樓南昌起義、人民軍隊光輝歷程以及舊址復原陳列等。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是來到南昌旅游的必到打卡之地,是屬于紅色教育旅游景點,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也是屬于展館,首次采用了全景大型雕塑,在全國紀念館中尚屬首創(chuàng);展覽設置了大型多媒體場景、360度全息柜、多通道環(huán)幕投影技術,增強了展覽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和沖擊力;在展廳內(nèi)搭建了長達400多延米的歷史時間長廊,使用大量的背景圖像烘托南昌起義革命歷史事件與八一背后的故事。

秋水廣場

南昌市秋水廣場地處紅谷灘區(qū)贛江江邊,緊鄰行政中心廣場,和滕王閣隔江相望。廣場的主體噴泉,最高能噴到108米,是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

南昌市民很喜歡夜晚來到這個地方,夜跑、散步的人很多,游客們更是早早來到這里期待看一場噴泉盛宴。秋水廣場也是看日落晚霞的好地方,當落日的暖光投射到對岸滕王閣一面的樓宇,非常美!

安義古村

安義千年古村群座落在南昌市西山南麓,由羅田、水南、京臺三大自然村連綴而成,三個村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不僅有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宅100余棟,還有大量的文物古跡散布村中。

唐代始建的巨石牌坊、宋元開鑿的排污暗道、遮天蔽日的千年古樟、花崗巖鋪成的古街古道、以及清代建筑的古戲臺、古私塾、古宗祠、香火堂等。漫步其間,仿佛置身于一幅千年的歷史畫卷中。

古村群背倚西山,緊貼逍遙湖,雙溪長流,良田萬畝,翠竹叢叢,果林片片,形成一個巨大的天然生態(tài)園,是人們一年四季都可尋芳覓柳,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有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和中共中央東南分局舊址兩處革命遺址。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是新四軍歷史上第一個正規(guī)軍部的所在地,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的改編中心,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抗日鐵軍新四軍誕生的見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國家4A景區(qū),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原為北洋軍閥張勛的公館,建于1915年(民國四年),內(nèi)有仿西洋式和中國古建筑相結(jié)合的兩棟兩層樓的樓房和一棟平房。1926年(民國十五年),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把此處作為他自己的臨時公館。1927年(民國十六年),該建筑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王鈞的住宅。同年,“八一”南昌起義時,這里是起義戰(zhàn)斗地點之一。

舊址建筑風格為法式建筑,兼揉中國建筑的特色。主樓坐北朝南,四周有迥廊圍繞,廊孔呈拱形,樓的四角均有一個六角亭,樓亭錯列,別具一格。南面迥廊16根立柱上的石雕造型勻稱,獅子繡球、喜鵲銜梅等景物栩栩如生,引人入勝。鑲嵌在16座拱形門上的古瓷版畫是民國初年之佳作,人物、山水畫等題材,充滿著生活氣息,極有藝術價值。舊址中,每面窗扉上方都雕有精巧的磚雕畫,一窗一景,窗扉如畫框,不勝妙趣。

繩金塔

始建于唐天祐年間(公元904~907年),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只,內(nèi)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qū)風”、“鎮(zhèn)火”、“降蛟”字樣),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此而得名。

金塔古樸秀麗,具有中國江南建筑的典型藝術風格,自唐代始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信息的載體,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繩金塔素有“水火既濟,坐鎮(zhèn)江城”之說,是南昌人的鎮(zhèn)城之寶。近年來,每逢過年過節(jié)也經(jīng)常有廟會、集市在此舉辦。2016年10月,獲得“中國特色商業(yè)街”稱號。

佑民寺

中國古代著名寺廟佛教禪宗“洪州禪”的發(fā)源地,寺廟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502-519年),原為豫章王蔚綜之師葛鱘之私宅,因“鎮(zhèn)蛟龍”捐獻為寺。

佑民寺于1957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9月以來,逐步重建,至1991年初,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鐘樓相繼竣工,延僧開放,香火頗盛。南昌“三寶”(佑民寺銅佛、鐘鼓樓銅鐘、普賢寺鐵象)中僅存的銅鐘(南唐鑄,重10064斤)現(xiàn)置于鐘樓內(nèi)。

佑民寺歷代香火鼎盛,享譽東亞、東南亞。從佑民寺發(fā)端的“洪州禪”,是與石頭宗并列的唐代禪宗兩大派系之一,并開啟了后世的臨濟、溈仰、楊岐、黃龍等佛教宗派。

八大山人紀念館

前身為清代書畫大師八大山人的故居。該館是中國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占地約39畝。

