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歷史?
導讀:安徽的歷史? 巢湖附近有什么古人類遺址 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點? 皖南古部落的資料 宣城市有什么古跡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在繁昌縣人字洞發(fā)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zhí)抖窗l(fā)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亳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部,古壽春(今壽縣)在春秋戰(zhàn)國時曾為楚國首都。
巢湖附近有什么古人類遺址
巢湖附近有巢湖人遺址。
巢湖人,古人類化石,又稱為銀山人。長江下游地區(qū)早期智人化石,因1983年發(fā)現于巢湖市南7.5公里的銀屏鎮(zhèn)岱山村銀山而得名。1982年4月、1983年10月和1986年11月,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3次發(fā)掘,在銀山西側一洞穴堆積中發(fā)現一塊不完整的人類枕骨、一塊附連3枚牙齒的左上頜骨及3枚零星牙齒。
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點?
第一個文化圈:淮河文化??绾幽?,安徽、江蘇三省,和齊魯文化、楚荊文化、吳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滲透。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黃河流域韶文化早1000多年。在蚌埠懷遠,則有禹文化的產生。
皖南古部落的資料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qū)地域范圍內,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
1999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安徽省黟縣西遞、宏村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tǒng)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qū)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后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遞、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qū)。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tài)、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西遞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態(tài)保存完好,風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術、重教化,文風昌盛,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現象,如程朱理學的封建倫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設中的風水文化、賈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歷史文化內涵深厚。
皖南山區(qū)的黟縣是一個人口僅十來萬的小縣,西遞、宏村就坐落在這里。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贊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鄉(xiāng)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宣城市有什么古跡
宣城市歷史悠久。自公元前109年設郡以來,歷代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范曄、謝聎、文天祥、沈括等先后出守于此,比如李白、韓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繼來此寓居,眾多的文人遺產,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贊辭更因謝聎、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詠,而享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美譽。
宣城勝跡眾多?!跋嗫磧刹絽?,只有敬亭山”。著名的“江南詩山”敬亭山名貫古今,自南齊謝聎以來,300多位詩人墨客登臨此山賦詩作畫留下詩文近千篇。千年古剎廣教寺雖毀,但宋代雙塔寺國內罕見現為國家級文保單位。城中更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謝聎樓。大文學家馮夢龍發(fā)現并成為“天下四絕”之一的太極?
?,以其中博大的氣象成為溶洞奇觀。涇縣桃花潭不但因夾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飲譽中外??兿埓ň皡^(qū),龍峰聳立、鳳山相望。登源蜿蜒。天馬奔騰,村若龍舟,志赴江海。景區(qū)內的胡氏宗祠、胡宗憲尚書府等古跡濃縮了徽文化的精華。
宣城古跡-----黃田洋船屋
洋船屋在涇縣黃田鄉(xiāng)境內,其外形酷似輪船,人們稱之為洋船屋。在清朝中期,上海等港口才剛剛出現洋船,而在交通閉塞的黃田山區(qū),就已造出了設計精巧、結構別致的洋船屋,堪稱是件奇事。
洋船屋,又名篤誠堂,建于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圍以高墻,兩側開有深渠,圍墻及屋體皆仿輪船外形依地勢而筑?!按^”呈尖角狀,院墻的尖端微微上翹,院內的花園和塾館,其高度不出院墻,亦無明顯高差,唯“梅家村塾”兩層,上層露于墻頭之上,似“駕駛室”樓艙,艙腰為高層住宅和廳堂建筑,體積龐大,似為“客艙”,其中馬房與廚房兩處的院墻,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馬頭墻,借以遮蔽里面的建筑。源于黃山脈的鳳子河水,沿著洋船兩側開鑿的深渠奔瀉而去。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洋船”正在逆水而上,在經歷了150余年的風雨剝蝕、波浪沖刷之后,這艘龐大而又奇特的“洋船”仍在鳳子河里“行駛”著。
洋船屋因孝而建。清道光年間,當時的黃田鹽商朱一喬、朱宗懷父子在滬經商,成巨富,并接觸到很多新事物。每每回到家中,便向家人講述外面的風土人情和奇聞軼事。朱一喬的母親和妻子在聽到“洋火輪”的情形后,產生了想見一見的愿望,因交通落后加之纏足致行動不便,難以出行,終未如愿,稟性孝順的朱一喬為圓母親夙愿,與兒子商議修建一座外形酷似大輪船的建筑一洋船屋。
洋船屋現有20余幢房屋及附屬建筑,占地面積4200多平方米,園內房屋錯落有致,巷道縱橫幽靜,住宅區(qū)和前后花園布局精巧,曲折多變,其間山池花木,疏朗宜人;亭臺樓閣,古色古香。
在洋船屋邊還有一組古民居建筑與洋船屋相呼應,由三大進主體建筑和邊屋組成,有前院,院門外有用麻石鋪設的曬坦。遠遠望去,這組建筑形似候船室,曬坦就像是??垦蟠拇a頭。
1998年5月,洋船屋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Hash:c2006e68a033a4a312a9ce373db930e4d5ba5c2e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