八大山人紀念館為贛派建筑風格,館內(nèi)收藏有八大山人四十余幅真跡,還館藏有石濤、徐渭、黃慎、鄭板橋、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作品。

2009年1月,八大山人紀念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8年10月,八大山人紀念館入選江西省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20年12月,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南昌漢代?;韬?/a>國遺址公園

南昌?;韬盍瓯晨烤蓬I山脈和西山山脈,東臨贛江,北依鄱陽湖,向北與永修吳城鎮(zhèn)相距約20公里,向南距南昌城區(qū)約60公里。

海昏侯陵園面積約4.6萬平方米(約70畝)。其東北面為漢代紫金城城址和漢代昌邑城址,西面和南面還有一片總面積約1.4平方公里的漢代貴族和平民墓葬區(qū)。紫金城平面總體呈方形,分內(nèi)城和外城,有4座城門(含水門),北面還有“甕城”,城墻外有環(huán)繞的護城河,護城河與城內(nèi)水路相通,可達鄱陽湖。內(nèi)城平面呈長方形,位于城區(qū)東部,為宮殿區(qū),面積約12萬平方米。

金城為海昏侯國都,面積約3.6平方公里。在它的西面和南面分布著歷代?;韬畹牧昴?,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6處(分別是鄒家墎、雙墎岬、花骨墩、祠堂崗、墎墩、蘇家 山等)。陵墓區(qū)的外圍發(fā)現(xiàn)約13處貴族墓地和大量的平民墓葬(有嶺上、戴家山、五房山、龍坑、狗卵地、先發(fā)山、轎子山、夾山谷、北娘山、臺盤子、楊家山、 竹子山、萬家山等)。

圖片來源:云游江西

“全國學子嘉游贛”免票游景區(qū)活動持續(xù)!申請申領“嘉游贛”文旅電子護照,享學子權(quán)益,可免票游江西4A級及以上景區(qū)!

(除標注外,其余圖片皆來源南昌文旅)

責編:賈亭沂

館藏 | 湖南博物館典藏歷代瓷器精品賞析(一) 藏歷

青花仕女圖盤

年代:清

尺寸:高4.5厘米,口徑16.3厘米,足徑6.5厘米

盤青花為飾。內(nèi)畫一位妙齡女子右手戴玉鐲、托著香腮,左手持紈扇,倚坐在太湖石旁,石邊長有牡丹,一朵雙犄牡丹花正盛情綻放,與美人面面相對,盎然成趣。牡丹花上的留白處題寫兩行詩句:“若非群玉山頭現(xiàn),會向瑤臺月下逢”,字體亦隸亦楷。

盤撇口,口沿施醬釉一周,弧腹,圈足較深,足內(nèi)有青花雙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寄托款(注:寄托款是指在器物上書寫前朝帝王的年號款。)。胎白質(zhì)堅、胎體較重、胎面有少許突出的細小顆粒。青花呈色灰藍、色澤穩(wěn)定、層次分明。通體施白釉,白中泛青,釉層較薄,足端一圈露胎。盤內(nèi)有少許窯粘。

外壁繪有兩組山水圖,一圖中繪有兩棵樹、一間孤亭;另一圖中則連綿的青山、靜謐的流水。畫風寫意,畫面簡潔,詩意濃濃,仿若置身于李東陽《桔槔亭》詩中:“野樹桔槔懸,孤亭夕照邊。閑行看流水,隨意滿平田?!?/p>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筆筒

年代:清

尺寸:高16.1厘米,口徑18.3厘米,底徑17.5厘米

該筆筒敞口稍撇,中腰微束,底略外傾,造型優(yōu)美。通體施白釉,器內(nèi)光素無紋,內(nèi)底有數(shù)處縮釉,器外壁青花繪《西廂記》之《拷紅》故事圖案。玉璧形外底邊露胎,外底心白釉上青花雙圈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筆筒胎質(zhì)潔白細膩,胎體厚重,釉面瑩潤光亮,青花分水達三、四層,發(fā)色純正,畫面生動,是康熙時期制作精良的景德鎮(zhèn)民窯產(chǎn)品,也是研究康熙景德鎮(zhèn)民窯青花瓷的珍貴實物資料。

長沙窯青釉褐斑貼花椰棗紋瓷壺

年代:唐

尺寸:高22.2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15.8厘米

來源:出自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黑石號”沉船

大口,圓唇外卷,短直頸,八棱形短流,三股曲柄,三股雙系,筒形深腹,大平底。流及系下飾模印椰棗紋貼花,上涂褐色斑塊。胎色米紅,外施白色化妝土,沒上化妝土的部分顏色青黃,形成鮮明對比。通體罩透明青釉不及底,釉面光亮如新,釉層薄、開細小片,釉色均勻,略有垂釉現(xiàn)象。器內(nèi)輪制痕跡清楚,底足略修。模印處稍內(nèi)凹,有窯裂。在窯址、遺址和墓葬中少有保存如此完整、釉面如此光亮的長沙窯瓷壺。

長沙窯是興起于中晚唐的一個商業(yè)性瓷窯,窯址位于長沙市望城銅官鎮(zhèn)至石渚湖一帶。中國史書上雖未見長沙窯的記載,在唐詩中卻能覓其芳蹤。唐代詩人李群玉(808—862)有詩《石渚》云:“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云。迥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詩中的石渚窯就是長沙窯。長沙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我國第一座彩瓷窯;首創(chuàng)高溫銅紅釉;第一個引詩書畫藝術裝飾瓷器的窯口;第一批由中外文化共同孕育出的絢麗之窯。

湖南省博物館藏的黑石號長沙窯青釉褐斑模印貼花椰棗紋瓷壺在器型上也有別于國內(nèi)常見的長沙窯青釉詩文瓷壺和青釉褐綠彩圖案紋瓷壺,應為一種專供外銷的瓷壺。

此壺出自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黑石號”沉船。黑石號為一艘晚唐阿拉伯貿(mào)易商船,沉沒的時間大致在公元826年之后不久。1998年被印尼漁民發(fā)現(xiàn),1998—2001年由德國公司打撈,以其出水地有大黑石而命名為“黑石號”。后來該船整體被新加坡圣淘沙機構(gòu)收藏。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圖鳳尾尊

年代:清

尺寸:高44.9厘米,口徑22.6厘米,底徑14.2厘米

來源:1982年省文物商店移交

該器造型優(yōu)美,大口外撇,長頸漸收,鼓腹下斂,足底外傾,二層臺圈足,白釉底上有青花雙圈。鳳尾尊的大口向外張開呈鳳尾狀而得名,高度一般在41到46厘米之間,器身繪畫,多作陳設,也為供器。此尊為供奉之器,底部有經(jīng)長期煙熏留下的黃色痕跡。

這件鳳尾尊胎質(zhì)堅硬,胎骨厚重,青花呈色灰藍,釉質(zhì)瑩潤光亮、白中閃青。通體青花裝飾。器身采用全景式山水人物構(gòu)圖,頸部和腹部畫面既獨立,以兩道弦紋隔開,又統(tǒng)一,題材相似,均有近景、中景和遠景。頸部河岸上一人恭敬的向另一人詢問,答者手指身后,只見遠處高山聳立;中部坡山疏林,屋舍涼亭掩映其中;近處河水潺潺,一人江心獨釣。腹部描繪同樣的山水,人物活動有所不同,為船夫移船靠岸,渡者在碼頭詢問,答者指向身后,一人泛舟獨游。此圖為尋訪高士圖,頗有唐詩“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意境。高士是志存高遠,博學高雅,清高不仕,高孤獨居的大智者,常常隱居,也稱隱士,中國士大夫都有著一定程度的高士情結(jié),普通百姓則欽慕隱者寄意江湖的灑脫和安定平和的生活。這種文化情懷影響到了我國青花瓷的裝飾上,出現(xiàn)了不少高士游戲于山水之間,超脫于世俗之外的畫面。

在瓷胎上,運用勾、染、皴、擦、點等技法以青花料繪畫,然后上透明釉,再經(jīng)過1300度高溫燒造出文人畫的效果,且層次豐富、生動傳神,實非易事。難怪《飲流齋說瓷》開篇如是說,“吾華美術以制瓷為第一,何者?書畫、織繡、竹木、雕刻之屬,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極意匠之能事。獨至于瓷,雖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淺,釉胎之粗細,則兼藉天時與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藝,歐美目吾華皆若土苴等視,獨瓷則甘拜下風,尊為瑰寶?!?/p>

康熙朝留下來的青花鳳尾尊存世量很大,該鳳尾尊青花呈色又非鮮艷青翠之上乘作品,然其獨有的價值在于腹部的題記,題記上有準確的紀年“康熙壬寅年季秋月吉旦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辨識真?zhèn)?、判斷時代的標準器,因此研究它的造型、胎、釉、青花、圖案、技法、工藝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唐長沙窯青釉褐綠彩蓮花紋碗

年代:唐

尺寸:高5.1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5.7厘米

來源:出于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黑石號”沉船

敞口,弧腹,圈足。胎色灰白,外施白色化妝土,罩透明青釉不及底,釉層開細片??谘仫椝膲K對稱褐斑,碗內(nèi)用褐綠雙彩繪一朵盛開的重瓣蓮花。器型規(guī)整,釉色光亮如新。此類形制的碗是長沙窯中的大宗產(chǎn)品,因為同出的一件相同形制的碗內(nèi)書有“荼(茶)盞子”三字,可知其功能為飲茶所用的茶碗。唐代自開元初年,飲茶之風風靡全國,各地茶肆林立,茶道大行,茶葉成為進貢、賞賜、饋贈的佳品?!巴豕?,無不飲者”,“田閭之間,嗜好尤切”,乃至到了“茶為食物,無異米鹽”的地步。此碗外銷目的地為中東阿拉伯地區(qū),足見唐代茶文化影響之遠。

碗內(nèi)所繪蓮花反映了唐代佛教的興旺。蓮花為佛教圣花,自佛教傳入中國后便大量裝飾于瓷器之上,然而此前瓷器的蓮花裝飾皆為刻劃,至長沙窯才開始出現(xiàn)彩繪蓮花裝飾。佛教起源于印度,東漢時傳入中國,發(fā)展至唐代時已達到鼎盛,盛況空前。尤其是京畿長安,寺廟薈萃,城中坊里百分之六十都設立了寺廟。姚合《聽僧云端講經(jīng)》詩曰:“遠近持齋來諦聽,酒坊魚市盡無人?!痹娋浔普娴孛枋隽似鋾r“俗講”之盛,佛教受到各階層俗眾的歡迎。

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壺春瓶

年代:元

尺寸:高30cm,口徑8.4cm

來源:1956年常德市出土

此瓶造型優(yōu)美,撇口,細長頸,圓腹且下垂,圈足,形體秀美。飾釉下青花。內(nèi)口沿繪如意頭,圈足為卷草紋、腹部主紋為人物故事。中間頭戴鳳尾高冠、身著甲袍的武將正是蒙恬。后立武士雙手握書有“蒙恬將軍”的大旗。前一武士抓一跪著俘虜,另一武士似作匯報,人物間點綴以怪石、籬笆、芭蕉、竹葉、花草等,畫面繁而不亂。此瓶為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

元青花人物故事多取材于元雜劇。人物的服飾如披肩、皮靴以及所用道具都具有元代風格。武士所舉的旗子即《元史?輿服》所載的火焰紋牙旗,此旗與元巽申《大駕鹵薄圖》上的牙旗相同,屬典型的元代風格。軍士兵所穿的戎服即蒙古人穿的一種民族服飾,即質(zhì)孫服,樣式為緊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領和方領、長和短兩種,長的至膝下,短的僅及膝。蒙恬所著的當是“辮線襖子”,或稱“腰線襖子”,下擺寬大、折有密裥,腰部系以寬闊圍腰,這種服飾是身份較高的軍官才能穿用。蒙恬頭上的翎子是中國戲劇表演的一個重要頭飾,是一種極具可舞性的戲劇服飾,凡是看過京劇《呂布戲貂蟬》的人都會對呂布用翎子戲貂蟬的細節(jié)留下很深的印象,這是因為古代武士的盔冠常以尾翎為飾,稱為鹖冠。

玉壺春瓶由開始的酒瓶之用,逐漸演變?yōu)椴寤ㄖ?,后來也用來作陳設瓷,如雍正、乾隆年間的粉彩、琺瑯彩玉壺春瓶都是用作陳設瓷,青花等玉壺春瓶也用作陳設器,清故宮儲秀宮東次間紫檀周花炕幾上就設有“附木座的乾隆青花三友圖玉壺春瓶一對、青玉雕進寶圖盆、珊瑚盆景”。

北宋青釉印花葵口碗

年代:宋

尺寸:高7.2厘米,口徑20.2厘米,足徑8.4厘米

來源:1954年10月長沙仰天湖安裝公司M27出土。

五出葵口,撇口,弧腹,矮圈足外撇。灰胎,胎體較薄。上化妝土,通體施青釉,釉色青黃,有開片。裹足支燒,足底留下5個小圓點支燒痕。碗內(nèi)心印雙碟紋。

北宋青瓷

年代:宋

尺寸:通高8.1厘米,口徑10厘米,足徑8.8厘米

來源:征集

蓋面平弧,子母口,直腹,腹下內(nèi)折,矮圈足外撇?;野滋?,胎體薄。施青釉,青中泛黃,有開片。僅蓋面一周飾弦紋,質(zhì)樸典雅。裹足支燒,盒底留有4個小圓點支燒痕。

北宋青釉雙流刻蓮瓣紋執(zhí)壺

年代:宋

尺寸:高19.8厘米,口徑8.8厘米,底徑7厘米

來源:衡州窯窯址采集

口頸部呈漏斗形,溜肩,圓腹?jié)u下漸收,矮圈足稍外撇,寬扁鋬,雙管狀曲流。胎色淺灰,胎體較薄。通體施青釉,青中泛黃,局部釉面有開片,足根一周露胎。腹部刻仰蓮瓣紋。

五代青瓷唾壺

年代:五代十國

尺寸:高8.1厘米,口徑20.3厘米,足徑8.5厘米

來源:征集

大敞口,小圓腹,矮圈足外撇。灰白胎,胎體較薄。上化妝土,通體施青釉,釉色青黃,開細片。光素無紋。裹足支燒,外底有5個小圓點支燒痕。

五代青瓷高足杯

年代:五代十國

尺寸:高5.9厘米,口徑10.7厘米,足徑5.9厘米

來源:1953年6月長沙蓉園M16出土

敞口,深弧腹,喇叭形高圈足?;姨?,胎體較薄。上化妝土,施青釉,釉色青黃,開細片,高圈足內(nèi)露胎。光素無紋。

五代青釉帶托盞

年代:五代十國

尺寸:高8.1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6.3厘米

來源:征集

盞、托連為一體,上面的盞為碗形,敞口,弧腹,下部的托喇叭口,圓形托盤,喇叭形圈足。胎色灰白,胎體薄。上化妝土,施青釉,釉色青黃,有開片,圈足露胎。通體光素無紋,以造型和釉色取勝。

五代青瓷洗

年代:五代十國

尺寸:高10.5厘米,口徑14.2厘米,底徑10厘米

來源:1958年11月長沙工兵學校M9出土

斂口,溜肩,圓鼓腹,平底。灰胎,胎體薄。上化妝土,通體施青釉,釉色青黃,開細片。光素無紋。裹足支燒,底部留有4個小圓點支燒痕。

五代青釉葵口碟

年代:五代十國

尺寸:高4.8厘米,口徑19.1厘米,足徑9.3厘米

來源:1953年7月長沙仰天湖M10出土

撇口,淺弧腹,圈足外撇。五出葵口,葵口下外壁劃豎棱線。灰胎,胎體較薄。通體施青釉,釉色青黃,釉面開片。裹足支燒,圈足內(nèi)留有5個小圓點支燒痕。

五代青瓷碗

年代:五代十國

尺寸:高5.8厘米,口徑18.7厘米,、底徑8厘米

來源:征集。

敞口,弧腹,矮圈足外撇。外口沿下凸出一周,外壁刻等距離豎棱線5條?;姨?,胎體較薄。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綠,有開片。裹足支燒,外底留有5個小圓點支燒痕。

五代青釉刻蓮瓣紋瓶

年代:五代十國

尺寸:高33厘米,腹徑18厘米,口徑10.8厘米

來源:1958長沙子彈庫子弟學校M4出土

碗形口,細頸,溜肩,深腹,矮圈足稍外撇,造型優(yōu)美。淺灰胎,胎體薄。上化妝土,施青釉,釉色青黃,釉層開片,僅足根一周露胎???、肩和腹部飾弦紋,下腹部刻仰蓮瓣紋,瓣尖具淺浮雕效果。

五代青釉褐彩石榴紋溫壺

年代:五代十國

尺寸:通高14.4厘米,口徑5.3厘米,足徑7.3厘米

來源:征集

壺身直口,短直頸,廣肩,圓鼓腹,矮圈足稍外撇;蓋直口,直壁,鈕作蓮花形,蓋一側(cè)有兩個小圓孔?;姨?,胎體較薄。上化妝土,通體施青釉,釉色青黃,足根露胎。鈕頂點褐彩,肩部兩側(cè)釉下褐彩各繪一折枝石榴花

唐青釉花口碟

年代:唐

尺寸:高4.5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5.5厘米

來源:1958年6月長沙絲茅沖M10出土

敞口,口呈十曲花瓣形,淺弧腹,餅底。胎色鐵紅,胎體較重。上化妝土,施青釉不及底,釉色青黃,有開片。光素無紋。

唐青釉瓜棱形穿帶蓋罐

年代:唐

尺寸:通高24.5厘米,口徑8.8厘米,底徑11.5厘米

來源:1957年7月長沙烈士公園考古所M21出土

罐身直口,短斜頸,溜肩,長筒形腹,脛部下收,大平底,瓶腹作四瓣瓜棱形、上下安裝對稱四系以便穿帶。蓋作覆碗形,蓋兩側(cè)有對稱雙系。胎色鐵灰,胎體較重。上化妝土,施青釉不到底,釉色青黃,有細小開片,較易剝落。

白釉綠彩寫意紋壺

年代:唐

尺寸:殘高16.1厘米

口、流、曲柄已殘,橄欖形深腹微鼓,小平底,通體施白釉。器身滿布綠色寫意紋,交錯排列,似山巒重疊。構(gòu)圖活潑,運筆流暢隨意。

白釉紅綠彩寫意紋壺

年代:唐

尺寸:高22厘米 口徑10厘米 底徑11.8厘米

喇叭口,直頸,溜肩,腹部呈圓形,較豐滿,弓形柄,九棱短流,大平底。通體施白色釉,流左側(cè)飾以綠彩,右側(cè)飾以紅綠彩,底部露胎。此壺同時呈現(xiàn)紅綠彩,十分珍貴。

青釉褐綠點彩紋壺

年代:唐

尺寸:高22.8厘米 口徑7.8厘米 底徑14厘米

喇叭口,弧頸長流,弓形鋬,器身以褐、綠點彩繪重疊山巒。點彩是西亞民族常用的裝飾紋飾,在長沙窯瓷上常見,反映了西亞文化對長沙窯的影響。褐、綠點彩組合紋飾是長沙窯極富創(chuàng)意成功的裝飾手法,色澤明艷,布局大氣有致,顯示出不同一般的藝術魅力。

青釉褐綠彩仕女紋殘片

年代:唐

殘片呈半球狀,上有一乳狀釘,其兩側(cè)各有一弓形系,殘片上用褐、綠兩彩繪一仕女頭像,女子卷發(fā)圓臉,頭綴寶珠,櫻桃小口,秀眼圓睜,似驚訝狀。手似執(zhí)一花鋤背于肩上,用筆精練傳神。線條清晰,尤以綠彩點染的寶珠、櫻唇及香肩飾物顯得玲瓏雅致,是長沙窯中極少見的精確描繪唐代女子形象的畫面。

青釉褐紅彩云氣紋壺

年代:唐

尺寸:殘高15.5厘米

流下方用紅彩繪一朵長尾卷云紋,下有散開的浮云襯托。紋飾以褐彩勾勒線條,再用紅彩填彩,紅彩呈色純正,呈現(xiàn)出一幅“紅云出岫”的優(yōu)美畫面。

青釉綠彩塔紋壺

年代:唐

尺寸:高24.8厘米 口徑34厘米 底徑11.3厘米

小口,扁腹。肩腹各置兩系,以系背繩。正面以綠彩繪七級佛塔,兩邊有樹高聳入云,反映了“天下名山僧占盡”的盛況。

青釉褐綠彩茅廬紋壺(局部)

年代:唐

尺寸:高21.3厘米 口徑10.7厘米 底徑12.4厘米

流下以褐綠彩繪樹中茅廬,茅廬掩于象征性的幾株參天大樹之中,樹隨風搖擺,茅廬簡易精巧,似有隱士深居廬中,意趣天然。

青釉褐綠彩菠蘿紋壺

年代:唐

尺寸:殘高23.5厘米 底徑12.5厘米

流下繪飾熱帶瓜果菠蘿紋,以褐線細描輪廓,以綠彩稍加渲染,枝葉在風中輕擺,濃淡相宜。

青釉褐綠彩蓮花紋壺

年代:唐

尺寸:殘高17.5厘米 底徑12厘米

口、頸殘,多棱短流,四瓣瓜棱深腹,平底。流下腹部用綠、褐兩色繪蓮花紋,葉闊而舒展,花骨朵含苞欲放,雖用筆粗獷,卻也自然生動,最可貴的是其色澤極為清晰明快,畫面干凈自然。

青釉褐綠彩蓮花紋壺

年代:唐

瓜棱腹,平底假圈足,流下繪飾褐綠彩蓮花紋,兩側(cè)寬闊的荷葉輕擺,其間一枝蓮花欲放,色澤淡雅,筆調(diào)清新。

青釉褐綠彩奔鹿紋壺

年代:唐

尺寸:高20厘米 口徑10.4厘米 底徑10.7

直頸溜肩,多棱短流下一幅褐綠彩奔鹿圖躍然畫面,色彩濃重,顏色鮮明。一只小鹿雙后足奮力后蹬騰于花間,神態(tài)可愛憨魯,形體優(yōu)美,筆力流暢,畫面中似可見因疾奔而帶動的花草的飛揚。

青釉褐綠彩奔鹿紋壺(局部)

年代:唐

尺寸:高22.6厘米 口徑11厘米 底徑11.4厘米

流下繪飾一只褐綠彩的小鹿,其稚氣敏捷,于花間騰空一躍,驚慌回首,似是躲過獵者的追擊,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鹿的機警與動態(tài)。

青釉褐綠彩龍紋壺

年代:唐

尺寸:高18厘米 口徑7.8厘米 底徑8.8厘米

口沿外侈,圓腹,短流。流下以褐綠彩繪一條草間奔龍,身披魚鱗,昂著張嘴,口似吐祥云,雙足力蹬前行,長尾用力卷揚其上。

青釉褐綠彩摩羯紋壺

年代:唐

喇叭口,長頸,卷沿,瓜棱腹,平底假圈足,流下以褐綠彩繪摩羯紋,線條明晰。摩羯唇部上卷,鰭部直立,騰躍于涌動的水面,其作為印度神話中河水之精、生命之本的形象活于瓷畫之中。

青釉褐綠彩花鳥紋壺

年代:唐

尺寸:高19.5厘米 口徑9.8厘米 底徑10厘米

口殘,長直頸,多棱短流,四瓣瓜棱深腹,平底。流下腹部用褐綠彩描繪花鳥紋,一只小鳥佇立花葉間,抬頭凝思,神態(tài)活靈活現(xiàn),花葉構(gòu)圖簡潔,線條明快,色彩濃重。

青釉褐綠彩花鳥紋壺

年代:唐

尺寸:高19.9厘米 底徑11厘米

喇叭口,弧頸,多棱短流。流下腹部以褐綠彩繪一雀鳥立于花草之上,舉頭張望,雙目圓睜,似乎在留意周圍動靜?;ㄩg枝葉和鳥羽在畫間似隨風輕揚,寥寥數(shù)筆,意境動人。

青釉褐綠彩鷺紋壺

年代:唐

壺腹流下清晰地繪以鷺鷥圖一幅,褐彩所勾勒的輪廓流暢生動,綠彩渲染得有濃有淡,鷺鷥垂頭行走于流水之上,似為尋覓水中偶過的魚兒,水波流動,身后有幾尾蘆葦迎風飄曳,仿佛見到一幅“秋江清淺時,魚過亦頻窺”的水墨畫場景,令人浮想聯(lián)翩。

青釉褐綠彩鳳鳥紋壺

年代:唐

尺寸:高15.9厘米 口徑6.8厘米

底徑7.5厘米 喇叭口,長直頸,多棱短流,四瓣瓜棱深腹,平底。流下腹部用褐、綠彩繪一振翅欲飛的鳳鳥,鳥頭轉(zhuǎn)尾卷,極具動感。整幅畫面構(gòu)圖簡潔生動,用筆精準,描繪出了鳳鳥“皎皎鸞鳳姿,飄飄神仙氣”的優(yōu)美體態(tài)

青釉褐彩“飛鳳”壺

年代:唐

尺寸:高18厘米 口徑7.7厘米,底徑9厘米

喇叭口,直頸,溜肩,弓形柄,多棱短流,瓜棱形腹,大平底。流下用褐彩繪一飛翔中的鳳鳥,鳳鳥抬頭展翅,做騰飛狀,神情凝重。圖案僅用褐色線條勾出鳳之輪廓,未如常見的以綠彩渲染填涂,故而畫面清秀。鳳鳥后背上方用褐彩書有“飛鳳”二字。

青釉褐彩獅座“日紅衫子合羅裙”詩文枕

年代:唐

尺寸:高7.3厘米 長13厘米 寬8.1厘米

伏獅為座,枕兩端繪龜背紋,中間書詩一首:“日紅衫子合羅裙,盡日看花不厭春。更向妝臺重注口,無那蕭郎慳煞人?!笔捓杉瓷拼岛嵉氖捠?,后專指少女的心儀情人。七言詩描繪出妙齡女子盡心梳妝以待與情人見面的焦急心態(tài),句意含蓄,讓人遐想。

青釉褐彩“酒盞”題記碗

年代:唐

尺寸:高4厘米

碗心以褐彩題有“酒盞”二字,以示該碗的用途。

青釉褐彩“嶺上平看月”詩文碗

年代:唐

尺寸:高4.5 口徑14.4厘米

坦腹,通體施青釉,釉色稍泛黃,碗心釉下褐彩書寫“嶺上平看月,山頭坐囗風。心中一片氣,不與女人同”五言詩一首,表達出詩人高標獨步的人格理想。

青釉褐彩“一暑(樹)寒梅南北枝”詩文壺(局部)

年代:唐

尺寸:殘高13厘米

流下腹部用褐彩書寫:“一暑(樹)寒梅南北枝,每年花開不同時。南枝昨夜花開盡,北內(nèi)梅花猶未知。”以直白活潑的語氣道出花令時節(jié)的自然場景。

青釉褐彩“古今車馬不謝”題記壺

年代:唐

尺寸:高17.8厘米 口徑9.4厘米 底徑9.8厘米

喇叭口,直頸,溜肩,弓形柄,多棱短流,瓜棱腹,平底。流下腹部用褐彩書寫“古人車馬不謝,今時寸草須酬”12字,句意有今不如昔、世態(tài)炎涼的概嘆。

青釉褐彩“懸釣之魚”題記壺(局部)

年代:唐

尺寸:殘高18厘米 底徑11.9厘米

流下腹部用釉下褐彩書寫“懸釣之魚,悔不忍饑”8字,字為行書,文字豪放流暢,神采生動,結(jié)構(gòu)較完美,色彩濃艷,有筆鋒,應為毛筆書寫。

青釉褐彩“羅網(wǎng)之鳥”題記壺

年代:唐

尺寸:高21厘米 殘口徑8.8厘米 底徑12.2厘米

喇叭口,長頸,圓肩,瓜棱腹。多棱短流下以褐彩題寫“羅網(wǎng)之鳥,悔不高飛”8字,字跡飄逸,借意喻人,警勸世人勿有貪念,免遭惡果。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圖文資料來源于湖南博物院 由古玩元素網(wǎng)整理編輯 同行轉(zhuǎn)載請聲明版權(quán)!

藏歷自由行旅游攻略

  • 西藏低調(diào)的一處寺院,建在土林峭壁間,是西藏歷史文化重要之地

    在阿里深入札達的路,一路都是土林相伴,神秘就隱藏在這片土地的角角落落里。這里是曾被認為穹窿銀城的地方,也被當成是過往古象雄王國的都城。不過現(xiàn)在,古如江寺作為阿里地區(qū)唯一的雍仲本教寺院,依舊有著獨有的西藏本地寺廟的風格和苯教的傳統(tǒng)。沿著象泉河一路深入阿里,前往扎達的路開始慢慢變得塵土飛揚,一路看上去都很干澀,而古如江寺就在必經(jīng)之路的右側(cè)。整個寺廟都建在崖壁之上,順著崖壁而上,因為突然

    2022-03-26
    920 18
  • 來南昌,這些寶藏歷史文化景點邀請您來打卡!

    說到南昌,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歷史文化名城和英雄之城。南昌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地,南唐時期南昌府稱為“南都”。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在此誕生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歷史的滄桑鑄就了很多底蘊深厚的文化景點,這些景點不僅適合回顧和學習歷史,而且能大開游客們的眼界。接下來,

    2022-02-17
    230 28
  • 館藏 | 湖南博物館典藏歷代瓷器精品賞析(一)

    青花仕女圖盤年代:清尺寸:高4.5厘米,口徑16.3厘米,足徑6.5厘米盤青花為飾。內(nèi)畫一位妙齡女子右手戴玉鐲、托著香腮,左手持紈扇,倚坐在太湖石旁,石邊長有牡丹,一朵雙犄牡丹花正盛情綻放,與美人面面相對,盎然成趣。牡丹花上的留白處題寫兩行詩句:“若非群玉山頭現(xiàn),會向瑤臺月下逢”,字體亦隸亦楷。盤撇口,口沿施醬釉一周,弧腹,圈足較深,足內(nèi)有青花雙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寄

    2022-02-17
    1730 29
  • 雍布拉康,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比布達拉宮要早800多年

    雍布拉康位于西藏的山南地區(qū),雖然對游客而言它并不是什么著名的旅游景點,可是在當?shù)氐牟孛裥闹?,這座小小的宮殿卻有著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雖然它的建筑規(guī)模與知名度都與布達拉宮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它的建設時間卻是比六世紀才開始建設的布達拉宮早了八百多年。是為西藏地區(qū)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宮殿。據(jù)說,雍布拉康是西藏的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公元前二世紀所建,據(jù)傳當時建設這座城堡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其他部落的侵犯

    2022-01-04
    300 60
  • 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